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女书摘》引导孩子背书

说明:今天的唠叨,太长了,怕你读着太累,改成两篇,明天发后半部分---“再读《病梅馆记》”

不知是什么原因,近几年格外的怀旧。从思念父母、姐姐和哥哥,到怀念小时候的家里的书房、院子,以及,院里的花园、竹子,一直到妈妈做的菜、小时候读过的书,一切一切,连同好多曾忘记了的童谣、游戏,背过的医古文、唐诗、散文等等,都慢慢清晰起来。越来越体悟到蒙学和家教的影响之深。于是也就借着回忆,整理小时候读过的书,把未完成的《爱女书摘》再补充下去。

我读过的书摘中,从南北朝时的《昭明文选》,到清朝的《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篡》、《经史百家杂钞》可读性相对强些,但还是显得太多太杂了,有些实在迂腐的思想类文章确实是不适用了,还是重新整理一下吧。我非常留意清朝以后的学者对古文的整理编篡,可惜没有人再全心专注做此事了。所以,国学的《集》这一类中,少了清朝中后期的作品。民国的那些学者们,个个志力于独开门派,继承创新,有自己的新学术篇章,所以他们相对不太重视对古籍的重编归类,总觉得那样不是自己的新创。而且也是信古的少,疑古的多;尊古的少,批古的多。那是一个时代的特征。

但其实,学术的意义并不一定总是创新。把过去的整理一番,让后人读起来少走弯路,其意义也不亚于写一大堆没人看得懂的理论。那些流传了几百年、几千年的书,历久弥新,一定是有其道理的。

民国的有些被捧上天的“大师”,过誉的不少,越是没有精读过他们作品的人,越对传言深信不疑。因为没读过原著,就没有判断依据,只能人云亦云。于是越捧越高,近乎膜拜。这种盲目的崇信,有些原因是人们对当下学术风气的不满,所以怀旧;也有“浅思”、“不思”或“跟风”的因素。余英时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年有国内的某某到美国访问,提起胡适,评价说:“胡适的学术很厉害,就是政治观点不怎么样”,这一观点代表大陆官方、民间对胡适的一致印象。余英时先生说,他们的看法恰恰相反,他们觉得胡适的学问不咋地,但他的“自由、民主”政治观点却是中国知识分子最稀缺的……

整理古文并不易。中国的古籍实在太多了,门派多,道家、法家、墨子、儒家、阴阳家、兵家、名家、小说家等等;体裁也多,诗、词、歌、辞赋、论辩、书说、序跋、奏议、赠序、诏令、传状、史、记、碑、志、杂记、箴铭、颂赞、哀祭等等,实在太丰富了,若全部精读,恐怕一辈子时间也不够用。择其要即可,其余可泛读。但脑子里需要有一个框架,一旦需要,要知道哪里去寻找。我经常有中药铺的思维,不是所有的药都要吃一遍,但药橱里的药都有什么功效,大致分类及存放位置一定要清楚。以备不时之需。家藏图书,也是一样。

曾经读到过一位名医讲他的老师给病人看病,开了方子,顺手从院子里捡起一片叶子入了药,病人吃了果然灵验。后来,遇到同样的症状,他也在药方中加了片树叶,不管用。去问他的老师。老师说:“我给他瞧病那天,刚好是立秋,病人之症为秋凉所至,我于是取了一片秋叶,取其当令之气作引子,现在是什么季节?不能胡乱用。”那位名医当下领悟。

中医阴阳平衡的基础理论是不变的,但组方用药却是千变万化的。中医组方用药都是因人而异,一人一方,甚至还受时令节气的影响。好的医生从来不会从古人的方子中生搬硬套。因为时代不同了,药性也有变化,加上病因,特别是个体差异等等,都不同了,所以,开方要灵活。

家庭教育,也是一样。

《爱女书摘》,是我自己取的名。是女儿小时候阅读书摘汇集。中国的古文,典籍庞杂,给孩子选书,成了我很有使命和有责任感的一件事。

开始,我也是按传统书单给孩子背诵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唐诗》等,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是这么被教育的。后来感觉到这是通用教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应该用不同的教材。这一想法与我们中医之家的思维方式有关。

