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易老的人拥有这些处世哲学
养心和养生
问:听闻您已经年逾古稀,但是我看您讲座,精气神十足,好像四五十岁一样。学哲学的人不是都用脑过度吗,请问您是怎么保养的?是不是有时候不思考也是一种思考呢?
周国平:我觉得主要是心态好,心态好是最好的养生。学哲学对我心态好起了很大的作用,小事情看开一些,烦恼就比较少。大烦恼会有,那些想不通的大问题,但是我发现想大问题不会伤身体,最伤身体的是为小事纠结和烦恼。
问:是不是您在平时的生活中挺注意养生的,有一些驻颜的窍门呢?
周国平:好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觉得我看上去不像这个年龄的人,我就回答说,我的养生之道是抽烟、喝酒和熬夜。确实是如此,当然我也会隔段时间去游泳啊,每天步行啊,但是我觉得主要是我的心态好,我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过日子还是挺愉快的。写作和阅读,只要你真喜欢,就既能养心,又能养生。
问:如果说所有健康问题都有同一个根源,您认为是什么,为什么?
周国平:如果一定要给所有健康问题寻找一个共同的根源,我认为是心的问题。身心是一个整体,在多数情况下,心处于主导地位,如果心出了问题,就会导致身体也出问题。打一个比方,身体是一间屋子,灵魂是这间屋子的主人。如果主人是欢快活泼的,屋子就充满生气。如果主人是悲苦沉闷的,屋子就死气沉沉。事实上,许多疾病源于免疫力下降,而免疫力的下降,在许多情况下是由精神的压抑、忧虑、创伤造成。在我们不知不觉之中,心指挥着对身体里不良基因和身体外病菌病毒的战斗,如果指挥官不作为,战斗必败。
问:关于中医争论的问题本质到底是什么?您的立场又是什么?
周国平:我认为所争论问题的本质是:医学的理论基础是哲学还是自然科学。事实上,古代医学是哲学,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盖伦,阿拉伯的阿维森纳,同时都是哲学家,并且主张医生必须学习哲学。中医也是如此,是易经在医学上的运用,其特点是整体论,强调人与自然是整体,人体是整体,身与心是整体,疾病源于三者的失调,治疗则力求恢复其协调。现代医学是科学,力求通过各种技术精确地确定疾病的病理,制定治疗方案,好处是能够比较有效地治疗许多单一的疾病,弊端是丧失整体观。所以,应该把中西医的长处结合起来。
超脱的胸怀
问:您说人遇到烦恼的时候,要有一个超脱开朗的态度,请问这个超脱开朗的态度如何来修炼?
周国平:首先我承认我自己并没有修炼好,人在遇到烦恼的时候要让自己从里面走出来,其实是不容易的。我想主要是两条吧。一个是平时的修炼,让自己经常对人世间的事情看开一点。我自己觉得,在这一点上哲学是帮了我的忙。哲学是让你有一个开阔的视野,看整个宇宙,看整个人生,你这个参照系特别大的话,你身边的事情就会变得很小,实际上是让你和你所遭遇的事情拉开距离。这样的一种眼光,我是经常用的,这是平时的修炼。另一个是当时的警觉,就是说当你遇到烦恼的时候,你要马上警觉这个东西又来纠缠自己了,那就应该立即转移,先把这个事情放下,让自己脱身,以后再说。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你慢慢会发现,时过境迁,让你烦恼的那些事情本身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纠缠在里面是很不值得的。
问:人生中有许多烦恼和苦恼,有来自工作的,有来自生活的,请问您如何运用哲学来解除自己的烦恼。
周国平:从哲学角度看,烦恼主要有两个根源。一是物质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物质生活上,如果欲望超出自然所规定的需要,就永无满足的一天,烦恼也就永无止境。在人际关系上,如果充满利益的计较和斗争,也就充满烦恼。所以,解除的办法是力求物质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简单。二是与自己的外在遭遇零距离,把小事看得太大。事实上,人生的许多烦恼是来自小事上的纠结,真正遇到了大事,反而就冷静了,会理性地对待。所以,解除的办法是站在高处看自己的外在遭遇,和它拉开距离,有超脱的心态,就不会在小事上纠结了。
问:什么叫出世和入世?
周国平:出世和入世的“世”,是指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功利世界,那么,入世就是很投入,很在乎,出世就是超脱乃至舍弃。入世也有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在乎小功利,谋个人的私利,有的是在乎大功利,谋社会的公利。我想,作为一个正常人,终归是要入世的,入世终归是基本的状态。但是,最好在心态上还是有出世的一面,我自己反正是这样的,在投入的同时对我的外在生活保持一个距离,就是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从人生啊、宇宙啊的大背景去看自己经历的事情。如果你能够常常站到一个大背景下去看世俗生活中的沉浮,就会有比较豁达的态度。总之,把入世和出世结合起来,在入世的同时保持出世的心态,我觉得是最好的状态。
问: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当局者还是一个旁观者?当局者清还是旁观者清?
周国平:我想我们每个人既是当局者又是旁观者。我自己尽量做到两种角色能够时常调换。当你身为当局者无法忍受时,就要尽可能跳出来做一个旁观者,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身为当局者的痛苦。
配图:David Hett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