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年味
说起年味,就立马会想到生我养我的南阳古镇,想起天真无邪的小时候,那时候的年味很浓郁,不仅讨人喜欢,而且还令人贪恋。
古镇的人都很淳朴,总会把新衣服留到大年三十再穿,这或许是一种不成文的传统习惯吧。我自幼与祖父母相依为命,儿时的新衣服大多都是由姑妈们给添置的,逢年过节时,姑妈常会给买两件新衣服或是鞋子,每每拿到都会先原封不动地把它们放在床头对面的老衣橱里,而后天天瞅着盼着,等到大年三十再拿出来穿。我叔年长我一旬,那时候的他还没结婚,家里忙生意都要到三十晚上,他总会等到家里收了摊子才肯换新衣服,然后风风光光地去找他的仁兄弟们聚会......如今想想,那种辞旧迎新的方式确实叫人感觉很神圣,也很美妙,所谓的年味就应是那新衣服上历久弥新的味道吧。
古镇的春节与饺子相伴,但凡不出正月十五,逢单数的日子家里头都会包饺子,例如大年初三、初五、初七等。小时候为了能过足饺子瘾,就掐着算着等待年,甚至扯着拽着留住年。祖父母每年都会提前准备一大盆饺子馅,肉馅居多,调好拌好后放置在“神秘处”,既不会被耗子们发觉,也不会发霉变质。祖母包的饺子皮薄馅多,味道鲜美,再蘸上陈醋蒜泥那真叫一个美啊,用“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不禁要说,饺子里的年味很浓厚,也挺丰富,有喜庆的味道,也有和美的口感。
古镇的新春佳节常常被孩子们的鞭炮声前后簇拥,我们那一代80后就曾将好多个春节给围拢。那时,过年前后的小孩兜里谁没有大把大把的擦炮,可谓是走到哪放到哪,这样扔那样甩,花样多多,趣味多多,到了除夕夜,哥几个还要商量着备足“弹药”放上一宿。在那些春节里,小手总是黑不溜秋的,且带着浓浓的火药味,遭伙伴嘲,被大人嚷,但总是乐此不疲地重复着,长大后经常会惦念那种味道,那可也是纯正的年味啊!
古镇平日里是相当守时的,把白天与黑夜分得很清楚,镇上的人也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唯有除夕是个特例。那时一到除夕,我们便会理直气壮地给大人说,“今天晚上我就不用睡觉了吧!”得到应允的我们高兴得上蹿下跳,简直像猴子一样。古镇的除夕夜张灯结彩,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子时后的天地就完全属于小孩们了,我们时常勾肩搭背地在满地鞭屑的青石板路上游荡,东张西望,南来北去,找形态迥异的灯笼,读拗口绕嘴的春联,吹牛皮,侃大话......仿佛就在谈笑之间,天空就由夜变昼了,我们也从小长大了,再回首,年味始终徜徉在童言无忌的小路上,守着天真的年岁,守着纯美的日月,那味道真的叫人痴醉不已啊!
如今,随着生活的千姿百态,穿新衣吃饺子已不再是过年的恩赐,传统的鞭炮正逐渐地淡出我们的视野,熬夜早就退出了除夕的专属,年还是在那个指定的日子,不过年味却悄然淡了,淡得似有似无,淡得匪夷所思,甚至淡到叫人麻木。其实,年味始终如初,只不过我们的嗅觉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减退了。
小时候的年味,叫人一深呼吸就能嗅得到,且是历久弥新,与其说那味道有一种磁性,倒不如说你最初的那颗心也有一种相对应的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