于是我就开始选摘自己认为适合孩子情况的典籍,特别是中国古典文章,向女儿推荐阅读。会背的还有奖励。顺便说下我当时主持家政的“财经刺激政策”。当时我在上市公司工作,满脑子都是“经济奖励”+“精神鼓励”的管理方式。

我们家的小狗叫“欢欢”,泰迪犬,在家地位很高,爬在谁肚子上睡觉,谁都不敢动。于是,家庭内部的流通货币,就叫“欢币”,正面有金额,还有孩子手工画的小狗头像。女儿对于自己可以发行“欢币”非常荣耀,画了尺寸大小不等、小狗表情各异的不同金额纸币。(“欢币”原样我留了一些,现在上海)

女儿手中的“欢币”真正要与我手中的人民币等额兑换,还需要我在背面签字。只要我签了字,她随时可以来换币。但怎么样才能获得我的签字呢?

背书、考试成绩、做家务、帮助同学、做良善事等等,一切家长认可的行为,都可以。孩子也对此也非常欢迎,背书的积极性一直很高。这些经济手段都是孩子读小学之后开始的,在幼儿园时,也是大量的背诵(主要是英文儿歌),但当时孩子还没有经济意识,背诵只是在无意间,唱唱跳跳中完成的。求知,是人天生的本能。我从不给孩子报任何辅导班,就是怕破坏了小孩子求知的本能,让孩子觉得学东西是一种任务。

因为“欢币”的流通,使得女儿可以轻松得到她需要的东西,而且不用向家长央求。这养成了女儿从来都不会开口要钱的习惯,她从记事起都是靠自己的本领挣零花钱,因为她的勤奋,也就成了一个从不差钱的小朋友。印象中,除了游戏机不许买之外,别的消费我都支持,特别是买书。女儿爱看漫画,经常看漫画时咯咯笑。在古籍中,她看动画版的《庄子》、Q版《三国》也是非常开心。等她识字和理解能力强一些时,我就开始引导她读古籍原文。最典型的,就是孩子在初三时把《道德经》翻译成了英文,青少年的语气(部分译文我发在了本公众号)。

印象中,很少带孩子逛商场,去书店多一点,各自在感兴趣的分类书架上选取,最后银台汇合。孩子买书、文具、玩具等,我先垫付。回到家,她把自己存的欢币等额给我。我会签字“注销”,于是这些“欢币”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她自己买的比较多的是校门口的“口袋书”,还有就是各种各样的笔,成篓成盒的笔,到处都是,实在受不了。但那是孩子的自由,只要不出格,我也任孩子自由支配她的“欢币”。

有一次我到女儿房间,看她在数“欢币”,好多。我就问:“富婆,数钱哪?”,孩子认真说:“小敏姐姐说妈妈生日了,我想给妈添个大件”(小敏:我的秘书,和我女儿感情深厚)。我当时眼泪差点下来。孩子辛苦挣的,当娘的才舍不得花孩子的钱呢。“欢币”政策只是个游戏而已,目的是鼓励她勤奋背书,并教给她一点经济常识罢了。孩子偏当真了,认为她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来行孝了。这是意外的温暖,但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似乎是心酸。

按照我自己接受的家庭教育,觉得自己应该尽着孩子去花,无条件给经济供应。但观察了一下社会,那些无限娇惯的孩子,30多岁了还在啃老,实在也不敢给孩子一种“父母供给是理所当然”的概念。我姐姐就认为她无条件供给孩子是应该的,她宁愿为孩子奋斗一生,从不为自己考虑半点。这一点我不同意,说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姐姐说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但我观察多个家庭的结果是:“长大”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时间。更多的孩子是在溺爱之下,永远长不大。就算是工作了,成家了,吃父母的,喝父母的,也都“理所当然”,有些孩子甚至还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别的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好,认为父母对不起自己,满肚子的委屈和满腔的情绪。从而对父母缺少起码的尊重和赡养责任感。很多家长要也是要求不高,只要孩子过得好,自己怎样艰辛都没关系。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总觉得孩子长大了,应该让父母过上比自己好的日子,至少不能低于自己的生活水准。这无关经济水平,而是一种道德。虽然我反对道德绑架,但“老了靠自己”,是最让人心寒的事。

