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儿丨滕永华:在那并不遥远的地方(二)

从这次出河工上溯到我记事时起,我所见到的最大的“官”就是这次领我们出河工的营长。

营长是公社的武装干事,召开民工大会的时候我见到了他。会址就在大堤上或河滩里找块空地,安上高音喇叭,民工围成圈,营长站在中间双手叉腰,很是威风。

闲扯着玩的时候,牛爷总是模仿营长的腔调讲话。虽然我很羡慕很崇拜营长,但就是模仿不了。

那年的任务是清障,也是筑堤,就是把河滩里高的部分划成条块,再分别分到各连各排,谁把土方按照团部的规定运完,谁就算完成任务,但前提是必须把土运到大堤上用以加高加固大堤。

从土方到大堤的运距大约1.5公里,工具就是小推车,也叫独轮车。看过电影《车轮滚滚》的人都知道,民工支前用的就是那样的车。

那样的车是那个年代农户家里最重要的工具,用处也很广泛——推土、积肥、拔草、拾柴、麦收、秋收,还有生产队上分东西,都离不开它。有时候接送病人或老人也用得上。

我经常用它去几里地外的村子去接我老娘。我老娘坐一边,另一边再找土坯或别的物件放上去,以保持车子的平衡。这样的小车我们家没有,要用的时候就去别人家借。

这次清障我们这个排共有八个车,没有车的民工挣的工分就少,当时我最现实的愿望就是也能有辆这样的车。

运土的路是营部在河滩里划定后民工推出来的,土质很松软,推起车来很费劲。

特别是推着车爬大堤的时候,更是要使出全身的力气。

我真是体会到了什么是竭尽全力,什么是筋疲力竭,也体会到了牛爷说的“十七八力不全”的深刻含义——几天下来,我都是在咬牙坚持,好像是一松气就会瘫在地上,开始时的信心、兴致、好奇、新鲜等都荡然无存。

我曾默诵过《愚公移山》,也曾遥望过北京,但既没有感动上帝,也没有为我增添力量。

我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下大雨和开大会上,大雨和大会成了我的救命稻草。

后来,有了什么“生命极限运动”或“生命极限训练”,我就想,我已经体验过了。

工地上有一道风景,就是条条的运土线。

因为河滩里有庄稼,所以营部规定几个村共用一条运土线,大堤越来越高,站在大堤上远远望去,几十里长的河滩内,一条条运土线上民工们串成一串,来回穿梭。

我曾经趴在地上看过蚂蚁搬家,如果从高空鸟瞰,运土线上的景象肯定和蚂蚁搬家相像。

在这条条运土线上,也时常发生点问题——都是二十上下血气方刚的青壮年,磕磕碰碰的事就时有发生,几个村共用一条运土线有时候,就会有拥挤现象。

我们排的小四儿,从不让人,他可以随便超越别人,但不许别人超越他。

有人超越他,他就在后面撞人家的脚,这就难免发生口角,一这样他就会很亢奋,就摩拳擦掌,这时就会有许多人围过来,两边人就有动手打架的迹象。

这样的事在小四儿身上发生过多次,时间长了,别人就都躲着他。

一天工地休息,我们就站在岸边看河道里的水。

正是汛期,水很深,流得也很急,小四儿说:“我敢游到对岸去。”长顺儿拿话激他,他就真的跳到河里去了,下去后就被湍急的河水冲得上下翻滚。但小四儿仍然是奋力前游。

几个连的民工都站起来向河里看。河面很宽,小四儿游到河中间的时候,就只能看到一个小点点。

这时候,营长又出现了。

我第一次看见营长急成那样。他高声大喊,让小四儿游回来,声音有点歇斯底里。

小四儿好像也看见了营长,但听不见营长在喊什么。看得出来小四儿有点不知所措,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奋力向对岸游去。

我们看到一个小点点的小四儿爬上了对岸。

营长可是没松口气,他双手合在嘴上全力高喊,还用手势指引小四儿从南边的桥上转过来。

可是对岸太远,小四儿听不见也看不清营长的手势,他只是傻傻地站着。

营长急得抓耳挠腮,来回走动,不停地对小四儿大喊大叫。

这时候,令营长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对岸的小四儿又跳进河里开始向回游。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到干活的点儿,民工们也不干了,都跑到岸边观看。

我担心小四儿游回来被营长捆了,营长担心小四儿会被河水冲走或者溺水而亡。

结果还是我的担心变成了现实。自此,再也没发生有人下河的事情。

全营没出伤人死人和其他重大事故,顺利完成了国家任务,我想这与营长的绳子也有很大关系。

工程完工后我分到了五元钱。

这五元钱让我激动了多半年——这是我第一次挣到钱,用现在的话说,是淘到的第一桶金。

尽管这桶金少得有点可怜,但多少年来,这五元钱一直在我心里沉甸甸的。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滕永华,1957年9月生,山东夏津县田庄乡西滕庄村人。1976年12月入伍,1982年1月退伍。先后在乡镇和县国土资源局(现自然资源局)工作。2017年退休。

■作者:滕永华  ■编辑:王晓松

(0)

相关推荐

  • 炊烟有望 (长篇连载)二卷 团圆饭 4

    "防汛紧张,不是很累.年轻时我也上过河,那可真是个体力活,挖土.上锨,从河底把土推上来.一顿饭我能吃六七个玉米窝窝头.那可真是上河,枯水季节,站在黄河河底,河底也比我们的屋顶高多了,金家庄园 ...

