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为了繁衍,会杀死其他鸟类的孩子,人类为了生存,曾做过什么?

June.

02.2020

天气一热,树丛里就多了份鸟儿的雀跃,它们欢快地鸣叫,让所有路过繁茂枝叶的人们都能感受着天空以外的快乐。这些鸟鸣声中,最有韵律的要数杜鹃,虽没到啼血的地步,但红色的舌头总像是含着一口怨气似的,不过说实在的,它们也确实不该再有怨言了,毕竟鸠占鹊巢,不占理的是它们呀。

但转念一想,“道理”这个词向来只对人类适用,大自然里除了我们这些有法制和规章的生物以外,哪还有配说理的呢?

人类的发展是从感性向理性过度的过程,然而就在我们强调理性的同时,另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表达却在逐渐弱化。似乎我们感性上的表现,是上天对人类进步的一种约束。活在各种理性的氛围渲染中,我们渐渐遗忘了最初的喜与悲,成了将“道理”视为准则,影响行动并产生行动的被驱使者。偶尔的发脾气也被视为“不讲道理”,似乎人类行为的所有呈现都要有所依据,最起码有因有果。

我们的思想带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消磨,也因此影响我们对外界事物做出行为上的表达,其中唯一被看重的,就是“规律”。我们寻求一种有律可寻的规则,以统一这群思想复杂化的生物,因此创造的“道理”支撑着我们创造人类文明。可殊不知,其实自然界本身就是不讲道理的,在人与自然的大环境里,人类的伦理道德不值一提。

从杜鹃鸟说起,按人类的话说,这种鸟类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阴谋家,它们没有孵化和喂养的能力,于是在繁衍后代这件事上,它们以寻找宿主的方式为自己的孩子寻出路。它们能控制蛋的花纹和斑点,算好时间将自己的鸟蛋产在其他鸟类巢里。其他鸟类产卵需要半个小时,而杜鹃只需要十秒钟就结束战斗,因此它们的阴谋得逞是常事。光是占巢还不够,杜鹃妈妈为了自己的鸟蛋不被发现,还会如数毁掉宿主的鸟蛋,直到雏鸟破壳,这场蓄谋已久的出生战才刚刚涌现硝烟。

杜鹃的“自私”是天生的,雏鸟一破壳,就会想方设法“杀掉”宿主的亲生骨肉。它们将未破壳的蛋拱下树巢,将刚刚破壳的小鸟挤出巢外,最后硝烟四起之时,就是巢穴中只剩它一只的时候。由于其他鸟类的天性,它们会饲养杜鹃雏鸟直到它们羽翼丰硕离开巢穴。那一刻,在人类的道德观念里,是杀子的血海深仇和错付母爱的半生辜负,然而在自然界里,那不过那一羽振翅带来的一刹背影,仅此而已。

我们常说:“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其实这世界上的善与恶不过是服务于人类的两个对立面而已,我们所说的人间正道,其实就是按照我们千百年来发展形成的道德观念,去规范人类的行为,已达到方便管理的目的。毕竟我们的种群数量繁大,思想也错综复杂很难管控,不过如果对事件的判断可以统一,那么群落的管理就能得到相对合理的制约了。

如今,我们的道德观念被整个人类种群认可,这种认同感也驱使着我们向更一致、更遥远的方向发展。不过,这只能是一种规范思想的手段,因为慢慢我们就会在成长中发现,其实:“有理走遍天下”是不存在的。人类社会寄托于自然社会之上,大自然里的道理向来是趋于“不公平”的。

所以,那些生命里的偏袒、不公、委屈、困惑,都是无法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褪去本色的。它们存在而且影响至深,这一点,我们要了解并接受。当然,这不是鼓励我们在毫无管制的自然界里肆意妄为,而是希望我们可以心存敬意地活着,并接受万物的万般姿态。

雨萌小站

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