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这个经方派的把脉大概还是要把的,但...

就是在这个经方派的把脉大概还是要把的,但是你会发现,仲景这个六经传遍的脉法真的很好学。就是都是很粗的脉,没有什么需要很细细把才把得出来的。
 
你如果就是仲景教治咳嗽的那个脉,那你要很细细把,这个脉是什么濡中带弦,滑中带洪那种,你要把的比较仔细,但是伤寒六经的话就是用把脉定出一个大方向,然后该问的问题问一轮。所以你们会发现张仲景的诊疗,很多时候是要靠问诊的。
 
望闻问切的这个切是把脉,就是把脉这件事在张仲景的诊疗不能够算到是很重要。那问诊的地方会很多,所以至于上工是用望跟闻,听到声音跟看到人就知道他得什么病,那这个可能是你在这个中下工的摸久了,你慢慢会有些经验值。
 
就是在你对待这样的病人,就是望跟听,问诊跟把脉都做久了,你在你的人生体验里面会累积出一种能力,就像我常常说的你下针三年你就不用学取穴了,通通都知道了,一摸就摸得到了。
 
同样的你会慢慢感觉出来说,我这个人带给你什么样的气氛、氛围,就是这个人什么样的调调,你可能看到他就可以直接推晓他是哪个方向的病。
 
但是那个上工境界我想用经验来慢慢累积是比较好,我不希望各位同学以为说上工,当然那个以为不一定是错。因为有些人真的很聪明,他可能有办法开发出他的一套诊疗系统。
 
但是我不希望同学觉得说我能够很快的判断病就好,因为我觉得我们诊病越仔细越好,你不要急着初学阶段喜欢随便两个问题就拍板定案,说你就是这样啦,就吃这个啦。那我觉得很可怕。
 
因为我真的看到过有所谓经方派的人,只因为听说某个人出汗又便秘就说大承气汤下去就对了还有什么好啰嗦的?
 
其实容易出汗跟大便不容易通,这个跟开大承气汤还有很大的距离。因为阳虚的人也有可能很容易出汗,也有可能他的肠道不会蠕动也会大便不通,你这样就说开大承气汤那也未免太过分了。
 
就是当这个圈子,因为医学的中医圈子大部分人都是开比较平稳的药,开经方的已经不很多了。那在这个不很多的少数人口里面,可能有一两个人会讲出一些比较奇怪的论点,那这个论点好像说,我问的问题越少代表我越厉害,这是没有错的。
 
问的问题越少代表你越厉害,我可以承认,但是不是不意味着你可以这样乱搞,就随便听两个症就什么汤开下去这样子,你问仔细点会死吗!我希望同学们不要这样子蛮来。因为经方是有危险性的,你开的不对的时候那个病会变成坏病,所以一定要很谨慎,能多问点就多问点。
 
反正现在你们又不是什么有执照的要看一百个人,那一天一个人两个人或者是十天半个月才有一个人,你把那个人当做宝贝让你练医术,抓在身边慢慢跟他聊两个小时不是很感人嘛?病人也许会觉得好窝心哦!你这样子陪伴我。
 
因为现在其实,我在网路上面看到有人在网路上面,在BBS上这个人在问那个人问题,怎样怎样问来问去。
 
其实我有的时候会觉得说,从那个问问题的过程我就想说大概可以开什么方了,可是我不回答。就是我现在这些年我都不再回答了,不会再回答人问题,因为有可能有漏,有可能有挂一漏万的。
 
因为张仲景的辩证法学一学,有的时候会有一些公式,有一些模式,而一旦你落入了自己的一些公式的时候,就像大陆有些人就拼命说,好像老中医开来开去就是这几个方,因为他已经有他自己的习惯了。
 
就像我就有认识的长辈告诉我说,他到最近觉得好像看病,就比如说扎针,扎到后来他常扎的穴就只有八个穴道,因为这几个最有效。然后开药帮人家调补,到最后就是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就是会变这样子。
 
就是你一旦习惯某些辩证方法,时间一久有的时候医术会僵化。所以我们初学者的话能够慢慢摸就慢慢摸,不要急。因为如果你一开始就喜欢这样听两句话药就开出去,显现出你很厉害。那万一有一天你辩证错误的话,你连反省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了。
 
那个反省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一个是你会慌的不得了,第二个是你会恼羞成怒。因为你习惯两句话就解决,我很厉害那种感觉的时候,你一下子不能解决你就会恼羞成怒,所以我们不要落入头脑的陷阱,我们现在就承认我们自己是初学者,连我都觉得我是初学者,那我们就慢慢摸这样就好了。

----JT叔叔 关于四诊、关于初学者心态

#头条健康##中医##伤寒论#

[灵光一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