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哲理】要做“君子儒”,莫为“小人儒”

【处世哲理】

要做“君子儒”,莫为“小人儒”
作者:赵  威
    儒,起初是一种职业,是专门负责丧葬祭祀事务的神职人员,《说文解字》释为“儒,柔也,术士之称”;先秦则有儒家学派;汉代之后,儒泛指读书人,包括广大“学而优则仕”的官员。
    以人格论,儒也分“君子”和“小人”,《论语》中提出了这一概念。孔子曾告诫子夏说:“女(你)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但他未具体说明何为“君子儒”、何为“小人儒”,想必聪明如子夏,听了老师的话,心中定然有数。
    倒是荀子对此做了解释,说“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子夏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故作谦虚的“贱儒”,是“小人儒”的一类。后来,子夏在莒国做官,问政于孔子,孔子又一次告诫他:“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子夏之间的对话点到为止,显然,孔子是有所指的,说明子夏有急功近利的毛病;在另外一个场合,还告诫过子夏“过犹不及”。在孔子眼中,子夏身上的这些毛病便是典型的“小人儒”特征。
    子夏可谓学问了得,能力非凡,有功于打造、传承儒家六艺的基石。太史公在为孔门弟子作传时,写子夏写得很高明,可“成一家之言”,他肯定了子夏的文学才能,但笔锋又转向道德一面,认为一个人的学问和能力并不能代表其人品。他引用了孔子的话,其中就有这句“女(你)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太史公用的是春秋笔法,看似没有做出自己的评价,实际上肯定了品德才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的观点。他借孔子的话,告诫人们,处世要问心无愧,做人要坦坦荡荡,做事要清清白白,要为“君子儒”,莫为沽名钓誉、贪图功名富贵的“小人儒”。
    整部《史记》,君子与小人泾渭分明,记录形形色色的“小人儒”以警世人,公孙弘就是一例。公孙弘,西汉时菑川人,自幼家境贫寒,靠放猪养家糊口。到了40多岁,他才恍然有所悟,这辈子不能就跟猪打交道了吧?于是,立志读书,专治《春秋》。功夫不负有心人,加之天资聪颖,公孙弘逐渐学有所成,成为远近闻名的《春秋》学家。
    那时,还没发明科举,选拔官员是通过举孝廉的方法,公孙弘除了治学有方名声在外,还有一点使他饮誉乡里——特别孝顺后母。建元元年,汉武帝下诏举贤良方正之士,菑川国便推举了公孙弘。他以耳顺之年西入函谷关,应征为博士,一大把年纪的公孙弘,自然倍加珍惜这次机会。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归来后,他口若悬河,却不合武帝意思,被认为是庸才。公孙弘只好告病还家。
    10年后,汉武帝再次下诏举贤良,公孙弘又背负众望入京。鉴于之前的教训,公孙弘这次“学乖”了,以揣摩上意为能事,皇帝的脸色就是他的行事准则,由此一跃成为皇帝的高级顾问。他在长安城遇到了大儒辕固生,同样应征为博士的辕固生此时已九十高龄,对人对事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洞察力。
    辕固生从公孙弘的言谈举止中洞察了他的灵魂,并告诫他:“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意思是务必要按照儒家的正统学说事君进言,不要歪曲平生所学以迎合世俗。显然,正学以言便是“君子儒”所为,曲学阿世则是“小人儒”所为。
    公孙弘却从辕固生的话里得到了另一番“醒悟”。有人在皇帝面前指责他做了大官,每顿却只吃一个荤菜,睡觉只盖一床旧棉被,是极阴险的沽名钓誉行为。他说自己确实有沽名钓誉之嫌,这个弹劾他的人很忠诚,要不然皇帝您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一顿花言巧语说得龙颜大悦。事后他却对那个弹劾者设局构陷,欲除之而后快。朝堂议事,公孙弘尽讲些模棱两可的话,而每次进谏,都事先约好几位大臣一起,先让别人发表意见,自己立在一旁察言观色,以决定哪些话当讲,哪些不当讲,然后迎合拍马,顺水推舟,得武帝欢心。
    如此,公孙弘果然一路平步青云,七年时间连升三级,位列三公之首。本来,只有侯爵才能担任丞相一职,公孙弘一介布衣,却位极人臣,然后封侯,开创了汉代拜相封侯的先河。为了稳固权位,公孙弘阴险圆滑的一面暴露无遗,先是落井下石杀死主父偃,后又想借刀杀人除掉董仲舒。表面看与人为善,一派正人君子之风,私下却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一个出身贫寒的饱学之士,才干优长,本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一名“君子儒”,却非要蝇营狗苟,趋炎附势,道貌岸然中透出虚伪和奴性,堕入人生之陷阱,耐人寻味。我们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做“君子儒”,勿做“小人儒”。
(0)

相关推荐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六十九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话说主父偃死后,公孙弘成了武帝的宠臣,由御史大夫升为丞相.史书记载公孙弘这个人比较虚伪,虽然家财万贯,在家里是锦衣美食,但平时出门就是穿一件粗麻布衣服,招待宾客就是粗茶淡饭.同僚 ...

