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时光 No.022】赵永刚:手机里存着我们和孩子的爱恨情仇
整天玩手机呢,头大。我的王老师啊,这普天之下和你一样头大的父母太多了,玩手机,几乎成了我们和孩子的爱恨情仇了。
孩子不玩手机,玩什么?玩尿泥吗?不要那么紧张,我们那个时候没啥可玩的,玩的是尿泥,那是时代特色,今天玩手机,这也是时代特色。
手机里的游戏,抖音,还有你可能不喜欢的东西。但孩子喜欢啊,小孩子克制力弱,一喜欢就上瘾了,上瘾了就误事,伤害眼睛,不运动,沉溺其中,耽误了作业,所以不是正事。
于是,我们就开始唠叨,孩子喜欢的事情,你不喜欢,就产生了问题,于是你强行要求开始,孩子不从,你就生气,于是就有了矛盾。
王老师啊,你说的都没毛病。但问题的根本是什么?不是手机的错,核心问题是孩子的克制力的问题。电视剧《奋斗》里的一个情节,徐志森教陆涛学开车,陆涛驾车撞到了路牌上,吓得一句话不敢说。徐志森利用这个机会说了一段话:“你看到了吧,不刹车就会失控,而失控是最坏的情况,因为没有人知道失控以后会发生什么。”
开车要注意随时刹车,而对于玩手机的孩子来讲,克制力就是人生的刹车片。克制力训练是心理学和自我管理学的完美组合。
所以,我们把问题的焦点不要放在手机上,手机没有错,手机是什么?就是个工具而已,我们把重点应该放在孩子的克制力训练上。
孩子最喜欢的是手机里的游戏,那些无良的游戏商人们,可是专门研究过人的心理的,然后投其所好,迎合孩子的喜好,不是孩子的定力不够,而是敌人太狡猾了。
我们试着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去打篮球,去听音乐会,去乡下走一走,孩子玩游戏的痒痒心放到另外的地方,一定是他感兴趣的地方。然后坚持,再坚持,你会发现,推开了孩子心门上那扇窗,清新的空气走进来,孩子发现了手机游戏以外的更好的世界,自然就不那么依赖手机了。
事实上,我们现在都号称很忙,城市街区的孩子们都很孤单,独生子女的教育让我们给孩子划定了一个圈,总是走不出去,我们总强调安全,从小就教会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那孩子泛滥的心,肆虐的青春何处安放,就只能把自己交给了手机,电视,游戏了。
真正的成长,是教会孩子学会喜欢干原本不喜欢的事情,人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长大更是这样。比如说,学习,学习多苦逼啊,比玩手机累多了。但实际上,当我们推开孩子的心门,让外界的阳光照射进来,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充实他的内心,心门照样会自动关上的。
为什么要学习?我经常给孩子们说,学习为了社会主义,这个话题有点扯,但学习也是为了玩,玩的更好更有水平,学习是为了有尊严的活着,决定了你将来和谁玩,也决定了你不把自己玩丢了。
这就是孩子们理想和抱负的问题了。
王老师你给孩子咋讲的要学习?好好考大学呀,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了找份好工作呀,生活的幸福啊。
你再别扯了,那是你爸当年对你说的,不适用今天的孩子。今天的孩子没有受过饿,更不懂得受冻,没工作没饭吃的问题有你呢。至于上大学是为了找工作,那最好去蓝翔技校,开挖掘机来钱快。
你需要给孩子讲明的大学,其实就是责任、担当、使命。引导孩子用理想抱负约束自己,树立一个长远的计划和目标,并务实地确定阶段性目标,定期按质按量的完成。这样,让他看得见摸得着,时间都不够用,哪有心思玩手机呢。
其实靠什么都不如靠自己,靠父母的言传身教,靠我们丰盈充实的亲子关系,在这种关系里有排斥手机的时空。让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们在手机百度里查阅相关知识,在朋友圈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各种读书APP里,随着音乐看历史春秋,思想结晶,通过手机的工具来答疑解惑,互动交流,分享感受,把手机变成现代生活的工具。
阅读改变人生,在家里购置大量的书籍,自己阅读,引导孩子阅读,然后和孩子分享,把阅读,分享,讨论变成生活方式,形成一种习惯,手机自然就放下了。你忙你的,孤单无助的孩子该干什么?当然是用手机消磨灿烂的时光了。
王老师啊,人的大脑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会分泌一种快乐激素。当你做不喜欢的事情是,大脑就让你难受、不舒服,表现为克制力变差。所以不要让大脑的激素控制你的行为。
用心做事,时间久了当你战胜了你自己的时候,克制力就加强了。我说的就是先用新的兴趣点代替玩手机,然后在你的亲子时光里填充更多的内容和力量,帮助陪伴孩子逐步提高心里的承受能力,最终能做到理性行事。
作者
赵永刚,生于1974年12月,陕西洛南人,大学历史专业背景,从事过教师、记者、策划、自主创业,从事教育培训及文创多年,喜欢读书,思考,随手随心记录些文字,没有加入任何组织和协会。在这里,只是一个教育从业者和父亲。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