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五十讲” 第二讲——雍正朝李卫修缮保定莲花池

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吴蔚

直隶文化

发布有关直隶文化的研究文章
19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其实你早该对我说 尚胜利 - 胜利之光

       保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积极传承创新新时代保定文化。加强保定文化标识塑造,全面打造燕赵风骨、直隶风韵、革命风华、京畿风范的文化风貌。依托“清末之冠”的莲池书院,充分挖掘二程书院等唐代以来近50所书院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全国书院之城”。

“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五十讲” 第一讲—古莲花池前传

“鱼泳鸟翔,得潇湘之趣”

——李卫修缮保定莲花池

根据孙凤章遗作、石家林整理《保定古莲池史略》记述: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保定知府李绅文(安徽风阳府颖州人),鉴于莲池自万历十五年查志隆增修后,越一百二十余年,池渠淤塞、房屋也多倒塌,呈请批准,依次修建:临街大门(门内有文昌阁)、二门、关帝庙、厅堂楼台、射圃、义学等,挖池浚渠,重修东西水闸,池岸栽植树木。经一年始竣工。

雍正宠臣李卫

 雍正朝直隶总督李卫画像

李卫(1686—1738),字又玠,江苏铜山人。初捐纳为员外郎,后曾任云南布政使、浙江总督等职。李卫身任封疆大吏达十余年之久,他“操守廉洁,勇敢任事”,在任上颇多建树,深得雍正帝赏识,同鄂尔泰、田文镜称为当朝著名的“模范”三督抚。雍正十年(1732)五月,李卫署刑部尚书,七月,改署直隶总督,八月二十九日实授。十月,李卫奉命以总督衔节制直隶提督以下各官。自此,他除奉命与内大臣海望筹划海宁海塘工程及奉旨赴宣化等处查阅兵丁暂时离任外,一直在直隶总督本任,长达六年之久,跨雍正、乾隆两朝。

雍正时期的直隶省,皇亲贵戚聚集,旗民杂处,户口不清,河工、漕运、边防诸事纷繁。又值直隶总督定制不久,直隶行政区划、绿营兵营制等问题亟待解决。李卫赴任后,认真办理各项事务,颇有建树。

李卫在直隶总督任上,对直隶省绿营兵营制进行了改革整顿、雍正十—年(1733)十二月,李卫奏请将新招募的两千名新兵,分为督标前后二营,每营辖兵一千名,并设置游击、守备等官员。以中军副将统辖。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根据实际需要,他对直隶省内部分绿营兵的官弁兵丁进行裁改。此次改革是李卫督直期间对绿营兵的最大一次裁改。十三年(1735)十月,他将易州泰宁营改协为镇,添设相应的官弁,规定“易州等营,凡有关涉防护风水之处,俱受泰宁镇节制”,并对附近各营的归属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直隶省内河流众多,以永定河为首河患频繁,虽专门设有北河河督,但直隶总督李卫仍时时由清廷饬令管理河道事务。雍正十一年(1733)八月,李卫上疏在独石口边城外河西修造逼水堤及东西雁翅,改张家口边城外旧土堤为石坝。雍正十二年(1734),他条奏运河应行事宜两条:一是在运河东注转弯之处的故城与山东德州卫武城县毗连的地方,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赶筑塘堤;二是因直隶、山东运河交界的地方犬牙交错,一旦遇有命盗案件,互相推诿,请定地界拨转,以专责成。乾隆元年(1736)四月,李卫奉命兼管直隶副总河事务后,治理河工更成为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卫在治理河工的同时认真办理了直隶营田水利及赈济灾民事宜。直隶营田是在北方发展稻谷种植的一次大胆尝试,始于雍正年间,由怡亲王允祥、大学士朱轼负总责,专设营田观察使二员管理。允祥死后,营田事务陷于停顿。乾隆帝继位初,拟将营田观察使裁撤,交由地方官管辖,令李卫“详细妥议”。李卫经过认真考察,于乾隆元年(1736)六月在上疏中指出,京外三十七州县的一切营田,交各该管州县管理,并饬令各道府厅州统率督理,“总督、布政使不时考察”,汰劣褒优。顺天府属营田归四路同知分辖。同时,对营田最多的丰润、霸州、天津、永年、新安、玉田、文安、大城、磁州等九州县,如有缺出,请在现任内选拔“才具优长”、“熟悉水利之员”调补。直隶省赈务繁忙,每于灾荒之时,李卫忙于勘察核实,发放赈济。乾隆二年(1737)九月,李卫上疏赈济事宜,请旨从山东、奉天、河南、热河等处买米补仓,“赈济民食”。乾隆三年(1738)正月,李卫上疏常平仓捐监及常平仓平粜事宜,均得以实行,对直隶民众受灾状况起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直隶近接京师,皇亲贵戚干扰执政现象时有发生。李卫不畏权贵,敢于秉公执法。大学士鄂尔泰的胞弟、户部尚书署步军统领鄂尔奇平时骄横放纵,胡作非为,侵官越权,鱼肉百姓。雍正十一年(1733)李卫参劾鄂尔奇挟诈欺公、紊制扰民等罪状。乾隆二年(1737),諴亲王府护卫库克与安州民人争垦潴龙河两岸淤地,李卫奏请查究;乾隆帝以李卫秉公执法,赏赐四团龙补服、三年(1738)李卫弹劾北河河道总督朱藻贪劣及其弟广宁知县朱蘅挟制地方官干扰赈务。皇帝命尚书讷亲及尚书孙嘉淦核实后,将二人革职。李卫对贪官毫不留情,不管他们的地位和政治背景如何,因而深受百姓爱戴。

