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上朝喋喋不休,朱元璋听得心烦,下朝后写诗痛骂:“明早个个烂嘴丫。”看一回笑一回!

大臣喋喋不休,朱元璋听得心烦,下朝后写诗痛骂,看一回笑一回!

朱元璋的白话圣旨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朱元璋的出身最草根,学问也最浅,无论是圣旨还是诗文,多会满篇口语,嬉笑怒骂,随性而为,为后世读者留下了许多轻松好读的趣文。朱元璋上位后,向下属颁布圣旨,就成为他的日常工作之一。有些圣旨是出自文臣之手,有些,则是朱元璋亲自捉刀。由朱元璋自己撰写的那些圣旨,多是口语化的训令,让天下人一看就懂。比如,有一年因为倭寇犯边,地方官员上书请旨,想要问问朱元璋该怎么办。朱元璋直接霸气地下诏:

“告诉百姓,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这首圣旨,简短明了,即使是大字不识的百姓,一听就知道该怎么办。这样的旨意,比起那些动辄千言、不知所云的八股文章,实在有力量多了。

因为朱元璋出自草莽,说话办事讲求的是直接了当。当上皇帝后,对于大臣的奏折,也是要求简洁为要。但是,有些读书人就是迂腐,明明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偏偏也要引经据典地先卖弄一番学问,朱元璋对此是非常恼火,常常会训诫众臣,但是,效果却不明显,该卖弄者照样卖弄。

茹太素挨揍

为了刹住这股卖弄风,忍无可忍的朱元璋,终于选择最简洁的办法来处置——对大臣大打出手。那个撞到朱元璋枪口上的冤枉鬼,就是茹太素——因为一件奏折,遭到朱元璋的一顿胖揍。

这个茹太素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小吏,而是朝中重臣。茹太素是中书省晋宁路泽州(今山西晋城泽州县大阳镇)人,洪武三年,乡试中举,任监察御史。洪武六年,改任四川按察使。洪武七年五月成为刑部侍郎,后任刑部主事。每次上奏章动则七八千字,且语意艰涩,每次朱元璋看奏章时,就显得很不耐烦。

洪武八年(1375年)十二月,朱元璋懒得看他的奏章,就叫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来,朱元璋终于爆发了,大怒道:“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然后,将时为中书省右司郎中茹太素痛打一顿,并且又将其降为刑部主事。

不过好在第二天,朱元璋耐着性子听完了茹太素的那封“挨打奏折”余下的部分,认为奏折后半部分的“干货”确实有采纳价值,于是也采纳了茹太素的建议。不过经过这一事件以后,朱元璋立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要求大臣们的奏折,开门见山,有啥说啥,严禁废话,否则棍棒招呼。

其实,茹太素是个能臣,《明史》对他的评价是“以平允称”,“抗直不屈”。“以平允称”是说他高超的办事能力,“抗直不屈”是说他原则性强,为官正直,拥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所以,被贬一年后,朱元璋又任命他为浙江参政。洪武十八年,升为户部尚书。

朱元璋“骂街”

茹太素挨揍,是朱元璋杀鸡儆猴,但是,许多人都是记吃不记打,长篇大论不能写,在朝上热烈讨论总可以吧。所以,每当早朝时,朝堂上仍是一片嘈杂,大臣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把个朱元璋烦得撞墙的心都有。但是,他也不能天天发作啊,毕竟,大家都是为他老朱家打工啊。

只是,这口气一时真难咽下,怎么办?朕不揍你们了,骂一骂也可以一展心胸。所以,下朝后,朱元璋又像模像样地吟了首诗——其实是首打油诗。其诗曰: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这就是朱元璋的《骂文士》。朱元璋把那些喜欢饶舌的读书人比作乌鸦,整天就知道满嘴喷粪,呱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实在太烦人了。终于熬到下朝了,赶紧回宫去找点乐子,忘了那帮讨厌的家伙吧。希望明天上朝时,那些喜欢饶舌的家伙,一个个都烂了嘴吧,朕的耳根就清静了。

结语

纵观全诗,纯粹是泼妇骂街式的秽语,但是,每读一次,都可以想像得到朱元璋的那副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的倒霉样,想不笑都难。看来,当皇帝也有摆脱不了的烦心事。偶尔来一次泼妇骂街,也是种放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