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高铁要帮你冷藏母乳,你当在家吗?”

上周「高铁列车员拒绝冷藏母乳」的新闻炒得沸沸扬扬,大多数人都在指责这位母亲太“巨婴”“高铁跟旅客只有运输合同签订,没义务帮你冷藏母乳”、“为了食品安全不能迁就个人需求”之类。

乍一看这些声讨都没毛病,而且宝妈的视频也确实有点情绪激动。

但如果仅仅止步于此,我想这类问题的代价除了女性及其家人默默承担外,就只能「仅此而已」了。

遇到问题我们能不能多问几个“然后呢?”,这样才能看到还有未曾注意到的地方可以完善。

比如此次的高铁冷藏母乳事件,不是“食品安全”或者“这位妈妈太巨婴”这样的评价这么简单的,而是在公共场所中是否有针对女性哺乳期的设施和规定。

就因为我在哺乳期,

所以我就没资格出门了么?

10月31日,一位还在哺乳期的妈妈在抖音上发布了一则短视频,讲了这么一件事:

在她乘坐高铁的旅程中,想要用高铁存放食物的冰箱来冷藏母乳。

但是高铁服务员拒绝了她,原因是“食品安全”。

她还拨打了12306,得到的回复也是“为了食品安全,不行。”

她说:“这是中国的高铁,有冰箱,放着饮料,放两袋母乳怎么都不行?”

听起来很失望,也很不解。

可惜别人不像她这么想。

我打开视频的评论区,几乎是一面倒的站高铁,“骂”宝妈。

我特别去看了一些主流媒体的评论,也差不多在“骂”吧。

大家站高铁,“骂”宝妈的理由都差不多。

总结下来,比较中肯的两点是:

一是安全。

在冰箱里放母乳,如果坏了,孩子吃坏了肚子,谁来担责呢?或者,有坏人故意投毒呢?细菌交叉感染呢?

二则是法规。

宝妈买票坐高铁,和铁路方式合同关系。将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是合同义务,但冷冻母乳不是。所以,高铁没义务给你提供冰箱。

当然也有人说,应该人性化一点,讲点人道主义,给有特殊需求的宝妈开个绿灯,毕竟宝妈带孩子出门不容易,等等。

但是这样说的很少,淹没在汪洋大海的“骂”声里了。

不是哺乳期妈妈给社会“添麻烦”

而是社会有责任为妈妈“解决麻烦”

我看完这条视频,还有视频后的那一片“骂”声,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首先要说,上面的“骂”声和法律解读,我基本是同意的,也不支持开绿灯。

但我更想说的是,我们在公共设施建立上,是不是忽略了哺乳期妈妈的需求。

既然我们都说“孩子是未来”,那么负责养育“未来”的妈妈,能不能在特殊时期享受到一点点社会的支持与关爱。

只要是经历过哺乳期的姐妹们一定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 我们曾经因为缺乏友善的哺育空间而感到委屈;

  •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喂奶孩子哇哇大哭而感到自责;

  • 因为周边缺乏母婴室而只能躲在卫生质量堪忧的厕所喂奶而感到担心;

  • 因为来不及挤奶而打湿衣襟感到尴尬……

但是,我请你千万不要,因为这些对哺育不友好的人和环境,而感到抱歉!

大力鼓吹母乳喂养对孩子好的是他们,嫌弃你喂奶有伤风化的也是他们。

哪怕你历尽千辛万苦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喂了奶挤了奶,只是想冷藏一下也要说你多事,说高铁、商场和社会没这个义务,连一点点的便利也不愿意提供。

再赤裸一点来说,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人不需要有权利,不需要有需求,只需要安安静静做饭,喂奶,养孩子就好。

啊我太生气了!尤其是看见那些一边倒骂这位妈妈的评论!!!

哺乳期妈妈就不需要出门不需要有社交不需要到户外么?

她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妈妈啊!

做一个妈妈,

需要被看见,也需要被支持

这次的高铁拒存母乳事件,与其说是一场有关“高铁食品安全”的讨论,不如说是这位勇敢的妈妈忍受着自己挨骂的风险,让整个社会看见了哺乳期妈妈的困境。

因为极其苛刻和不友好的社会环境,以往母乳妈妈很少能被看见,她们成为了少数。

因为成为了少数,所以很少有人看到她们的需求。

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已知哺乳期的妈妈,母乳每3~4小时挤就得挤一次

要是不挤,一是会导致奶量减少,二是会涨奶,轻则疼痛发烧,重则急性乳腺炎。

那么,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一个新手妈妈如何才能做到“体面”且“不麻烦人”地高铁出行呢?

逛遍母婴论坛后,我简单整理如下:

1. 有能力的尽量购买商务座(+300元),为了保证有地方放宝宝椅子,建议购买两张车票;

2. 哺乳期妈妈需要在高铁上喂奶的话,需要准备遮挡布(+100元)

3. 自带母乳的话需要一个便携小冰箱一个(+100元),或选择“冰包+蓝冰”组合(+50元),焖烧壶一个(+150元)

也就是说,在排除尿布这些硬通货的情况下,仅就“体面”的专用工具就得花小1000,还得搭一张车票的额外开销。

更不用说,一个新手妈妈带着这么多东西、再背着一个娃坐高铁,本身就是一种体力极限的挑战。

那么一个新手妈妈,为什么在提出“为什么高铁上没有更好的母婴友好设施”之后,还会被骂“高铁不是你家”?

