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中浙江被毁堤淹田之前,胡宗宪为什么说谭伦搅砸了局势?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胡宗宪面对“改稻为桑”国策的推行,上疏了朝廷,请求给浙江调粮并延缓国策的推行。
可惜被严嵩等人巧妙地通过吕芳利用嘉靖帝的性格,给退了回来,至此,胡宗宪为浙江百姓的努力化作泡影,也把自己推到了严世藩的打击对立面,面对这个情况,他为什么说是谭伦搞砸了大局呢?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2:大明王朝中毁堤淹田之前,胡宗宪为什么说是谭伦搞砸了大局?
一、不想知道
嘉靖帝看都没看胡宗宪的奏疏,就又退回到了内阁,也就回到了严世藩手中,严世藩回复的总体思想就一句话:
“得让他明白,他的天上只有一片云,那片云就是我们严家!”
那么胡宗宪明白了吗?
当然明白了啊,只可惜他没有办法给严世藩解释,就像他后来跟谭伦说的那样,不管你谭伦在不在,我都要这样做。正因为你在这里了,所以我这样做,就导致了严世藩等人错误地判断了我的立场!
但是谭伦并不知道,也不能理解,还以为这一下终于可以拉拢胡宗宪了。
于是他一溜烟地跑到了总督府,离老远就喊着宫里来信了,你老胡想知道大家怎么评价你吗?
胡宗宪一听这话就知道谭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眼睛都没抬一下:
“不想知道!”
其实胡宗宪是何许人也,他此时的表情就已经表明他早已看过严世藩给的回复了,也明白自己此时是无力回天了。照这个劲头下去,浙江要乱,老百姓要遭殃,所以他一脸疲惫、面无表情地回着谭伦的话。
即使这样了,那些所谓的清流们还在添油加醋,恨不得浙江马上乱,好给他们推倒严党的机会,显然谭伦就是这个目的来拉拢胡宗宪的。
谭伦给人的感觉类似于“皇军托我给您捎个话”,这种情况下难怪胡宗宪不屌他!
二、为官三思
胡宗宪不仅不理会谭伦,以及谭伦背后那些裕王府的人怎么看他,还让他离开总督府。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不希望谭伦再捣乱,另一层意思则是有意保护谭伦,不希望他也陷进去,毕竟浙江马上就要大乱了,只是谭伦根本不理解:
“我不会走,也不能走。真到了朝廷追究的那天,我谭纶在,就没有你胡汝贞的罪。”
其实站在谭伦的角度他考虑的是胡宗宪可能为了保护自己,所以,才会为了这个十年的老朋友,而替他顶罪。
正是有这种想法,他才会对胡宗宪说:
“你是说,我还没有学到为官三思?”
为官三思,最早出自吕芳之口,他所谓的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但是太监可以退,对于明朝的文人来讲,根本没有退路,他们存在的基础就是心怀天下,报效朝廷,这也是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
“我胡宗宪没有退路,也没有什么可变!”
这时候的谭伦显然误会了胡宗宪的意思,他所谓的无退路是指对待浙江的百姓上面,他必须守住浙江,保护老百姓。
而谭伦理解的无退路,则是指胡宗宪要一条路跟着严党走到底,而不肯“思变”!
所以有点失落地觉得这些天,自己拉拢胡宗宪算是失败了:
“那我这次本不该来!”
三、误国误民
谭伦还在讲裕王府的那些人知人,结果被胡宗宪狠狠地嘲讽一顿,说他们只会高谈阔论……
其实这句话就能看出胡宗宪的境界,他的境界早已脱离了钱和权,而严党这伙人要的就是钱和权。裕王府的那些清流们除了钱没有那么敏感外,对于权和名又看得很重。
所以,对于谭伦来讲,他根本就顶不了胡宗宪的罪,也理解不了胡宗宪内心的无法救赎。
看到谭伦仍然一脸懵逼的样子,胡宗宪干脆把话说得再明白一点:
“朝野都知道,我是严阁老提携的人……我胡某在大事上从来是上不误国,下不误民。”
其实这句话意义非凡,我们评价一个人,往往会把误国误民连一起讲,这里却是分开讲的,说明一个道理:
那就是胡某跟其他人不同点就在于此,如果说严嵩等人是误国误民,那么清流一派就是误民,而胡宗宪既不误国,也不想误民。
从胡宗宪的角度来看待“改稻为桑”的政策,就是不实事求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这也是制定政策的部门,不结合实际,脱离了老百姓,脱离了人民,闭门造车之举。
而嘉靖帝和内阁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政策根本落不了地,如果胡宗宪不提醒他们,那就是他误国。但是他们仍然要求执行,那么胡宗宪下一步就是想方设法不能逼死老百姓,这是下不误民。
显然,要想既不误国又不误民,在这里是矛盾的,这也是胡宗宪说的自己没有退路的根本原因。
四、大势搅砸
随后,胡宗宪继续批判谭伦等人:
“我不会让老家人把我的牌坊拆了!你们都自以为知人,自以为知势,可是有几个人真知人知势的?”
关于胡宗宪老家的牌坊,大家可以搜一下,还在的,很高大上,胡家还是很了不起的……很了不起……
胡宗宪这段话非常具备现实意义,这也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本意。
于是终于提到了改稻为桑的国策,可是上面的人眼睛只盯在了收益上,却根本没有考虑过前提条件。
而到时候国内形势(内有反民),国际形势(外有倭寇),一起恶化,导致改革不成,稳定都难:
“那么多没田地的百姓聚在这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后年,再后年必反!到时候外有倭寇,内有反民,第一个罪人就会是我胡宗宪。”
说完这些,胡宗宪终于正面回应了为什么让谭伦离开这里:
“你来无论是想劝我,还是想帮我,都只有一个后果,把大势搅砸了!”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这个谭伦仍然不明白,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的没有明白。
于是胡宗宪又替谭伦解释了,为什么说他来是搅砸了,大意就是如果谭伦不来,我胡宗宪还能上疏严嵩,上疏嘉靖帝,让他们不要这么急着改,分三年改。结果你一来,性质就变了,变成了党争,而且嘉靖帝确实把这些看成了党争,这也就导致胡宗宪没有办法拖延时间:
“那样我要还能做下去,年初朝廷议这个国策的时候,他们早就阻住了,就不该让这个国策落到浙江!”
其实胡宗宪已经解释了改稻为桑国策为什么失败了,不是说这个政策本身有问题,有问题的就在于执行方面。
自古改革,都是循序渐进的,都是先试点,试点成功了,再慢慢铺广,整个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最起码先画个圈,等他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后,再全浙江推广嘛。
哪有不管不顾,直接弃半个浙江的百姓于不顾,强力推行改革的?
这也是解释了为什么刚才说清流们就是一群书生,只会高谈阔论,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如果想到这一层的话,根本就不会让它在内阁会议上通过!
“现在不只我说的话上面不会听了,我想在浙江做的事,上面也不会让我做了。”
随后胡宗宪陷入了沉思,也预示着,大的灾难就要降临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