乾隆三年(1738)八月,李卫在随皇帝拜谒泰陵时,突发肝病。十月,乾隆帝允准李卫解任调理,李卫未及还乡,即卒于任所,年五十三岁,乾隆帝深为悼念,谕曰:“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今闻溘逝,深为悼惜”。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号“敏达”。乾隆五年(1740),准直隶总督孙嘉淦之请祀入直隶名宦祠,后祀入京师贤良祠。李卫识字不多,操守廉洁,他平时召集属吏开会,或命某个属员办差,均有记录,事后归档,笔笔有宗;朝廷谕旨、各部院及州府县衙门来往文书,办完即存档,一清二楚;加之其它事“皆中程,民间亦无扰”,。幕客为著《钦遵圣谕条例事宜》(与田文镜之作合为《钦颁州县事宜》),在浙江、直隶任内分别主持修撰《浙江通志》、《畿辅通志》。他的部分奏折收在《硃批谕旨》中。

李卫与西湖

清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治理,拨银浙江专款专用,疏浚西湖三十里,且在西湖旧景之外,增修新景,并增修庙祠,植桃种柳,将这一带变成了风景区。

李卫在杭州期间,政通人和,于是就围绕西湖风景进行大规模整治修缮,以留政声。他甫一上任便开浚西湖,耗时两年,费银三万余两,清淤三千余亩。接着,他又疏金沙港,以葑泥筑堤六十三丈,名为金沙堤,并在堤上建三孔桥,上覆红亭,名为玉带桥。西湖大体完美后,李卫又逐年于局部处完善:在小瀛洲岛中搭三折曲桥,构长廊、水轩、画楼,临水处多栽木芙蓉;在钱王祠前树功德坊;在岳王庙前立“碧血丹心”坊;在宝石山上造来凤亭;在孤山巅起西爽亭等等。另外,他还在万松岭补种松树万株;在丁家山配景蕉石;在玉泉恢复洗心亭。后来,他更在栖霞岭南麓辟了一处园林,有聚景楼、观瀑轩、茶香室、水月亭、流觞亭等,总称竹素园。应该是这些手笔的缘故,当时有西湖十八景的评品,上面的玉带晴虹、鱼沼秋蓉、功德崇坊、宝石凤亭、蕉石鸣琴等都入选在内。每到春光盎然之际,李卫即与幕僚们携文案至西湖边办理公务,湖光山色,好不美哉。

在西湖游玩中,三潭印月是必去的景点。往岳庙方向的码头处附近,有座“三潭印月”宫殿,里面悬挂的画像竟然是“李卫”。在西湖最美处为何悬挂着李卫的画像,而且配有“公正廉干”的牌匾?西湖是风水宝地,我们为这些事感慨时也不能忘记李卫对西湖的功绩,给西湖平添了许多可爱。

