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人生的是判断力!
麦考莱说过一句话:
一个单独的激浪或许会很快平息,但是潮流却永远不会停止。
所谓形势比人强,就是趋势就像永远不会停止的潮流,即便是人力也无法与之相抗。
纵观历史,但凡能够有所成就的企业或人,无一不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而那些失败的,也都是以一己之力逆势而为。
一个人若想要取得成功,固然要靠个人的努力,但也要考虑历史前进的方向。
所以说:小富看努力,大富靠趋势。
01
顺天应时,把握未来
如果没有“非典”,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恐怕很难想象。
某种程度上,是那场考验国人的疫情,给了马云一个历史机遇,圆了阿里巴巴的梦。
在03年之前,中国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并不高,人们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交易模式进行交易。
2001年和2002年,每天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发布的商业机会数量一直只有3000条左右。
但在03年那样的特殊情况下,传统的交易模式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这时候,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网上交易。
2003年3月份,阿里巴巴每天新增的会员就达到了3500人,比上一季度增长了50%,与此同时,大量的老会员也增加了在电子商务的使用频率。
据一份资料显示:
到03年底,阿里巴巴每天发布的新增商业机会数达到9000-12000条,比上一年增长了3倍;
国际采购商对商业机会的反馈数比上一季增长了1倍;
对30种热门中国商品的检索数则增长了4倍;
中国供应商客户数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倍;
每月有1.85亿人次浏览;
240多万个买卖询盘(反馈);
来自全球的38万专业买家和190万会员通过阿里巴巴寻找商机和进行各种交易。
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也是人抓住天时所能取得的赏赐。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很好地抓住了2003年4月份“广交会”的机会,在会上,它把展台设在了上海信息馆的重要位置,加大了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
最具里程碑的,是它还在自己的主页上推出了“阿里巴巴携手百万商人,同舟共济,反击'非典”的大型主题活动。
曾担任阿里巴巴B2B业务CEO的卫哲就曾总结表示:
我今天说,没有遇到'非典’,可能阿里巴巴就没了,'非典’给阿里巴巴做了最大的推广,当时是每个人被迫都必须要用互联网的。
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所谓风口,本质上就是一种顺应天时的趋势。
比如第一波进入互联网的人,第一批做电商微商的人,炒房的人,大多都赚到了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能成为一个时代领军的人物,说到底,都是对时代趋势极为敏锐的人。
顺应天时,才能事事顺利、赚得盆满钵满。
顺应天时,才能预见机会、把握未来。
02
造势地利,布局未来
很多时候,我们费尽心思也很难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但有时这并非我们自身能力的问题,而是所处的环境局限了我们。
我表哥早年在外面开餐厅。
他去云南、贵州开川菜馆、米线店宾客络绎不绝,生意很红火,但有几年和朋友转战去江浙沪,生意就总是做不起来。
究其原因,就是江浙沪一带的口味偏甜,能吃辣的人不多。
若想把生意做大做强,就要仔细了解周围的环境优劣势,正确判断未来趋势。
大家熟知的可口可乐外包装都是红白相间的,但是在阿拉伯地区,包装却是绿色,因为那里的人酷爱绿色。
对于他们来说,绿色代表着欣欣向荣的生命。
再比如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热情和活力,而西方一些国家则认为红色是一种危险的颜色,会让人感到不安。
这些很明显也是环境上的差异,我们不可能去改变它,但我们可以去适应它。
可口可乐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其顺应环境而发展。
采取同样做法的企业有很多,比如快餐行业的巨头肯德基,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特地针对中国人的口味推出了米饭套餐、蔬菜汤和老北京鸡肉卷等中式餐品。
这些企业都是在顺应环境,趋利避害,所以他们的方向始终是对的。
《管子·牧民》:“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天时并不是一直都存在的,当没有天时、无法做到顺势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造势地利。
地利就是环境,而环境则决定着人生,决定着命运。
人是环境的产物,造势地利就要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只有保证发展是可持续的,才能布局未来,赢得未来。
03
借势人和,共建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里,“和”是一种深厚的文化。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家和万事兴,这些理念深植在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里。
而到了现代商业社会,合作共赢更是赢得未来的通则。
人和也是一种大势,一家企业或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借势人和。
以前我工作过的一家私营企业,是一家传统型家族式企业。
从父辈到几兄妹,一家老小分管着全公司上下各种不同的部门,由于几兄妹之间的感情不是很好,又相互嫉妒,每次开会都会因为意见不合而闹得非常不愉快。
久而久之,几位老板的部下们,也渐渐分帮结派起来,弄得同事与同事之间也有了隔阂。
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公司的业绩怎么能搞得上去?