难道带娃的母亲就不配出远门吗?

难道此前就没有其他新手妈妈们提出过类似的问题?还是说也一概淹没在更为“体面”的问题里了?

母乳喂养不是原罪

做妈妈更不是

根据《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婴儿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只有29.2%,比中低收入国家的37%还低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极其缺乏硬件设施支持。

同时报告还发现,97%的妈妈都有在公共场所哺乳、给孩子换尿片、休息的需求,而只有不到40%的妈妈能够在公共场所找到母婴室。

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想喂奶,只能自己找个地方:厕所,杂物间,楼梯间,大树后,以及很多你想都想不到的地方,甚至直接解开上衣在众人围观中先塞住孩子因为饿而哇哇大哭的嘴。

在我们青青莲子的办公室里,我至少见过两位在哺乳期的妈妈。

因为担心哺乳期过长跟社会脱节再难找到工作,因为担心自己手里项目的正常运作,因为担心养育孩子的经济负担等等,她们在自己身体稍稍恢复一点点的时候,就开始重新踏入职场厮杀。

但是因为涨奶,常常正在开会的时候要偷偷溜出去到洗手间吸奶。

有时候工作太忙一时没注意,要么是溢奶打湿了衣服的前襟,上面的一片奶渍让妈妈们不好意思;要么就直接堵奶,疼痛难忍还伴随着发炎。

我们的办公室还算得上是设施完备的,有消毒柜有冰箱,哪怕是洗手间也打扫得很干净。

可是大多数公司里,没有这些设备,甚至洗手间常常有异味。

这栋大楼里没有母婴室,是我一直以来的心病。

我们为什么那么缺少公共哺育空间呢?

深圳机场的母婴室设置或许能告诉我们一点答案。

据度娘百科介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世界百强机场”,仅航站楼就有45.1万平方米。

在这里你能看到很多母婴室的指示牌,但如果要走进最近的一个都需要走远路,等你抱着娃手都要沉下去的时候才能找到。

然后推门进去,4平米左右的小空间,是最低配版的母婴设施,一个没有靠枕也没有脚凳的小沙发,一个洗手池,一个尿布台,没窗没排气扇,又闷又热。

深州机场的45.1万平方米航站楼,就不能好好建几个母婴室吗?

不能。

机场建了一百多平的豪华吸烟室,有巨大的藤椅,自动感应点烟器,不用抬手就能丢烟头的灭烟器,而这个吸烟室竟然就在一个母婴室对面

公共空间的博弈结果呼之欲出。

嚷嚷着吸烟是公民权利的人得到了一百平的豪华吸烟室,沉默着放弃了公共场所哺育甚至母乳喂养的女人只能在狭小闷热的母婴室。

而恰恰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上指责哺乳期妈妈“怎么就你那么多事儿”的常态反映出的是一个极其可怕的现实:哺乳母亲的合理需求变成了特殊需求,吸烟者损人不利己的需求却被重视和合理化。

合理到,他们要占了母婴室这种“闲置的”“没用的”地方,去抽烟,充电。

我就有一次目瞪口呆地看到一个中年男人闯进母婴室的隔间只为给手机充电!!!

那时我突然明白了母婴室作为公共空间的意义,也明白了为什么要把设置母婴室写进《广州市促进母乳喂养条例》这样一部地方性的法规。

北京SKP商场育婴空间一览
除母婴室,还基本满足了宝妈奶爸
换尿布、带孩子上厕所的需求

它在提醒,女性,尤其是哺乳期女性有特殊的需求,而承认这个特殊的需求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

它也在提醒,母婴室并非只是女性得到关照的产物,它更是那些无处哺乳的姐妹们母亲们曾经勇敢说出自身不便所得到的。

而当它出现后,能享用这些空间的我们则必须明白,哺乳空间是为女人的隐私和尊严提供保护的地方,但不是女人公开哺乳就被嫌弃碍眼的理由。

回到这件事本身,我想这位妈妈如果把表达方式换成:

高铁上可不可以提供冷藏母乳的冰箱?

这件事情讨论的意义或许就不一样了。

目前,高铁确实没有明文规定“冰箱是否可以向旅客开放”,高铁也确实没有协助照顾母婴的义务。

但是我们作为女性,作为妈妈,能不能把自己的枪口抬高一厘米?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去了深圳机场,也打了12306咨询。

其实12306也有相对温和的做法,他们说,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及时联系列车长协商,那一些冰柜里的冰块冷藏,让我的心里不由暖了一点。

抨击一个新手母亲的窘迫,并不会衬得一个人更为体面,附和高铁的规则空白也不会显得一个人更有涵养。

但将枪口抬高一厘米,可以让一个新手母亲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我期望能有对母亲们更便利的公共设施。

我期望能有对母亲们更友好的公共讨论空间。

更期望社会的各个主体能够意识到,养育孩子,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青青莲子年度会员畅听卡 
超3万分钟/53门/1090节精品课,
涵盖中小学大语文拓展+家庭教育
 “双11”特惠进行中
👉 周迅被嘲走下神坛,首度落泪曝婚姻观:和两个老人相处的3天,揭开了婚姻温柔的真面目
👉 徐峥11岁女儿搭戏王俊凯被全网群嘲:“她长得这么丑,凭什么演电影?”
👉 张桂梅校长痛骂做全职太太的学生惹争议:如果有人对全职太太的价值唱赞歌,我才劝你要警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