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湖畔——山路十八弯

 ◆ ◆

文 | 王治海 & 图 | 网络

1982年4月8日,吃罢早饭后,我邀上余志顺老师,各自骑上一辆自行车,从彭岗中学出发,沿着火塔公路,一路北上,到黄陂北片老区——塔耳岗街上去。
那时的火塔公路是两车道,沙石路面,坑坑洼洼,弯弯曲曲,坡度很大。我俩一路上说说笑笑,越过刘桥村那座颇具古典建筑之美的石拱桥,经过王家河街东面的大刘湾,路过章华凉亭,穿过进入长堰老街的横马路,直奔玉枝店,到达芦子河,立马看见那座横亘于长堰河河床之上的木兰湖大坝。
跨上木兰湖大坝,我们见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木兰湖大坝雄伟壮观,犹如一条巨蟒横卧在峡谷之上,截断了滠水支流——长堰河流水,如同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所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木兰湖烟波浩渺,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好一幅“高峡出平湖”的绚丽画面。
木兰湖大坝西面是木兰山脉,顺着木兰湖畔的走向,沿山开辟了一条弯弯曲曲可通达塔耳岗街的机耕路。我俩踏上机耕路走不多远,迎面而来的是一段长而陡峭的山坡,坡度怕有六七十度,上下落差估摸有近十米,很难骑车上去。
我们只得下车,把车推到坡顶。在坡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神奇的画面:这条机耕路是沿着木兰湖畔修建的,弯弯曲曲,路随水转,水随山行,机耕路面时隐时现,看不到尽头。此时,我方感觉到:木兰湖畔——山路十八弯,真的是实至名归,一点儿也不夸张。
坡顶下方是一长溜蜿蜒曲折的环山小路,我们飞身上车,捏紧刹机,调整好方向,顺坡向下滑行。自行车风驰电掣,在望不到尽头的环山小道上奔驰。车辆绕过一条既长且呈秤钩形急转弯的湖汊后,向前行驶了约500米,前方又出现一陡坡。
原想凭着自行车的惯性冲上坡顶,没想到坡度太长太陡,自行车仅上到半山腰就不能前进了。我们只得再次下车,把车推上坡顶。如此三番五次,沿着木兰湖畔的环山小道,走走停停,一路北进,估摸一个小时后,终于踏上了由长轩岭至塔耳岗的公路,此刻,塔耳岗街已胜利在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塔耳岗老街,大致呈南北走向,街面上是清一色的砖瓦平房,街道狭窄,路面全是用青石板铺砌而成。街上除离街道不远处车站对面有一个供销合作社外,几乎没有什么店铺。
我们先到塔耳中心小学会见了陈礼斌老师,和他告别后又来到街上,这时已快到11点钟。原本打算找个餐馆吃点东西再上路,谁知餐馆歇业了。后经打听,餐馆只做早点生意,罢集之后,也随之关门。我俩相对苦笑了一下,只好离开塔耳岗街,骑上自行车原路返回。
因为来时急于赶路,没能很好地领略这儿的湖光山色,返回时则是心情放松,大有必要尽情欣赏一下木兰湖沿途的自然风景。
再次进入木兰湖畔后,自北向南是一段长约1000米的较为平缓的机耕路,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机耕路西面是沿着湖岸线向前延绵的木兰山脉,山峦重叠,沿途山壁陡峭,树木繁茂;机耕路东面是木兰湖,湖水沿着木兰湖畔曲折蜿蜒向前延伸,时而湖水与路面持平,时而又与路面相差七八米之多,时而一个弯曲的湖汊延伸到远方的山脚下,时而在拐弯处看到山路就在港湾对面不远处。
木兰湖畔芦苇丛生,湖岸藤蔓环绕。木兰湖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澈透明。湖中心鸟岛上植被葱翠,水鸟时而在湖面上扑腾、嬉戏,时而展开翅膀掠过湖面,腾空而起……
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湖畔山路,时而上坡,时而下行,估摸一个小时左右,驶过一段长约1000米急拐弯的湖汊,再次把车推上那座离湖面约有十米高的陡坡上,南面的木兰湖大坝又赫然在目。