上面人不和,下面心不齐。
于是一些不想掺和的精兵干将们纷纷离开,公司日渐衰败,一天不如一天。
直到后来,董事长发现了公司的问题,从外面高新聘请了CEO,又将自己的家人分别安排到其他部门,不让他们参与公司日常,这才慢慢缓解了企业的症结。
对于个人也一样,如果我们总和身边的人斤斤计较,相处不和睦,那还哪有好心情为社会创造财富。
但若我们身边的人都和和气气,遇到困难总能相互帮助,那就能构建一个和谐的氛围,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
这方面,老祖宗真的看得很透。
当年管仲差点在半路射死了齐国的公子小白,后来小白登基成为齐桓公,却能够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终于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诸葛亮七擒孟获,看到的也是人和背后的力量,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俗话说:能多一个朋友,就不要树立一个敌人。
天时地利有时不可得,往往人和就能逆天改命,扭转乾坤。
从大方面看,“和”文化能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和谐甚至是世界和谐。
从小方面说,也是“人和百事顺、家和万事兴”。
它是关键和精髓,也是一种大趋势,要想成功,就必须借势人和。
人们常常说,21世纪以来最大的历史趋势是中国崛起。
在过去的40年里,这个国家上演了无数的奇迹,迸发了无限的生机,燃烧了无穷的激情。这背后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叠加,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我们要记得,别人不可能帮你赢得未来,就算帮助也只是一时,真正的未来要靠自己去赢取。
一个人要想把握趋势、赢在未来,就需要有一双可以预见未来的眼睛,用天时、地利、人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就所谓的:格局见结局,趋势定一生。
1、情绪判断。幼儿园有个小孩,阿姨给他一块饼干,他嫌少,立刻嚎啕大哭;阿姨赶忙给他加一块,结果他嫌多,接着哭。这个小孩又哭又闹,是因为他的要求没满足,哭闹是在释放情绪,这就是情绪判断。别以为只有小孩子才这样,其实很多大人也是,由着性子来,处理问题的时候很情绪化。
2、偏好判断。有个大学生,宿舍里除了他全是北方人,老是在他面前讨论饺子有多好吃,他一个南方人根本插不上嘴,觉得自己没什么存在感。有人给他支了个招,下次室友在讨论吃饺子的时候,他提这么一个问题,什么馅的饺子最好吃?结果北方阵营立刻土崩瓦解,有喜欢韭菜鸡蛋馅的,有力挺牛肉馅的,谁都不服谁,以后宿舍再没人聊吃饺子的事情了。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偏好判断。虽说偏好是一个人的天性,但有很多人的评判标准,都建立在自我偏好上。甚至有些人,还会拿自己的口味、审美和习惯去评价其他的人和事情。
3、利益判断。成熟判断力的起点是利益判断。有个社区得到一笔钱,于是就考虑,是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还是建一个儿童乐园?虽然这两个都有必要建,但钱就这么多,只能建一个,这时候就要根据利益来判断了。家里有老人的,可能就支持建老年活动中心,家里有孩子的,就会支持建儿童乐园。利益判断其实还是个两难的选择,不管同意哪一方,都是从利益上来考虑的,所以选择都是堂堂正正的。
4、规则判断。一个地方举行西瓜大赛,请瓜农们讨论比赛标准。结果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谁的西瓜最大,谁当冠军;有的说谁的西瓜最甜,谁当冠军;还有的说谁家产的西瓜最多,谁当冠军。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就变成了不同的规则在吵架。
5、价值判断。成熟判断力的最高层次是价值判断,就是价值观。价值判断最基本的就是判断是非、善恶,也就是是非判断。大多数人在大是大非上是有清醒认识的,比如我们都知道银行的钱不能随便拿,敢拿就会被请去吃牢饭。但老实说,有些人在是非判断上其实是糊涂的。他们之所以不冲入银行,抓把钱就跑,只是因为害怕被抓到。所以这些人的是非,其实是因为害怕后果,而不是因为有正确的价值观。还有些人,把通过规则判断获得的商业机会,看成是钻空子,觉得人只有变坏才会赚到钱。这种人会把自己没有获得经济自由,曲解为自己不够坏,从而获得心理平衡,那这个时候,他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基本就丧失了。
对 策
1、对于那些用情绪判断的人,要包容他,不要和他一样不理性。坚持理性,就能让你头脑足够清晰。
2、对于用偏好判断的人,也要包容他,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使用偏好判断,只不过程度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互相包容。
3、碰到利益判断的人,不要骂他们自私,以防走极端,给他们机会,相信他们很快就会变得成熟起来。对于使用规则判断和价值判断的人呢,向他们学习了,从他们身上哪怕多学习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赚到了。
4、改变事物的标记价值,往往能直接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
【案例】土耳其国王希望妇女不再戴面纱,开始也是直接禁止,但遭到了强烈反对,后来国王宣布,妓女必须佩戴面纱。这之后,土耳其戴面纱的习惯就慢慢消失了。
决定人生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勤奋就是其中一种, 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这些都有道理,但正如俗话所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准确的判断力,才能规划好努力的方向,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思考判断能力呢?这件事不能靠撞大运,一定要有意为之,就像运动员需要通过系统训练来提高体能一样。