“儿在城中坐大官,亲在家中背朝天”,这种情况是夸张了,但经常看到报道说“弃老”现象,确实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农村。比我年长一些的朋友,聊天间,最大关切不再是“钓鱼岛”,而是“如何养老”。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儿防老”已受到了最严峻的挑战。“要想生活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这些观念伴随着我们几十年了,到头来发现,“养老靠自己,才是硬道理。”不免未老先忧。

回到“欢币”的话题。

孩子可挣“欢币”的项目很多,通过做家务、背书,或考试成绩来换。奖励原则是相对领先。比如,考试成绩只有班级前三名或满分可换。第四名及以后,没有奖励。我们当时还有操作细则,小考满分是10元(天天小测验),周测验满分是20元,月考满分是50元,期中(终)考一个满分是100元。洗碗、擦地、背《新概念》也有“工分”可换“欢币”,在经济刺激和口头赞夸下,女儿在小学一年级时,就背诵完了《新概念》前两册,二年级又背诵的第三册。第四册有难度了,于是我把每篇课文加到了50元。没想到,她在小学三年级时背完了(实话,我背不下来)。由此我试验到,孩子的背诵潜力似乎是无穷的。而且,在背诵完一篇文章后,她捧着上面红笔标注的“对号+100分”的书,拿着一张欢币,欢天喜地回自己房间去的样子,非常有荣誉感和满足感,非常可爱。

其实小孩子的记忆力是极强的,分别心,只是长大之后才有的。在孩子的价值观和分别心、好恶感没明朗之前,多给孩子背诵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架构书,是极有好处的。等孩子有了判断能力,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就算你用半生的坎坷经历去告诉孩子“这里是坑”,他们也听不进 ,偏要去试试,就算是摔得鼻青脸肿,也不认错。到了叛逆期,就更明显。凡是父母说的,都是不对的。凡是父母禁止的,都要偷着做。这也是常态。所以,想要给孩子一些好的影响,越早越好。这就是所谓的开蒙。

女儿的国学开蒙书,都是我选的。有时古文太长,小学的孩子还不能完全读下来,有时甚至没兴趣,于是我就采用了一种写信的方式。平时在孩子耳边唠叨,孩子不一定听得入心。于是我就给她写信,在信中介绍某本书,先把这本书讲个大概,写得精彩些,符合女儿当下的心态,于是,她自动到书柜中去寻找这本书。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我向女儿推荐了一些国学典籍。总编起来,叫《爱女书摘》。这一过程持续到初中。之后,孩子渐渐长大,自己会选书了,加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应试训练。我就推荐的少了,《爱女书摘》的编辑,就停了。但孩子初中后就开始给我推荐图书,女儿向我推荐的书有《1984》、《瓦尔登湖》等等。我们吃饭时一起看电视剧,属于共同的阅读和讨论。大家在对电视剧人物的评论中,尽情表达自己对人、事的看法和观点。那是最热闹休闲的时刻。

再后来,孩子出国了,她接受的教育已经超越我的认识和想像,于是我就没再写信推荐中国古籍了。但我们在网络聊天时,我经常会因为一个话题岔开了,就开始隔屏讲书,滔滔不绝,有时会激情讲上几十分钟,甚至东拉西扯好几本书,或好几个国家的同类事,然后补一句自夸加解嘲:“你妈读书真勤奋啊”,女儿会笑着安慰鼓励说:“是的,妈爱看书,向妈学习”然后两人哈哈大笑。

接着续补《爱女书摘》。近来想把小时候读过的书再过一遍,补选一些进去。于是开始随手翻阅。

未完待续……

照例:附两首随笔道情:

《午后》

情入玄门似烟霞,

心安之处便为家;

秋凉又见南飞燕,

纵是相逢也天涯。

檐下斜卧品诗句,

古井清泉神仙茶;

何得此生多生趣,

万卷经书度年华。

YZ.2021.8.20

《秋夜》

秋夜深深人不眠,

起身披衣坐窗前;

一山突起丘陵妒,

正义无声天无言。

弱柳静立荷花池,

瘦影孤照秋水寒。

唤出嫦娥两相视,

清曲一首信手弹。

YZ.2021.8.20

(0)

相关推荐

  • 钱瑗:钱锺书与杨绛的唯一爱女,她的第一次婚姻,只有两年五个月

    作者:山佳 钱瑗,有着世上最有学问.最有才情.最富恩爱的父母,作为钱锺书与杨绛的唯一爱女,掌上明珠,她的第一次婚姻,只有两年五个月,痛苦与不幸集结在这位个性娴静的女子身上,具体情况如何,请听下文. 0 ...