上到坡顶后,人也够累的,我们干脆把车停在路边,在一块岩石上坐下,面对着木兰湖,感受它的自然之美。
放眼望去,整个木兰湖犹如一颗天然蓝宝石镶嵌在群山之中,被群山环抱,晶莹剔透。湖中港湾极多,目之所及,有的在湖畔的边缘,有的则向远方延伸,看不到尽头;稀稀疏疏的村落有的坐落在湖岸边,有的则建在半山腰。
远处,塔耳岗街埠头处的汽船已经鸣笛起航,在湖中向对岸游弋;近处,湖水轻轻地拍打着岸边的岩石,时不时溅起朵朵浪花;木兰山脉倒映在湖水中,山连着水,水衔着山,水天相映,好一幅山水交融的水墨画;向北眺望,湖面碧水连天,湖岸线时隐时现,看不到它的源头。
南面,木兰湖大坝呈梯形状坐落在河谷之上。据相关资料记载:大坝顶全长590米,坝高26米,顶宽7米。北面靠库区的斜坡上密密麻麻地铺满一米见方且泛出淡青颜色的片石,片石间的缝隙全都用水泥灌注。坝顶两边并排竖立涂有白漆的水泥栏杆,如同守护大坝的卫士,极其靓丽醒目。
大坝旁边有一蓄洪闸,不远处是木兰湖管理处,它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显得格外幽静。
木兰湖原名夏家寺水库,始建于三年自然灾害的1959年,1965年建成,库区昔有夏家寺,故名。水库流域面积142平方公里,蓄水面积29平方公里,总库容2.89亿立方米,有东西两干渠,东干渠长49公里,西干渠长20公里,岛屿23个,建有水电站,灌溉面积20万亩,养殖面积3.4万亩,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养殖之利。
面对着这座雄伟的大坝,我思绪万千:在那个困难年代,黄陂人硬是凭着自己的肩膀,用一根扁担、一副箢箕、一辆手推车、一把锄头、一张铁锨……筑起了这座让千秋万代受用无穷的拦水大坝,真是太了不起了!
养足精神后,我俩又跨上自行车,顺着山坡下滑到大坝顶上,然后沿着火塔公路向县城方向疾驰而去。尽管公路弯弯曲曲,起起伏伏,但大多是下坡路,我们没费多大气力就回到了彭岗中学,此时已是下午一点钟左右。
2019年6月30日,王家河社区组织全体党员到革命老区——蔡店姚家山去参观学习,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往返也是从这条线路——火塔线经过。如今火塔线已开辟为一条旅游线路,沿途有许多旅游景点:木兰草原、木兰水镇、木兰玫瑰园、胜天农庄、野村谷、木兰山景区、木兰湖度假村等。
旅游大巴从王家河街出发,沿着火塔公路一路北上。当大巴车越过木兰湖大坝,驶上木兰湖西面那条环山公路后,我发现,沿着木兰山脉向北延伸的这条湖畔小路已经彻底改观:路面拓宽了,山坡被掘平了,沿木兰湖畔那几道长而弯曲的湖汊已被拦腰截断,港湾中竖有桥墩,桥墩上方架设了桥梁,可直达对岸。沿途道路也拉直了许多,路面全都铺上了柏油。
旅游大巴沿着木兰湖畔平稳地向前方行驶,人坐在车里完全没有颠簸之感。透过车窗玻璃,我们既可以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又可以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真是惬意极了。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但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回首往事,不胜感慨:木兰湖畔,山路十八弯的岁月已一去不复返。
本文作者王治海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王治海,男,黄陂王家河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怡情于山水,钟情于文学创作。自号曰:甘露山人。
· END ·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投稿&联络:admin@mulanguli.com
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