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邓铁涛:中医不是落后,而是跑得太前,...

学者邓铁涛:中医不是落后,而是跑得太前,它比西医要先进的多
立志弘扬中医的邓铁涛
邓铁涛自幼受到中医熏陶,立志弘扬中医文化,他出生在广东省一个中医学世家。在家庭的影响下,邓铁涛深知中医的光辉伟大,能救人民于疾苦之中,于是在1932年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在学校学习期间,邓铁涛谨遵父亲的嘱托,先后跟各有成就、专长的名家实习,并于1937年毕业。
在校五年的时间中,邓铁涛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参与了各种实践,增长了不少见识,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的财富,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1938年十月,日军占据广州,22日,日军海空航空队袭击广东省,邓铁涛逃到香港,与同学合办了南国新中医学院。
在此期间,邓铁涛受到救亡运动、进步文化的影响,他阅读了很多书籍,尤其是介绍共产主义初步知识,和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等。
他深深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自己的中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如此,未来在他钻研中医的道路上,这将成为了他的宝贵的“地图”。
他在中医理论上的研究着力于临床,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对“温病学说”进行全面剖析,1955年《温病学说的生与长》问世。
20世纪60年代初,有不少学者站在哲学的角度提出废除中医的五行学说,可五行学说与中医的发展研究有着密切关系。
邓铁涛利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不断研究钻研,最终指出这一学说值得研究和发扬。邓铁涛在中医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中医发展奉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中西医的问世和发展
中医起源于原始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基本形成。据记载,在周代出现并使用了望、闻、问、切的四诊诊病方法,和针灸的治疗方法。
东汉时期张仲景完成了《伤寒杂病论》,这一著作为我国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唐代的“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此著作是综合性临床医学的研究成果,对方剂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为之后的中医学道路拓展了一大步。
唐代是中医学的大力发展时期,唐代经济繁荣、外交广泛,中医理论和著作被传到各国。
外来的药材被运进中国,外来的文化也扩充了中医学内容;国力的强盛推进着中医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也有不少人为中医的发展道路做出贡献。
西医出现在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距今有几百年历史,但和中医的出现时间相比,中医的确跑在西医前,西医出现的时候中医已经到了鼎盛成熟的时期。
中西医的理论基础不同,中医是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以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西医建立在生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上,他的医学体系是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等生物化学为基础,大多数人认为西医是现代科学的结果,所以更支持西医。
而中西医的内容和目的都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研究药物的作用和对人体的影响,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人而服务。
中西医的辩证思维
不少人认为中医落后时,但邓铁涛直言“中医比西医先进的多”。
在历史上,中医不只是一直快速发展,其中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自元代开始,中医开始走向衰落。
在清朝末年,中国受到西方列强侵略,近代思想和文化涌入中国,使中医的发展受到冲击,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后,教会医院大批建立。
在此时的中国,人们认识到了西方现代医学,并且有很多人支持西医,直至今日仍有大多数人认为西医比中医更科学可信。
中医事业倍受打击,很多人觉得中医是中国落后的产物,面对大家的对中医的否认,邓铁涛直言:中医不是落后,而是跑得太前了,它比西医要先进多了。
在中西医的功效中,中医讲求“根治”,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强调的是“调整”,所以治疗周期长。
而西医不同,西医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哪里,对症下药,治疗周期短,一般只是“治标”。
中西医所用的药物也不同,西医用的药物大多含有刺激成分,例如激素,中医则注重药物用量,在与“缓”。
在治疗之后也会有所不同,西医大多数都有副作用或者过敏的现象,而中医很少,并且具有预防的效果。由此可见,中医在这一方面确如邓铁涛所说,在功效上比西医更有效。
在此比较中,并不是说西医不好,存在即合理,并且运用现代医学技术,解决了很多疑难杂,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以人为对象,大多数人认为医学分为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
医学是一个仁慈、博爱的系统,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其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的健康而服务、研究,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人们认为,在现代医学面前,不能忘记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医学!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必然奠定了她的基础,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
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不断影响着后代,新一代必然要接起火炬,继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