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林 || 父亲的春节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父亲的春节》
作者|宋瑞林(陕西洛南)
一进入腊月,小镇街道上的年味越来越浓了。
我是一个闲散的人,走出斗室,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逛起街道来。街道两旁已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印刷精美的对联、黄历、年画招惹着人们。我喜欢这种气氛,这是俗世生活的诗情画意。盘桓在每一个画摊前,欣赏着这些民间文化,我不禁怀恋起父亲,想起父亲在世时的春节来。
父亲在乡间算是一个文化人,特别重视过年的每一个环节。那时候,我们一家五口人挤在低矮的土房子里,卧室和灶房连着,烟熏火燎,卧室墙上糊的报纸就黑乎乎的。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糊墙。他找来旧书报,一张张铺开,然后娘刷浆糊,我给父亲递,父亲一张一张的糊,他糊的很仔细,没有一丝褶皱。不大一会,就糊好了一面墙,顿时屋子亮堂了许多。屋子里的炭火生的正旺,听得见新糊报纸的干裂声。不好糊的是屋子顶棚,要仰起头,糊在两根楼橧之间,浆子要刷的合适,太轻,糊不上。太重,报纸会沾不上,掉下来。父亲仰着头,累的有些气喘。好在卧室不大,不大一会顶棚就糊好了。父亲从卷着的一卷报纸里,展开几幅年画。记得最清的是一幅军民鱼水情日历,一位农村大嫂给一位受伤的红军战士端鸡汤的画面,农村大嫂穿着蓝底碎白花上衣,满脸含笑,仿佛和战士说着话儿。还有一幅是一位古代的仕女弹箜篌的年画,好像是那位画家画的。仕女的每一丝头发都描画的很细腻,她正入神的弹着,仿佛那一缕缕旋律正从画面上飘下来。看着糊好的墙和年画,妹妹高兴的拍着手。娘说,屋子在人拾掇呢,这样一闹,屋子整齐多了,好看多了。
腊月的每一天过的真快,炸年糕、煮肉、蒸馍,忙着忙着就到了年近月满的时候。年三十,父亲拿出笔墨纸砚,他要自己写春联。他自拟的春联不是那些恭喜发财、歌舞升平的庸俗套路,他把这一年的生活感慨,总是很精辟的拟成对仗工整的春联。我记得有一年他自拟的春联是:奋斗五载修房三间,灯下苦读文凭一张。父亲说的是那一年我们家搬进了新修的三间大瓦房,那一年父亲函授也毕业了。父亲对门神挑选的很严格,甚至是很挑剔,他选门神,不是随便选那些披坚执锐的古代将军,我们村子有的人家门上贴的是三国人物、水浒英雄、宋代的将军,父亲说真正的门神是秦琼、敬德,他说这里面有一个传说呢。说的是唐王李世民时代,大臣魏征是天界的监斩官,玉帝处罚那个降雨多的龙王时,龙王让他手下留情。结果魏征行刑那天,和李世民喝酒,酒醉了。晕晕乎乎间,就处决了龙王。龙王冤魂不散,夜夜来恐吓唐王,魏征派大将军秦琼、敬德站在唐王的卧室两旁,龙王见了,不敢入内。时间久了,唐王心里过意不去,就找画家画了二位将军的图像,贴在门上。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西游记》里面的章节,我敬佩父亲读书读的这么仔细。
那个年代的春节没有现在这么优裕,父亲爱吃豆腐,他给我们做火锅豆腐吃。我们家用的是那种民间烧制的砂锅,里面有隔子,一次可以放各种菜。其实,那时那有啥菜呢,唯一的奢侈品是一点猪头肉,主要是白菜、自家制作的洋芋粉条,还有就是地里收获的红白萝卜。父亲把砂锅放在火焰熊熊的木炭火上,咕嘟咕嘟地煮起来。满屋子都是蒸汽,还有菜香味儿。一家人围坐在炭火旁,吸溜着,吃的满头大汗,吃的有滋有味。我们一边吃着火锅豆腐,一边听着收音机匣子里正唱的碗碗腔,或者眉户戏、或者是充满沧桑味的秦腔。刘毓中充满沙哑味的《三滴血》,李瑞芳婉转的《梁秋燕》,这些经典的唱腔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父亲的春节离我们越来越淡远了,父亲春节每一个细节却深刻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宋瑞林,陕西洛南人,生于六十年代末。陕西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酷爱文学文字,迄今为止,先后在《陕西工人报》、《咸阳日报》、《商洛日报》、《商洛电视报》、《西部文化》、《商洛文化》、《陕西民政》等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文学评论一120多篇。
散文集《故园的涛声》正在筹备出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