40多年前,国家曾交给一位老人一项国家任务,编写出一本这样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阿富汗用什么语言?有没有相关的中阿文字典?你可知道40多年前,国家曾交给一位老人一项国家任务,编写出一本这样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所有的人都忘了有这么一回事,直到36年后,这位老人走进了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商务印书馆。
这位老人叫车洪才,2014年,当他走进商务印书馆的外语辞书编辑室后,接待他的只有一位小姑娘。姑娘问:您要出什么书?车洪才说:《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小姑娘一脸茫然地摇头再问:有多少字?车洪才回:大约两百多万字……
惊呆了的小姑娘找来了领导。领导翻看了递上来的相关书稿后才发现,这竟然是一项早就立过项的国家工程。不敢相信的领导于是去查档案,查了半天后才确认这事儿竟然是真的——1978年,商务印书馆接到全国辞书工作会议的指示,组织编写《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这意味着,车洪才为了编写这本书,已默默工作了36年。而在这36年漫长的岁月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把这事给忘了,只有他一直铭记在心,因为“这是国家交给我的任务,我必需完成!”
车洪才懂这门语言,是因为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曾从全国各大院校抽调外语系学生去十几个国家学习小语种,当时在北外读大三的车洪才被抽调去学的正是这门语言。
接到编书任务时,车洪才还在北京广播学院工作。当时,除了车洪才,还有他的学生,从河北文化馆抽调来的宋强民一起参与这项工作。这项工作没有任何经费,国家也没有规定完成时限,也没人知道这事儿得多长时间才能完成。
本来他们是准备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任务的。但当他们默默地为此工作了两三年,工作完成约七成的时候。学院的领导让他把工作放一放:“这么多年了,总得为学院做点事吧。”
无奈之下,车洪才和宋强民只能把整理出的10万张卡片锁进了文件柜,当时这些卡片足足装了30多箱。这些卡片上写满的都是普什图语汉语的翻译词条(图6),共计有5万多个词条,约250多万字。
当时他不知道,这一锁就是20年,其间这些卡片还差点被存放地点的装修工程所毁。得知这事儿,差点疯了的他想方设法找回了失散的卡片,但最终还是丢失了部分。
然后因为常年的工作调动,车洪才完全没有精力再从事这项工作。再然后,就是2000年宋强民离世,直到2008年,他不再教书有了闲暇之后,已经72岁的他才叫上原来的同学张敏(图1为两人合影),来共同完成这部词典。
个中艰难实在是太多了,为此,他曾经做过两次眼部手术,其中一次是视网膜脱落。就连普什图语打字机都是找人好不容易借来的,为了将其转换到电脑之上,相关的软件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为此,他甚至动用家人以及儿子企业的员工一起工作,花了整整6年时间才得以最终完成。
由于建国以来学习这种语言的不到100人,使用者就更少了,他儿子甚至一直担心词典无法出版,四处托人打听,打算自费出版以完成父亲的心愿。 好在这本承载着国家使命耗时36个春秋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最终正式出版了。
按照合同,每千字稿酬80元,稿酬总计十几万元。很多人问车洪才值不值得,他回答说: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就满足踏实了。现在别人出书都要花钱,出这书没找我要钱就行了。
#我要上微头条##我要上头条##阿富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