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钩温胆汤加味.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型

桑钩温胆汤加味.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型 (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191人已读

桑寄生20g,钩藤lOg,枳实10g,竹茹10g,半夏lOg,陈皮10g,茯苓15g,石菖蒲10g,郁金10g,桃仁12g,红花lOg,当归15g,川芎lOg,白芍lOg,干地黄10g,地龙10g。

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发病过程中,虽然虚、火、风、痰、气、血六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但在急性期以风、痰、瘀为主,肝风内动,痰瘀互结,痹阻脑脉,气血逆乱在脑,脑髓神机失用是缺血性中风的病机核心。风、痰、瘀是中风病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病理因素,尤其在急性期,风为始发因素,风、痰、瘀连锁反应,胶结难分,益风能助痰,痰能化风,痰能生瘀,瘀能生痰生风,以痰瘀二者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风痰瘀阻中风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最常见的证型,风痰瘀阻占所有证型的46.77%。因此熄风、化痰、活血是治疗中风病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化痰、活血多有助于熄风,如朱丹溪认为治疗中风病以“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清·张锡纯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血活风自去”,指出治疗中风应该“治以化瘀之品,以化其脑中瘀血,而以宣通气血畅达经络之药佐之。”所以,熄风与痰瘀同治,则痰化血行,血行痰清。桑钩温胆汤是现代知名老中医赵金铎在千金温胆汤的基础上加桑寄生和钩藤,方中钩藤平熄肝风而不燥,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使湿祛痰消;加桑寄生补肝肾而不腻,扶助正气而不碍邪。配合当归、生地养血;桃仁、地龙、红花、赤芍、活血祛瘀;石菖蒲芳香化浊,与郁金相伍豁痰开窍。全方共奏熄风、化痰、活血祛瘀通络之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胆汤可通过改变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稳定神经元细胞膜系统,保护神经元内环境稳定,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等机理发挥其脑保护,修复损伤神经元,抗衰老作用。活血药具有改善血液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等作用。运用桑钩温胆汤加味针对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因病机对症治疗,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涤痰汤治疗脑部疾患 (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1690人已读

涤痰汤出自《严氏济生方》,由半夏、胆南星、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叶、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专涤痰开窍。

1、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患者刘某,男性,68岁,因“ 头昏,头痛30年,胸闷10余年,面部麻木3月余” 入院。西医诊断:( 1)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 冠心病。脑部CT示未见明显异常。二维经颅多普勒示右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静脉滴入脑组织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口服络活喜等好转后,后转入中医治疗。诊时患者右颞部肌肉阵发性抽动,右面部麻木,唇周尤甚,舌淡苔白厚腻,脉濡。中医诊断为“ 颤振” ;证属痰浊阻闭。治以涤痰通络。方予涤痰汤加味:石菖蒲、茯苓、党参、枳实、竹茹、陈皮、法半夏、远志、香附、桂枝各12g,白附子9g,僵蚕、蝉蜕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服。复诊:自觉症状好转,唯觉唇周时而麻木,情绪激动时较甚,原方去竹茹,加白芷9g,蜈蚣2条。再诊:自觉症状消失,后以涤痰汤合四君子汤调理半月收功。

(按):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因椎动脉及椎一基底动脉粥 样硬化所致。中医学谓之“ 颤振” ,由脾虚湿困,湿聚生痰所致。《本草纲木》云“ 痰涎之为物,⋯⋯入于经络则麻痹络痛” 。故临证以涤痰通络、健脾理气为法,施以涤痰汤加味而获效。

2、治疗帕金森病

徐某,男性,74岁,1999年6月15日初诊。右手轻微不自主颤抖,伴下肢麻木1年余。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因治疗效果欠佳而转为中医治疗。诊时患者呈面具脸,右手轻微颤抖,下肢麻木,站立及行走时双腿颤抖,腹胀,便秘,舌淡紫、水滑有齿痕,苔白滑,脉滑大。中医诊断为“ 颤振” ;证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痰瘀阻络。治以温阳利水。方以真武汤加味:附片15g,茯苓15g,白术、乌药、白芍、香附、生姜各l O g。每日1剂,水煎分服。6月20日二诊:自觉腹部舒适,排便通畅,行走时双腿颤抖好转,余症如前,以涤痰汤加味:石菖蒲、槟榔、陈皮、乌药、川芎各12g,茯苓、党参、僵蚕各15g。6月27日三诊:面具脸、右手轻微颤抖等症状改善;原方续服至6月30日,身强缓解;原方加陈皮、白术各20g,党参加至30g以增强益气健脾除湿之功而绝其生痰之源。服药至10月28日,因症状基本缓解而停药。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脑黑质细胞破坏,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减少,导致运动中枢神经活动失衡。中医学谓之“ 颤振” ,多因津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由痰阻脉络,致使经脉之气不守正位,而发肢颤。本例系脾肾阳虚,水湿不化,痰湿内生。故先以真武汤温运脾。肾。《素问· 生气通天论》云“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 。今阳气不能温煦筋脉肌肉,同时筋脉肌肉受水气浸渍故筋肉跳动身颤抖,有欲作之势。《伤寒论》日“ 头眩,身明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故取真武汤温阳利水、涤痰汤开窍而收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