主修《西湖志》

其实浙江总督李卫在西湖最好的纪念,是他于雍正九年(1731)主持修纂的巨著《西湖志》。《西湖志》是记载中国杭州西湖的方志。清雍正九年(1731)由浙江总督李卫监修、傅玉露总纂,共48卷,号称“西湖第一书”,是关于古代西湖和西湖文化历史的珍贵孤本。如今,《西湖志》被后人看做“西湖文化学”的起点,是清一代及民国有关西湖志书中规模最大,资料也最丰富的一种,更是有关古代西湖最具权威的一部“百科全书”。

雍正七年(1729),清廷下令各省编辑通志。李卫在主修《浙江通志》时,考虑到“以《西湖志》自田汝成后,久未续辑,因以(傅)玉露总其事,而以举人厉鹗等十人分纂修之。悉仿通志之例,分门记载,列目二十”(《四库全书总目》)。两年后《西湖志》成。后人评价极高,“虽一山水之志,而可与通志并称”(《郑堂读书记补逸》)。后来,梁诗正又据本书删润,复订为《西湖志纂》。

据记载,李卫虽文化不高,平时威仪严正,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独能敬读书人。他政余之暇,放艇西湖,屡开文宴,传为美谈。他开志局修书,所延请的都是一时名士,除傅玉露、厉鹗之外,还有杭世骏、沈德潜、赵一清等著名人士。当时江浙一流文人共有47人参加了这项工作。这47人同时也是编修雍正版《浙江通志》的班子,全都是著名的专家学者,例如:吴焯是杭州的藏书家,并“以诗古文擅名东南”,厉鹗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文献编纂学家,杭世骏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字学家,赵一清是著名的研究《水经注》的地理学家,沈德潜是中国文学史较大影响的文学家和文献编纂学家……李卫主修《西湖志》可谓慧眼独具,功德无量。

西湖有志,始于明嘉靖间田汝成纂《西湖游览志》,此志多记湖山之胜,体例在地志、杂史之间。李卫《西湖志》在田汝成《西湖游览志》的基础上,重新增删材料,搜罗文献,历时五年,于雍正十三年修纂成书。

李卫《西湖志》全书共48卷,仿“通志”体例,分门记载,目录列水利、名胜、山水、堤塘、桥梁、园亭、寺观、祠宇、古迹、名贤、方外、物产、冢墓、碑碣、撰述、书画、艺文、诗话、志余、外纪等20门,其中山水、堤塘、桥梁、寺观、祠宇之属,还特别分为孤山、南山、北山、吴山、西溪五路,极便读者阅览。该志征引颇多,史料丰富。书中附有大量插图,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精美志书。如名胜卷以图为主,共41幅。第一幅是西湖全图,此图以上方为南,地物方位大都正确,绘图艺术精湛。其余各图多为西湖名胜风景图,如圣因寺图、苏堤春晓图都很精致。李卫《西湖志》记录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秀美的自然景观、美丽的神话传说、深邃的历史文化。是清代官方以一个省的人力物力编纂而成的专志。

正是有了疏浚修缮西湖、弘扬其文化内涵的经验,才使得李卫在后来的直督任内,重光莲花池,创办莲池书院。而在修缮莲花池的过程中,“西湖模式”成为直隶总督李卫的参考。

直隶总督李卫修缮莲花池

同治《清苑县志·卷十五·碑记》中李卫《莲花池修建书院增置使馆碑记》

保定至元代重建以降,一直作为北方重要的政治和军事重镇,集中了大量的官僚、士绅,另外,城市所处地区水资源丰富,容易引水入城,因此,为城市园林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元代张柔建保定城时,已经出现了园林——莲花池,它建在临漪亭故址上,“重构馆榭,蔚成巨观”。明代经过重修和扩建,成为官员、士绅宴游聚会的场所,莲花池内有清娱轩、万卷楼、临漪亭,“夏受荷香,秋受苇翠”,成为保定城中的名胜。