  • 黄河岸上“土牛子”

    九曲黄河,一路流淌,奔腾咆哮,绕过重峦叠嶂,来到我的老家.老家因居河滩而得名. 早些时候,沿黄大堤上分布着很多.很多的土堆,我们叫它"土牛子".还有,每公里一个的防汛屋子,是用青砖 ...

  • 二十岁垫地东河滩

    二十岁那年我正在农村插队,生日没过多久就迎来了寒冷的冬天.大地脱去了绿的黄的红的各色衣裳,老乡们穿着厚厚的棉衣也闲在了下来,这时正是修理地球的好季节. 天还黑着,上工的钟声就敲响了,我披上军大衣,来到 ...

  • 河 雾

    河  雾 清晨,宽阔伟岸的黄河大堤宁静而清新,处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晨练的人们纷至沓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晨曦的轻抚. 朝霞映红了天际,漫步在大堤上,时不时望一眼辽阔的河滩,成片的树林,款款相待 ...

  • 金手指作品 | 三叔的红高粱

    三叔的红高粱   ◎ 杨立英     夕阳下,亮闪闪的汗珠子,贴着金山黑黝黝的脸颊滚落下来,手臂上的三角肌鼓出一个个肉疙瘩,他一边用力推车一边喊:"三叔,拉完这车收工,晚上咱爷俩好好喝上一壶 ...

  • 散文||一袋蒲公英【征文】

    一袋蒲公英 周末的早晨,啁啾的小鸟唧唧喳喳捅破了窗扇.阳光,富含生机,凫游着伸进来,粘着温暖,经脉瞬间富丽堂皇起来-- "伙计们,走向冬天,咱们开拔!" 一桌人不到神仙一样的微信群 ...

  • 炊烟有望 (长篇连载)二卷 战凌汛 4

    "扔大的,这几箱玻璃能定住底.石头一块一块的都冲跑了."肖承永一身蓝色棉工装,戴着橙色头盔和橙色的救生衣.他站在已经是一米多宽的决口边上指挥封堵决口.两只大手片刻犹豫,终于也搭在了 ...

  • 那年我二十岁

    那年我二十岁 1983年春,溢洪河下游河道拓宽.加深.消息传出,各地民工纷沓而至,因为这项工程改变了以往义务工模式,河务局牵头将工程对外承包,再由包工头雇佣民工完成.包工头每方土提取两角钱,落到民工身 ...

  • 晨色中的黄河大堤

    晨色中的黄河大堤 漫步在黄河大堤--滨河大道的人行道上,晨风带着初春的沁凉,在耳边低唱,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原来窄窄的坝顶,已被滨河大道所取代,主路双向四车道,两边近三米宽的人行道,双护栏,保证 ...

  • 那些事儿丨滕永华:在那并不遥远的地方(一)

    那个村子在我们这个县的最边缘,出来村向西走几步,就是全国著名的京杭大运河. 从河的中间分开,西边就是另外一个县,也是另外一个省. 因为那个村紧靠运河,又因为那些年每年都要人工挖河打堤,清淤清障,所以那 ...

  • 那些事儿丨滕永华:在那并不遥远的地方(三)

    排长在这项工程的干部队伍里是最小的"官",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他和我是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他比我大两岁力气却比我大几倍,而且比和他的同龄人力气都大.力气大,脾气也大,胆子也大. ...

  • 那些事儿丨滕永华:在那并不遥远的地方(四)

    大娘向牛爷打听了我的情况,包括家庭情况.牛爷说:"房东大娘和他家青可能看上你了."这时候我感觉到我和青那相互的眼神起了作用. 牛爷又说:"你觉得青怎么样?"我说 ...

  • 那些事儿丨姜仲华:济南知府和齐河县令的奇幻传说

    明清时期,齐河隶属于济南.明末,济南府知府和齐河县令,为了一块镇纸,发生了一段故事,载于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颇有奇幻色彩. 当时的齐河县令焦任明,有一方白玉镇纸,质地纯净,莹白透 ...

  • 那些事儿丨姜仲华:这位齐河知县“忤逆”上级反升官

    封建时代流行官本位思想,下级官员对上级都是小心翼翼,唯恐冒犯.而清代却发生了一件奇事,齐河知县"忤逆"山东巡抚,反而被保举提拔,此事还被写进了<官场现形记>中. 阎敬铭 ...

  • 那些事儿丨姜仲华:舒化民巧破奇案升任德州知州

    在德州的"名宦祠"中,有一位道光年间的德州知州舒化民,在德州留下了显著的政绩和美誉. 而他升任德州知州的原因,是在担任长清县知县的时候,和齐河知县一起断了一桩奇案,表现出优秀的品格 ...

  • 那些事儿丨殷贤华:危机

    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江南镇分管农田水利的副镇长慌慌张张给万镇长汇报,说近年来镇政府投入农田水利和抗洪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江南镇预计受灾情况严重,怎么办? 万镇长眼珠一转,说:"周边乡镇投入农田 ...

  • 那些事儿丨丁秀华:爆米花和电影票

    记得小时候的那一年,我到县城姥姥家过暑假. 有一次,姥姥带我一起到电影院看电影. 那是我第一次到电影院看电影. 路上,姥姥牵着我的小手,一边走路一边给我讲故事. 姥姥突然笑着说:"妞妞,姥姥 ...

  • 阅读悦读丨鄢永华《错》(小小说)(外一篇)

    阅读悦读丨汪贵沿<戴望舒的雨巷>(诗歌) 文/鄢永华 [作者简介] 鄢永华,贵州贵阳人,记者,贵州省作协会员,爱好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散见于贵阳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政协报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