  • 为父当如陆大可

    本文导读: 我发现了一位精养女儿.爱女有方的典范,此君就是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艺术形象之一,商人陆大可. 如何着眼长远精养女儿,如何让女儿身心健康成长.将来从容应对工作和生活,恐怕是每一 ...

  • 和孩子共同成长

    日月流逝,时光荏苒,转眼间,女儿已经读小学四年级了,相伴十年,我深深体会到了孩子成长中的苦与乐,也深知这段时光对他日后成长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能成为父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一职位.我们总是能发现孩 ...

  • 《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36岁自杀,也曾打算要生育三个孩子

    1998年1月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令人难以置信,作者张纯如犹如一匹黑马,一时间被人们知晓. 就在不久前,张纯如还在为生计发愁,家人让她去找一个稳 ...

  • 《向阳而生》熊顿父母催婚,虽是爱女心切,但这样的好心要不得

    <向阳而生>中,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熊顿马上就30岁了,这在父母心中无疑已是"大龄剩女",所以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熊顿父母不辞辛苦地从老家赶过来,想要跟郭成父母见面,并且尽 ...

  •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学习.健康.素养等等都有全面而良好的发展,俗话说"父望子成龙"其实是天下父 ...

  • 儿童成长中心-幼儿园的3年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家庭教育指导 原来孩子是怎样成长的

    儿童成长中心-幼儿园的3年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家庭教育指导:原来孩子这样成长"如何促进宝宝形状知觉的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原来孩子这样成长"如何促进宝宝深度知觉的发展?&q ...

  • 合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刘军锋 做为家长,往往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孩子心理健康,这是孩子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在家长的浅意识里,为他们提供好的衣食住行就行了,有的父母甚至有"只要衣食无忧,这还不够"的 ...

  • 孩子总爱发脾气,如何不打不骂就能引导孩子管理好情绪呢?

    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种情况,当你不满足孩子的某个要求的时候,孩子总是哭闹不止,尤其是在公众场所,不但打扰了别人,还要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相信这种情况让很多家长都手足无措,倍感尴尬.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出 ...

  • 美育将纳入中考,家长你该如何来引导孩子画画和写字?

    美育将进入中考,很多家长很担心,认为美术.书法只能通过培训班来学习了,这个视频讲解了家长在家应该做些什么,来启蒙孩子的美术素养,培养孩子的写字素养,简单好学有效.

  • 孩子们玩手机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孩子为什么会看手机? 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时间陪伴孩子,手机逐渐成为了孩子们沟通工具,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自制力差,孩子看手机越来越上瘾. "爸爸妈妈没时间陪我,手机上有很 ...

  • 【小学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的意义

    三宽家长学校  陈艳老师 每个人都是独特不可替代的,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人生成功与否是没有意义的.生命原本丰富多彩,生活充满乐趣,家长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生命意愿,使孩子有一颗坚强的心,有足够的韧性经历生 ...

  • 引导孩子修性补漏纠偏

    很多家长会有这种感觉:孩子小时候都觉得很可爱,可长大了越发觉得让人烦心,今天我们结合2015年第十七讲的课件和大家一起回顾本期亲子课的学习内容. 之前的课件中提到:个性弱点和状态偏差是人生的陷阱:本次 ...

  • 引导孩子学习写作,需要关注五点

    对于孩子们来说,写作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坎.有的孩子喜欢写作,他们从小就对写作有着极强的兴趣,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说出自己的意愿.特别是当老师在课堂上朗读他们的文章时,那种自豪感在无形中溢于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