入清后,雍正二年(1724),清政府又将直隶巡抚改为直隶总督,总督衙署也设在保定,保定作为清代直隶省省会的地位自此确立。莲花池亦得到多次重修和扩建。

直隶总督李卫十分重视文教,雍正十年(1732)七月,李卫被调任直隶总督。在直督任上,李卫十分关心直隶地方的文化教育事业。他认为“修复古迹乃地方民生之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第二十三册,第712页),并多次奏请修复地方名胜古迹并主持修建了清代北方文化代表的莲花池以及莲池书院。李卫来保定后,见省城中“楹接垣连,择地不易”,而古莲花池“林泉幽邃,云物苍然,于士子读书为宜”,便有建书院的打算,同时还想利用这里的宽阔空地建宾馆,接待过往的官员。

以往从事莲池书院研究的学者大多较为关注清代后期的直督及院长、学者对莲池书院的重要影响,谈及李卫时大多以一句“奉诏修建莲池书院”带过。我们在翻看李卫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在清廷下达在各省建立书院的诏令之前,李卫就已经对直隶省古莲池做了考察并打算进行修葺。

古莲池坐落于保定府治南边,古莲池上有个临漪亭,有一种说法自唐朝上元年间,经元朝、明朝一直相传下来。《临漪亭记略》中记载“帘户疏越,澄澜荡漾,鱼泳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李卫任直督后,亲自前往查看,他先是看到“亭馆就荒,池水阏遏不东注”(李鸿章修,黄彭年纂《畿辅通志》第十函,第一百一十四卷,1928年,第62页),感到十分惋惜,再经过一番考察,他便欣然感叹:“溯诸学道之士,澄心利物,揽胜好古,今昔同揆。良有悠然当余心者,而余斯地乃一举而两得也”(保定市教育局史志办公室编:《保定教育史料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2页)。可见李卫早就看重莲池:一是环境优雅是士子读书的好地方;二是方便使节、宾客应酬、驻宿。于是他打算动用剩余的公款,对古莲池进行修葺整理。

直隶总督李卫第一次来到莲花池时;“环池行数十武,亭馆就荒,池水阏不东注”,足见其破败凋零。在《莲花池修建书院增置使馆碑记》中,直隶总督李卫详细描绘了莲花池的修缮项目和成果,共计如下:

1、凡栋宇、檐樀、榱楣、轩窗、阶除、墙垣、门户之制无不新,铁石、瓦甓,丹雘、黝垩,屏幛、几席之材无不饬。

2、又即书院东、甬道西地,鸠工庀材,构皇华亭馆如千楹,方向规模略如书院。公遇燕见,退食居息,宾从登眺,骖服仆御,莫不有,所制綦备矣。

3、循甬道直行池东,折而南,地可五六亩。旧有敞轩曲廊,葺而治之;

4、益构南向听事五区,东向精舍三区、亭一所,小山、藂树、竹篱、松牖参错其间;为垣三面,别曰“南园”,备课士清燕之所。又使节之同时并集者,可以环池而居也;

5、新旧共为门三,堂五,斋四,左右庑八,魁阁一,廊五,平台一,亭二,楼一,小屋四十余区,池二,桥一。

重新修建莲池后,直隶总督李卫撰写有《莲花池修建书院增置使馆碑记》,此碑今仍树于古莲池宸翰院内。碑高240厘米,宽80厘米,厚15厘米。清雍正十二年(1734)直隶总督李卫撰文,楷书。碑文记述修建省会书院和增置使馆(宾馆)的缘起与经过、选址莲池的目的、书院与使馆的格局,阐明此举“既以宣朝廷乐育之雅化,而益以广皇上惠使臣轸原隰之盛心”的意义。

莲花池修建书院增置使馆碑记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等处地方、紫荆密云等关隘,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加十级,纪录二十三次,又军功纪录一次,彭城李卫撰。

皇上御宇十有一年,久道化成,俊乂辈出,谕德宣远,輶轩四达,命直省建立书院,教育英才,德意之厚,与天同功。畿辅首善之地,应诏宜先,而上谷城中,楹接恒连,择地不易,又惟《周礼》:“国野之道,有庐、有宿、有候馆,亦王政也”,(按李卫所引《周礼》有误,原文应为“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凡委积之事,巡而比之,以时颁之”)”。会城当西南十省孔道,贵戚近臣奉朝命往来及分节畿辅大僚以公事来者,郡无公所,假馆市廛,何以佐明德恢政体也?