  • 汉武帝的克星:社稷之臣汲黯

    汉武帝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对内对外都可谓是铁腕手段.就这样一位霸气侧漏的帝王,却对一位体弱多病的大臣畏首畏尾. 在汉武帝的眼里,这位大臣可谓是一身毛病:喜欢黄老之说,主张主张清净.无为.因顺:喜欢 ...

  • 汉武帝一朝有13位宰相,他是怎么对待宰相的呢?

    刘邦和汉景帝都有和宰相斗智斗勇的经历,那么,汉武帝到底是怎么对待宰相的呢? 汉武帝一朝总共有13任宰相,这13任宰相有一半的都被他给杀掉了.这也就是说在汉武帝朝当宰相是很危险的.到了汉武帝统治的后期, ...

  • 汲黯:唯一敢怼汉武帝的人

    文 / 子玉 汉武帝刘彻的一生都在亮剑,他最烦有人骑在他的头顶,于是匈奴被打残.南越被灭国.大宛国那么远,武帝照样花血本将其一顿蹂躏. 武帝的字典里没有"怕"字.武帝的宗旨简单粗暴 ...

  • 汉武帝需要怎样的臣子?

    汉武帝刘彻,是个跟前代君主都不一样的人,后世称他有雄才大略.这样的君主,所用的人跟别人都不一样. 汲黯在汉武帝为太子时,就是东宫的属官太子洗马,跟太子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一般来说,东宫的属官待到太子登基 ...

  • 程张 ‖ 振兴儒学——广川董仲舒世家

    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枣强县境内),自幼聪敏好学,尤其喜欢研读<春秋)之学.在西汉初,孔子所创儒学"五经"中,惟<春秋>学的传人最少,几成绝学.董仲舒精研细思,很 ...

  • 主父偃: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文 / 子玉 那个人在天桥下留下等待工作的电话号码...... 每每读<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歌手阿杜那沙哑的声音总在我耳旁回响,若是时光真能穿梭,相信主父先生在听到<撕夜> ...

  • 【处世哲理】王阳明: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处世哲理] 王阳明: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作者:清  江 天地间有阳必有阴,有君子必有小人,此是自然之理也. 世界有光明必有黑暗,有君子必有小人     如何与小人相处,确实考验智慧.     对待小 ...

  • 【处世哲理】做事情,做好了是你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失职——终身受用的71条基本礼仪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处世哲理] 做事情,做好了是你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失职 --终身受用的71条基本礼仪     1.别人给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2 ...

  • 处世智慧:一半君子,一半小人。看半个圣人曾国藩的“一半”之道

    原创洪门三少2021-03-24 20:41:37 说到曾国藩大家会想他的到什么了? 可能会想到曾国藩家书,想到他的治军有方阅人有道,那么我们说要学习曾国藩,并不是依葫芦画瓢去模仿他,而是要从他的生活 ...

  • 【处世哲理】做一个手心向下的人

    [处世哲理] 做一个手心向下的人 有人说:"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手心向上的人,一种是手心向下的人." 手心向上的人总是伸出手掌向人索取,渴求着别人的帮助. 手心向下的人不 ...

  • 【处世哲理】做个聪明的新老人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处世哲理] 做个聪明的新老人     聪明的老人,不仅能把日子过得温馨幸福,还能在人生最后一个黄金时期,活出风采.     这样的老人,走到哪里都受人喜欢!   ...

  • 试辨“君子儒”、“小人儒”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夏,字,商.孔门十哲之一,列文学科. 试以朱熹.钱穆.辜鸿铭三位先生对此章之解,说我之意. 朱熹之<四书章句集注>注曰:儒,学 ...

  • 【第131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12章》孔子因何提出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12章>孔子因何提出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 6·12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对子夏说:"你要 ...

  • 【处世哲理】王阳明:对付不讲道理的小人,要有上中下三计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处世哲理] 王阳明:对付不讲道理的小人,要有上中下三计     明代王守仁,自号阳明子,因此被人称为阳明先生,又称王阳明.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在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 ...

  • 【处世哲理】君子处世:敏于行,慎于言,淡功名,就正道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处世哲理] 君子处世:敏于行,慎于言,淡功名,就正道     -01-     得道之人的高见在于不虚荣,不浮夸,不张扬,不邀功.     他们既能看见自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