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美未必尽善 | 论语浅说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管仲的器量还是小了。有人问孔子,管仲是否节俭,孔子说,管氏有三归,三归,一个说法是他有三处住所,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是他自己府上有三个高大的台子。无论如何理解,都是比较奢侈。官事不摄,他的府上每个人都做一件事情,在孔子看来就太浪费资源了,因为一个人其实是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树塞门就相当于在国君刚进门那里竖一个屏风,一般只有君主才可以这样布置,可是管氏的府上也有。反坫就是以前两个国君会面时,中间有一个放杯子的台子,而管仲府里也有,所以孔子说,如果说他知礼,那还有谁是不知礼的呢?

这一段孔子对于管仲是否俭和礼,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他不够节俭和守礼。但是《论语》后面有三处是赞扬管仲的,赞扬他不用兵力,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让天下得到了暂时的安定。

所以孔子是对事不对人的,不光评价管仲,评价其他人也一样,都是针对事情的,好就是好,有偏颇的,就是有偏颇。所以孔夫子说,管仲的器量还是小,因为管仲虽有仁德,但不够俭和礼,还在做一些越礼的行为,说明内在的修养还不够,离圣贤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所以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夫子讲的君子不器,他认为一个圣贤之人,不光要有德行,行为要中正,还要知礼,懂得节俭。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这段话孔子讲音乐的规律。

还有一条,也和音乐有关系,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是舜帝那个时候的音乐,《武》就是周武王那个时候的音乐。这段放在了八佾,是讲礼的,礼乐不分家。

舜的天下是怎么来的?是唐尧禅让的,后来舜帝又让给了禹,他们满脑子都是想着全天下的人,谁有能力治理好这个天下,就把这个位置给谁,公天下而不是家天下,所以说,舜帝那时候的音乐是尽善尽美的。而周武王的天下是打来的,虽然是因为商朝施暴政,但天下毕竟是打下来的,所以孔子说,虽然美,但是不尽善。

我们再往下延伸,就会发现一个音乐是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当时的文化和人们的心情的,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国歌,感觉就是团结振奋、自强不息,有一种力量和奉献精神。所以为什么孔子说礼乐不分家呢?

还有一些国家的国歌是软绵绵的,并不是说那样不好,它很柔和,但说明这个国家不是从战斗中所得来的。

以前我们听的红歌,还有美声,一发声音都是那种高亢的、嘹亮的、雄厚的,具有包容性的,我们一听到这种歌曲,就能感受到那种胸怀,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东西,因为我们国家建立起来,是靠我们自己的先辈、先贤奋斗得来的。

歌曲代表着某一个时代的文化与信仰,现在我们整个社会大家爱听的主流歌曲,有很多都具有古风的情怀,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焦虑压力比较大,所以人们才开始向往这些情怀,与这些歌曲。

本浅解记录,取自虚空先生直播的音频,由于直播中穿插有听众问答,稿件冗长,虚空先生未能过目,编排和整理是在确保先生解读原意的基础上,由热心听众完成,舛误难免,恳请读者海涵指正。

整理 | 虚空流光

校对 | 虚空源

版权声明:本账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论语漫言‖020. 管仲之器

    论语漫言|020. 管仲之器 管仲,被后人尊称为"华夏第一相".他是周穆王的后代,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河南禹州)人.管仲相齐,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 论语:管仲之器小哉(3-22)

    孔子对管仲多有肯定性评价,但对于管仲不节俭.不知礼的行为,仍然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这正是儒家一贯倡导"节俭"和"礼制"的具体体现. 子曰:"管仲之器小 ...

  • 金方廷 | “管仲之器小哉” 新论

    编者按:本文原载<古典学研究>第七辑<〈论语〉中的死生与教化>(刘小枫主编,林志猛执行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感谢金方廷博士授权"古典学研究 ...

  • 【第62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22章》孔子因何批评管仲器量狭小?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22章>孔子因何批评管仲器量狭小?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 ...

  • 再读《论语》:八佾第三.22

    八佾第三 二十二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1)!" 或曰:"管仲俭乎(2)?"曰:"管氏有三归(3),官事不摄(4),焉得俭?" "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7周)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宰我,即宰予.宰予字子我,这 ...

  • 日常练字 | 小楷 论语·八佾(二十二)

    论语·八佾(二十二):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quo ...

  • 全国最不坑的旅游地,景美、人善、物价感人,神都自驾游完整版

    说到西安和洛阳到底谁是十三朝古都,众说纷纭.小娘子断不清史学家们都没统一的观点,但能让饱读史书的司马光在洛阳城发出"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感慨,可见此城曾经的魅力. 洛 ...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浅说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指言辞动听,令人愉悦.令色,面容和善,使人高兴.言行.举止.态度,一切旨在取悦对方,是谓巧言令色. 孔子说,巧言令色之人,鲜少有仁德.何以见得? 巧言令色,刻意逢迎的背 ...

  • 我们在彼此羡慕各自的生活 | 论语浅说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孔子六十八岁之时 ...

  • 不怕路远,就怕行迟 | 论语浅说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喟,竭尽全力仍无法企及,气力不足所生的 ...

  • 努力提升自己,一切不求自来|论语浅说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 此人颇具争 ...

  • 生命因厚重而充满力量 | 论语浅说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被人围困于一个叫"匡"的地方,源于一场误会,当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浅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由外入内,如读书.听课等.思:内在自主自发地思考.罔:迷茫,不理解.殆:倦怠:危险,陷入困境:疑惑. 译文:只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论语浅说

    孔夫子没有这四种问题:不会臆测:不会认为某事必当如此,不会固执不化.持守己见:不会执着于自我. 这句话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痛苦与烦恼都来源于这四点,意.必.固.我.何为意?念头.想法. ...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浅说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庄重自持:自修.自重.君子若不庄重自持,就没有威严.而庄重一般从四个方面体现,即言.行.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