古莲花池上有临漪亭,肇自唐上元间,志谓:“鱼泳鸟翔,得潇湘之趣”。地故寥廓,元守帅张柔崇构馆榭,始成巨观。明万历间,阛阓四集,轶有其地。先后守者,购其遗址,葺其颓圮,正其方面、位次。池馆之规制,遂相传至今。

溯诸学道之士,澄心利物,揽胜好古,今昔同揆。良有悠然当余心者。而余于斯地,乃一举而两得也。始,余以雍正十年(1732年,注)建节保阳,环池行数十武(半步),亭馆就荒,池水阏不东注。顾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于士子读书为宜。周回馀址,宽闲爽垲,又于冠盖住宿为便,辄欣然有得。期于公馀葺理整顿,以为吾职所当为。而建立书院之旨适下,爰与司藩王君、司臬窦君、观察彭君、郡守、县令商度:以大门甬道折行池北;故有南向厅事堂后精舍、便室、东西廊庑、大小曲房若干间,因旧起废,建为书院;凡栋宇、檐樀、榱楣、轩窗、阶除、墙垣、门户之制无不新,铁石、瓦甓,丹雘、黝垩,屏幛、几席之材无不饬。计徒庸,书餱粮,属其役于清苑令徐德泰而董其成。名以“莲池书院”,从其始也。

又即书院东、甬道西地,鸠工庀材,构皇华亭馆如千楹,方向规模略如书院。公遇燕见,退食居息,宾从登眺,骖服仆御,莫不有,所制綦备矣。循甬道直行池东,折而南,地可五六亩。旧有敞轩曲廊,葺而治之;益构南向厅事五区,东向精舍三区、亭一所,小山、藂树、竹篱、松牖参错其间;为垣三面,别曰“南园”,备课士清燕之所。又使节之同时并集者,可以环池而居也。新旧共为门三,堂五,斋四,左右庑八,魁阁一,廊五,平台一,亭二,楼一,小屋四十馀区,池二,桥一。经始于雍正十一年(1733)之五月,落成于是年之九月,共费金钱若干万,动支公费若干,馀皆余捐养廉以足之。

既成,延名宿,集诸生,肄习书院,劝学兴德。敬以赐帑千金置常稔地,岁课租以资膏火。此后从游日众,脩俸饩薪,定议公捐,以期经久,榜所下诏旨于院之上方,而志其条约于讲堂之次。

雍正十二年(1734)冬,亲藩奉命过保阳。搴帷池上,亦得适馆之安。若其他公卿、侍从,行李往来,车马有所,无患燥湿。使馆之成,于政体得也。

两院东西相属,面清流为限,跨石梁为阈,使节应酬与匡坐吟诵不相妨杂。至其丛薄交映,碧浪成文,群籁吹万,时鸟变声,虽喧寂异境,动静殊趋,一俯仰而同领略其高旷,一闻见而同触发其天机,游神物外不分畛域,会意象中通无隔阂,则又天造地设而两得其所者已。

曩余制浙,修举敷文、紫阳两书院,训迪淛土,颇有振兴;又凡湖山胜概,旧迹所存,加意修葺,以为太平液洽咏歌之一助也。今兹之举,既以宣朝廷乐育之雅化,而益以广皇上惠使臣轸原隰之盛心,且以瞻王畿都会之中巍乎!焕乎!有以廓大古人之遗迹而更新之。吾知萃麟凤于文苑,征杞梓于儒林,乐嘉宾之至止,颂德音之孔昭,弦歌诗诵,旨酒吹笙,池馆之胜,山川之灵,且自庆其辉光之日新,而遭逢盛世,有什伯于千载以前者,是固封疆大吏有事斯土者所乐为,后之君子亦愿以时修葺,历永远而无替者也,记其缘起而镌诸石以告之。

