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血栓弹力图报告?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在体外模拟凝血过程,全血被诱导剂激活后,血块逐渐形成(从液态变成固态),将凝血过程中凝血块机械阻抗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与时间相对应,绘制成为血栓弹力图。它可以量化花生四烯酸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在整体血凝块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振幅),由此可以计算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等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其主要参数如下:
反应时间R(正常范围2-8min):指血样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描记图幅度达到2mm) 所需的时间(min),反映参与凝血过程(内源性、外源性和共同途径)所有凝血因子的综合作用。R 值降低,提示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凝血功能亢进,反之凝血因子水平降低,凝血功能降低。
凝固时间K(正常范围1-3min):从R 时间终点至描记图幅度达到20mm 所需时间(min),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即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K 值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较大,而受到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较小。影响两者的抗凝剂可延长K值;K值延长可被冷沉淀或FFP而纠正。
α角(正常值为53-72deg):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角与K 值密切相关,都是反映血栓形成的速率。当血凝处于高度低凝状态时,血块幅度达不到20mm,此时K 值无法确定。因此,α角比K值更有价值;影响α角的因素与K值相同。
最大振幅MA(参考范围50-70mm):即最大切应力系数(mm),反映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主要受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小板的作用(约占80%)要比纤维蛋白原(约占20%)大,血小板质量和数量的异常都会影响到MA 值。
LY30 值(正常值为0-8%):TEG 图中在最大凝块强度(MA) 值确定30分钟后血栓溶解的百分比;代表纤溶功能,可用来评价DIC。
各类型的血栓弹力图如下:
血小板抑制率小于20%一般认为没起效;20-50%,抑制效果不良,花生四烯酸>50%、ADP>30%开始起效;50-70%达标;70%以上较强。>95%有出血风险。
注意事项:
如遇釆血不畅时,不可強行挤压、拍打静脉釆集血液,以免影响结果。釆血后应该立即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