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入门必知
中医脉诊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脉诊是中医四诊中重要的诊断辨病的技能之一。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然而总有人将其神化玄化,认为不科学不容易学;其实脉诊是有规律方法可循的,没有那么复杂难懂;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脉诊入门的必须技能。
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 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一、诊脉概说--什么是寸口诊法
要点 :寸口诊法的部位、原理及寸口分候脏腑
1.寸口诊法的部位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2.寸口诊法的原理
(1)寸口部为“脉之大会”。寸口脉属手太阴肺经之脉,气血循环流注起始于手太肺经,营卫气血遍布周身,循环五十度又终止于肺经,复会于寸口,为十二经脉的始终,脉气流注肺而总会聚于寸口,故全身各脏腑生理功能的盛衰,营卫气血的盈亏,均可从寸口部的脉象上反映出来。
(2)寸口部脉气最明显。寸口部是手太阴肺经“经穴”(经渠穴)和“输穴”(太渊穴)的所在处,为手太阴肺经经气流注和经气渐旺,以至达到最旺盛的特殊反应点,故前人有“脉会太渊”之说,其脉象变化最有代表性。
(3)可反映宗气的盛衰。肺、脾同属太阴经,脉气相通,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而中焦为脾胃所居之处,脾将通过胃所受纳腐熟的食物之精微上输于肺,肺朝百脉而将营气与呼吸之气布散至全身,脉气变化见于寸口,故寸口脉动与宗气一致。
(4)寸口处为桡动脉,该动脉所在桡骨茎突处,其行径较为固定,解剖位置亦较浅表,毗邻组织比较分明,方便易行,便于诊察,脉搏强弱易于分辨,同时诊寸口脉沿用已久,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说寸口部为诊脉的理想部位。
3.寸口分候脏腑
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的疾病。
二.诊脉方法
1.患者体位
诊脉时患者应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位充分伸展,局部气血畅通,便于诊察脉象。
2.医生指法
诊脉指法主要包括有选指、布指、运指三部分。
(1)选指:医生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的指目诊察,指目是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诊脉者的手指指端要平齐,即三指平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度左右为宜,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
(2)布指:中指定关,医生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然后食指按在关前侧)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手臂长短与医生手指的粗细相适应,如病人的手臂长或医者手指较细者,布指宜疏,反之宜密。定寸时可选取太渊穴所在位置(腕横纹上),定尺时可考虑按寸到关的距离确定关到尺的长度,以明确尺的位置。寸、关、尺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段脉管的诊察范围。
(3)运指:医生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常用的指法有举按、寻、循、总按和单诊等,注意诊察患者的脉位(浮沉、长短)、脉次(至数与均匀度)、脉形(大小、软硬、紧张度等)、脉势(强弱与流利度等)及左右手寸关尺各部的表现。
常用的具体指法:
举法:是指医生用较轻的指力,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搏部位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
按法:是指医生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体察脉象的方法。此法又称“重取或“沉取”。医生手指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
寻法:寻是指切脉时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的方法。在寸口三部细细寻找脉动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以捕获最丰富的脉象信息。
循法:循是指切脉时三指沿寸口脉长轴循行,诊察脉之长短,比较寸、关、尺三部脉象的特点。
总按: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
单诊: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首先应先用总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然后再使用循法和单诊手法等辨别左右手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
3.平息
医生在诊脉时注意调匀呼吸,即所谓“平息”。一方面医生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可以用自己的呼吸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另一方面,平息有利于医生思想集中,便于仔细地辨别脉象。
4.切脉时间
一般每次诊脉每手应不少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
诊脉时需注意每次诊脉的时间,至少应在50动,一则有利于仔细辨别脉象变化,再侧切脉时初按和久按的指感有可能不同,对临床辨证有一定的意义,所以切脉的时间要适当长些。
5.小儿脉诊法
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用“一指(拇指或食指)定关法”,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对3岁以下的小儿,可用右手大拇指按于小儿掌后高骨部脉上,不分三部,以定至数为主;对4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转动以寻查三部;7~8岁的小儿,则可挪动拇指诊三部;9~10岁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15岁以上,可按成人三部脉法进行辨析。
三、脉象要素
中医常将脉象从位、次、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这与脉搏的频率、节律、显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1.脉位
脉位是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正常脉搏的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1)部位: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
(2)长度:脉搏超越寸、关、尺三部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2.脉次(数)
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每分钟70-8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
(1)至数: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一息不满四至为迟脉。
(2)节律:脉搏动出现歇止,有促、结、代等脉的不同;脉率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
3.脉形
指脉搏跳动的宽度以及软硬等形态。主要与脉管的充盈度、脉搏搏动的幅度及紧张度等因素有关。
(1)脉管较充盈,搏动幅度较大者为洪脉;脉管充盈度较小,搏动幅度较小者为细脉。
(2)脉体大小不匀者,为参差不齐。
(3)脉管弹性差、欠柔和者为弦脉;脉体柔软无力者为濡脉、缓脉。
4.脉势
指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包含脉动的力度、流利度、紧张度等。正常脉象应指和缓,力度适中。
(1)力度:应指有力为实脉;应指无力为虚脉。
(2)流利度:脉来流利圆滑者为滑脉;脉来艰涩不畅者为涩脉。
◆经络和经方中医的关系
◆ 中医:潜伏于中国地下的根
◆ 人体经络穴位图(最新版)
◆我们为什么成不了中医高手?
◆ 两仪融和经络拍打健康法 郭育麟
◆了解中医理论,不做当代“医盲”
◆ 简单有效:凤仙姨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 通俗易懂:凤仙姨的生命和健康理论…
◆112岁老中医的临终馈赠,句句都很强!
◆28种常见脉象都具体有哪些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