雍正十二年,岁次甲寅,十月上浣建。

在这里,檐樀指屋檐,榱楣泛指屋椽,瓦甓泛指砖瓦,丹雘指用于涂饰的红色颜料,黝垩指涂饰黑色和白色的颜料。对于莲花池的修缮,直隶总督李卫命人修缮了莲池园林的栋宇、檐樀、榱楣、轩窗、阶除、墙垣、门户等等,使其焕然一新,园内作为装饰用的铁石、瓦甓,丹雘、黝垩,屏幛、几席等等,无不重新油饰更换;在莲池书院东构建皇华亭馆,规模略如书院,用以招待路过保定的外地官员;莲花池池东南,有着五六亩的空地,修缮了旧有敞轩曲廊;增建了南向听事五区,东向精舍三区、亭一所,小山、藂树、竹篱、松牖参错其间;为垣三面,别曰“南园”,用来容纳莲池书院学子砥砺学问之所,同时,各国使节路过保定进京,也可以环池而居;这些工程共计为三重门,五个堂屋,四个斋舍,左右廊庑八间,魁阁一座,廊子五间,平台一座,亭子二座,楼一座,小屋四十余间,疏浚池塘二个,修缮桥一座。

根据孙凤章遗作、石家林整理《保定古莲池史略》记述:1733年(雍正十一年),直隶总督李卫(字又玠,江苏铜山县人)奉旨修建书院并增置宾馆,将池北之厅堂精舍便室大小房屋若干间,加以改建。以万卷楼为界,隔以墙垣,西为莲池书院,以东至大门内甬道处为皇华馆,招待达官贵戚等,方向规模与书院同。藉此将池内廊庑亭台加以修饰,并在池之东南隅新建厅堂精舍若干间,名日“南园”、这次修建始于本年五月,九月竣工。

可以说,直隶总督李卫使得莲花池获得了新生。莲花池修缮后“两院东西相属,面清流为限,跨石梁为阈,使节应酬与匡座,吟诵不相妨杂”。院中美好的景致更让人心旷神怡,闻名而来观赏的达官显贵日渐增多。

雍正十二年(1734)冬,雍正皇帝的儿子弘历奉命过保定,这是乾隆皇帝未继位前第一次过保定。直隶总督李卫把皇子弘历安排在莲花池南园宾馆之中,招待合宜,受到弘历和雍正皇帝表扬。“搴帷池上,亦得适馆之安。若其他公卿、侍从,行李往来,车马有所,无患燥湿。使馆之成,于政体得也”。

身为南方人的直隶总督李卫,借鉴以往疏浚修缮西湖的经验,去粗取精,修缮莲花池,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两院东西相属,面清流为限,跨石梁为阈,使节应酬与匡座吟诵不相妨杂。至其丛薄交映,碧浪成文,群籁吹万,时鸟变声,虽喧寂异境,动静殊趋,一俯仰而同领略其高旷,一闻见而同触发其天机,游神物外不分畛域,会意象中通无隔阂,则又天造地设而两得其所者已”。

莲花池经过直隶总督李卫的修缮、扩建,在他的手中焕发了新的风采,而直隶总督李卫,是清代古莲花池中第一个成功地造园家。

保定莲池书院是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所设,作为直隶省省会书院,是地方最高级别的书院,可视为直隶地区书院的中心或代表,而且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战略优势而成翘楚诸省书院的前驱。保定莲池书院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不断调整与创新,由官学、北学、边疆舆地之学,再到桐城之学、朴学,进而西学……被后人赞誉为北方学术文化中心,南方桐城派学术传播基地,华北地区最早的西学教育基地。

这里,我从大量的历代文献中,搜集整理出昔日直隶总督在莲池书院中的相关事迹和文化活动,加以详细全面研究,结为50讲《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旨在通过对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的一系列史事,观照出丰富灿烂的直隶文化的某个侧面。深度发掘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为保定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园林建设、乡土研究提供借鉴。

(文中碑文、文献为全网首次全文发布,繁简转换、标点系作者所加,《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一书,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0)

相关推荐

  • 花南研北 鲜为人知——莲池书院师生漫谈

    (张鳞甲.夏宗澜.张叙.毕沅) 转自微信公众号   莲池周刊 <莲池周刊>记者 赵琳女士,已在<莲池周刊>上发表了有关古莲花池及莲池书院文化的随笔二十余篇.现选发她的" ...

