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街头吃一个恋爱豆腐果儿,说一声我爱你
前几日去贵阳,在街头闲逛,突然看到有一个小吃摊儿,有很多年轻的男女亲亲蜜蜜地簇拥着买着什么。于是就凑过去去看看,只见有一个铁案子,铁板上钻了一个个的窟窿眼儿,隐约有烟热气熏腾冒出,一个胖胖的大姐,手脚麻利的把一块块长方小巧的白嫩豆腐抹一层油,摆在铁板上面,然后不停的翻腾着,慢慢的,熏烤着,豆腐就由白嫩变得黄灿起来,也鼓鼓的涨发起来,圆滚滚胖乎乎的很是可爱,旁边有一个小盆儿蘸水调料,看着有红艳粗粒的糊辣椒,有黄白的折耳根碎,有翠绿的葱花,似乎还有一些绯红的酸萝卜丁,还汪着一汪更红艳的红油,看着就诱人。
问大姐这是什么?大姐说,这个叫恋爱豆腐果儿。
这个名字起的倒很有些意思。闻着豆腐果儿熏烤的香味儿,倒也馋了,就央大姐来一个,大姐麻利的夹起一块黄酥的豆腐,盛在一个圆纸盒里,用一个竹片在豆腐中间一剖,就露出了白嫩的豆腐芯儿,然后用勺子舀一勺调料填到豆腐里,就递了过来。
这豆腐被填的鼓鼓胀胀的,倒真像一个果儿了,皮黄瓤白的,趁着辣椒的红葱花的绿折耳根的黄白酸萝卜的绯红,馋人极了。忙不迭吃一口,烫,但还是忍不住想吃,仔细尝来,烤的黄灿的豆腐表皮是酥酥的脆脆的,里面的豆腐瓤儿却是依旧白白的嫩嫩的,有糊辣椒的香辣,有酸萝卜和醋的微酸,有折耳根的苦涩,有豆腐的香甜,回味有微微的咸,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这不就是爱情的味道吗?这名字起的呀,从味道上来说,倒真有些意思。
等见到贵阳的朋友,说起来了,朋友说这豆腐果儿是贵阳的一样风靡一时的小吃,倒还真有一个浪漫的爱情的故事。
朋友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日军经常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空袭,贵阳也不例外。当时贵阳市郊的东山和彭家桥一带是人们躲避空袭的藏身之地。彭家桥附近有一对夫妇,是做烤豆腐果生意的,因为靠近躲避空袭的场所,烤豆腐果呢吃起来又简单,价格便宜,又能充饥,所以很多避难的人都来买,吃完了就抓紧避难去了,但还是有一些相恋的青年男女,买了烤豆腐果儿,却把这儿当成谈情说爱的场所,边吃边聊谈起了恋爱,似乎忘记了空中的威胁,显得更加浪漫,一时成了街谈巷议的佳话。久而久之,人们常说吃烤豆腐果为吃恋爱豆腐果了。
这个故事突然让老虎想起了在昆明吃过的一个摩登粑粑,也是在那个残酷的战争时期产生的一样吃食儿。有很多小吃或吃食儿附会名人或传说,我大多不信,但恋爱豆腐果儿和摩登粑粑的故事,我宁愿相信,因为战火中的爱情,面对的是世事难预料,生死两茫茫,残酷而浪漫。就像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被日军狂轰滥炸的香港,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在一座城中,生死交关之际,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我记得张爱玲在这本小说中说过,“‘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爱情的故事呀,虽然俗套,但我们,从前,现在,将来,会一直相信,而且,至情不渝。
就像,我相信这个恋爱豆腐果的故事。
我想在以后的某个日子,带着我的爱人,去贵阳,在街头,吃一个恋爱豆腐果儿,然后说一声,我爱你。
坚持原创美食文章,央视《味道运河》《吃货传奇》美食顾问,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总策划王老虎与你共同搜寻舌尖上的“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