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水调歌头
作者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释
霜信报黄花,也是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是“黄花报霜信”。黄花,指菊花。霜信,霜降来临的消息。古代人常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季节变化。这首词中,以黄花为霜降即来之消息。诗词中还有另一种表达。沈括《梦溪笔谈》中说:“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元好问诗:“白雁未衔霜信过,青林闲送雨声来。”就是用白雁来当作霜降的信息。
微路,小路。
敧斜,倾斜,歪斜。敧,同攲,读qi,一声。
山翁,诗词中常见这个词,多指晋朝时的山简,《晋书》上说山简好酒易醉,用他的名字代指好喝酒的人,如王维诗:“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周邦彦词:“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这里是作者自称,应指隐居的人。
流年,流逝的岁月。
拚却,舍弃不顾。这个字与“拼”字通用时读pin(一声),但我查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第6版上,“拚命”这个词的拚的读音,不读pin(一声),而是读pan(四声),这里读pan(四声)。
双华,华同花,指两鬓斑白。
徙倚,徘徊,彷徨,流连不去。如王绩的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沧海,大海,但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湖州,应看不到大海,大概是指湖洲边的太湖。
遍,量词动化,这里是“走遍”的意思。
三径,指归隐的道路。化用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据晋代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记载,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里,院中辟有三径,只与求仲、羊仲往来。后来遂以“三径”作为隐士居所之称。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化用三国时蔡琰(蔡文姬)《悲愤诗》:“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悲风,悲凉的秋风。冉冉,指大雁缓缓飞行的样子。新雁,指最先见到的南行之雁。边马,指边地的军马。胡笳,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多用在军中。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化用李白《永王东巡歌》中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东山老,指谢安,他隐居东山,后来复出,有了“东山再起”这个成语。他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苻坚军队。胡沙,胡人荡起的尘沙,指代胡人发动的战争。
试翻译如下
秋色渐变浓,黄菊传报霜降的消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门前小路曲折倾斜(这就是我住的地方)。询问山翁到底有什么心事,唉,只能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舍得让双鬓花白。徘徊凝望苍茫水面,天空明净,碧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
追忆往日,白白地漂泊,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归隐了,这松竹所在的地方才是我的家。却恨悲凉秋风不时吹起,南归大雁缓缓飞过云间,想来胡笳声和边马鸣叫似都充满了怨恨。呀!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赏析
叶梦得一生做了三件事,做诗词,读经书,购图书,是诗人,也是经学家,还是藏书家。看他传记,他当官,虽有沉浮,但相对还是平稳的,在南宋主战主和的斗争中他主张战,并为抗金做了好多后勤工作,一受排挤,他就告老还乡,安然隐居。
这首词就是叶梦得归湖洲时所作。婉丽风格还存,心忧国事,却无能为力,又添了简淡的风味。
别人忧国伤时,或是慷慨激昂,如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或是沉郁愤懑,如辛弃疾“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但叶梦得却是于平和中见忧思,缠缠绵绵,也让人难忘。
看这首词,先写时序变化,再说居处幽静,突然一问“为问山翁何事”,就将沉痛心情给勾出来了。可他不直接写,慢慢说,说浪费时光,只能望着宽广的沧海,作为局外人欣赏水明霞。由此再生深一层感慨,想过去,看现在,念时局,徒然而生慨叹: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是自励,也是期待别人。简淡中情味绵长浓厚,优雅中自有一种潇洒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