  • 这,就是保定|书院​之城(附录“书院之城保定”论文33篇)

       保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积极传承创新新时代保定文化.加强保定文化标识塑造,全面打造燕赵风骨.直隶风韵.革命风华.京畿风范的文化风貌.依托"清末之冠"的莲池书院,充分挖 ...

  • 古莲花池:兼有江南之秀的北方名园

    莲池书院博物馆 金贞元年(1227年),蒙古大军攻占保州(今保定市),古莲花池的缘起,便要从保州城的风雨飘摇讲起. 枋心篆书"古莲花池"的牌楼 戏剧化的身份演变史 古莲花池起于元代 ...

  • 100年前,保定莲池公园恢复了古莲花池的本名

    100年前,也就是1921年,那时候的保定古莲花池,高高挂起的匾额上,写的名字是: 莲池公园 其实,在这之前,这处城市蓬莱的名字,并不叫莲池公园.我们一起看一下保定古莲城的曾用名: 元代,保州处都元帅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定 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位于保定莲池区裕华西路244号 金至清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中心,距直隶总督署很近,是一座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在盛夏时节园内荷花满塘 ...

  • 古莲花池,中国最美的十大园林之一,保定最美古典园林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保定市区直隶总督署对过,有一座风光优美的园林,这就是中国最美十大园林之一的古莲花池,它和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成为中国最美十大园林中长江以北仅有的三座园林.圆明园和颐和园能够入选 ...

  • 大清能臣新高度,雍正时期的四大宠臣之一就有他!

    #河北文旅看图识景##2021头条带你看河北##2021我为河北文旅代言##2021就看国际庄# 保定文化底蕴深厚 而提及保定文化 很多人会想到"一文一武一衙署" 今天这位主人公 ...

  • 文化风情<82> | 直隶图书馆的百年沧桑

    直隶图书馆 清光绪末年,在"西风东渐""洋务运动"影响下,一批邑绅和知识分子官僚开始意识到建立有别于私人藏书楼的公共图书馆,向民众传播科学文化的必要.直隶总督杨 ...

  • 河北10|保定——直隶总督署及古莲花池

    河北自驾游第5天,游完白洋淀,行驶50公里到保定,入住蕴升商务酒店.次日(9月10日)游直隶总督署及古莲花池. 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 ...

  • 【书院之城】“直隶总督与保定莲池书院五十讲”第四讲——孙嘉淦与乾隆初期莲池书院

    <莲池周刊>赵琳 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吴蔚 直隶文化 发布有关直隶文化的研究文章 19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保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积极传承创新新时代保定文化.加 ...

  • 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

    总督倡建,"官.学"始终 --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 吴蔚 首都图书馆藏清莲池书院图 保定莲池书院因古莲花池得名.如今的古莲花池,地处保定市内闹市区,正门坐南朝北.总面积为2.4万平方 ...

  • 《难经.五十九难》讲:“狂疾之始发,少卧...

    <难经.五十九难>讲:"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   癫狂也 ...

  • 五运六气第二讲

    昨天晚上我们随便谈了谈关于五运六气的一些来源 就是太阳系星体循行的时候对地球气候和生物的影响 这就是古人说的天地之理 其实五运六气就是个象 我们通过看这个象来测定内经上的神的所在 这个神不是人格化的某 ...

  • 民哲解读人民大学明德讲坛第十三期第二讲

    民哲用一致性认知基准向院哲挑战,因为只有有了一一致性认知基准,才能通过可终极自圆其说的哲学的普及实现认知平等

  • 李荣生 | 五十周年祭英魂——追忆堂叔李增田

    往期回顾  ·  故乡的那条小渠 ·  革命战士马登魁 作者:李荣生 他叫李增田,是我口中的"宝宝叔叔".他的爷爷是我的老爷爷,他的父亲是我爷爷的弟弟,我们住隔壁,我用家乡话叫他& ...

  • 五十讲:学问大的人不懂战争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作文素材,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四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 ...

  • 第五十四讲:君子三戒三怕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作文素材,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四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 ...

  • 第五十六讲:阳货这个货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作文素材,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四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