如果你能参考以下几个实用方法,并坚持练习,相信你在思考判断、创新想象等各个方面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01提升视野格局有些人看世界,是线性的、单一维度的。如果你的视角更多元,视野更开阔,你就能提升自己的格局,就能更好地捕捉机会,更有效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有能力看到大格局,不仅是创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而且是企业高管必备的能力。企业想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02时刻坚持学习学过管理的人,应该知道“彼得原理”,即当员工被提拔至某个无法胜任的岗位时,其晋升之路就会戛然而止。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根本,在于这个人停止了学习。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的前提是虚心,要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很多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据我观察,发展得特别快的高潜力人才力人才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总在向身边的人学习。不信你可以问问那些从基层逐步做到高层的领导者,请他们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看看他们曾向谁学习,曾以谁为榜样,他们的贵人都是谁?学习还要多角度,不仅要学习业务,也要学习管理,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洞察他人。
最后,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还要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洞见。
03拓展多元人脉高潜力人才会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并对此非常主动,即便是面对业界大佬,也不会畏首畏尾。建立人脉,多元化是关键。
人脉网络在当今时代会显得愈发重要。无论是生态圈还是共享经济,都意味着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团队之间乃至个人之间,将有更为频繁、紧密的协作。项目启动,需要组建项目组;项目做完,项目组解散,各自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如果你的才智得到广泛认可,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部门、其他业务以及其他公司的伙伴,协同工作。事实上,这就是高潜力人才的成长之道,大家越是欣赏他,就越愿意跟他共事,于是他就有越多的工作机会,不断地历练提升自己。项目做完,项目组可以散,但情谊不能散,你还要跟大家保持联系,加深彼此间的信任。信任是人脉的基础。
拓展人脉不光是指企业外部,也包括内部。你可以大胆地与其他部门的同事建立联系,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对业务怎么看。
04随时汲取新知
新的信息能激发学习动力,多元化的信息能激发创意灵感。自己阅读、与人交流、参加培训,都是各种新知的极好来源。你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每周或每月为其留下固定的时间。
1.阅读阅读是我每天的必修课。
不仅我如此,我认识的很多企业领导及公司董事,也都是如此。了解全球政治风向、经济走势及科技变化,对把握趋势、制定决策,甚至是合理分配时间都极为重要。养成习惯,一年365天每天坚持花半小时了解时事,对于你将是时间回报率极大的投资。
阅读不一定是读书,即便是读书,也不要纠结于读书的数量。
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寻求新知,看看有哪些新的观点、新的洞察、新的信息。每天的阅读时间最好能够固定,一早一晚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管你选在什么时候,至少得保证有半小时。用这段时间,让自己与时俱进,尤其要关注新闻热点以及与你职业发展相关的大事小情。
你要格外留意业界领先企业的动态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即便是那些目前貌似与你无关的议题,也可以深入探究,拓宽视野总是好的。中国人讲厚积薄发,这些日常的点滴积累,将来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信息定制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媒体都提供类似的服务,这样你就可以随时掌握自己关注的企业、对手、行业及市场的最新动态了。汲取新知不仅有助于你自己的职业发展,还能使你有更多的信息洞见与他人分享,这样大家有事就会来找你商量。时间一长,你在朋友圈里的好口碑就树立起来了。在每天固定的半小时阅读时间里,你很可能来不及深入了解所有你感兴趣的议题。
这没关系,夹个书签、做个记号或打印出来,以便充分利用之后的碎片时间再深入阅读,比如等人开会、路上堵车以及飞机晚点等。
2.交流
一定要花时间与人交流,尤其是那些能让你的思想之门大开的人。交流形式多种多样,可随意,比如跟部门同事约个午餐;也可正式,比如跟自己的老板谈谈心。与好朋友及亲近的同事交流,无疑是最舒服的,但对你价值最大的交流,往往是跟那些自己不熟,甚至是未曾谋面的人。与很多人进行简短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能够极大地拓宽你的知识面。此外,每周或每两周跟你平常接触的圈子之外的人进行交流,也能给你带来新的视角,让你充满活力。
比如,想想自己可能的未来发展,哪几个人能给你带来有意思的信息、洞见或人脉?从这个名单入手,未来1~2个月的沟通交流就有了方向。即便其中有几位你还不认识也没关系,想想如何才能结识他们,谁能帮你做个介绍。下一步就是写邮件或打电话(在中国还有发微信),跟对方约个具体的见面时间。
在与对方交流之前,想想你如何能有所贡献。
哪些信息、想法或人脉,有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如果交流对双方都有益处,下次你再给对方打电话,人家就会更愿意接了。另外,还要把自己最想请教对方的几个问题写下来。提前准备,不仅能帮你在沟通时更好地聚焦,还能帮你在沟通后更好地总结。如果希望长期跟进某个领域,你需要更为持续的交流机制,比如加入某些行业协会、俱乐部或线上论坛。
精力有限,你不能什么都参加,一定要有所取舍。哪个最相关、最重要?建议你从一个开始,如果这个不合适,再尝试另一个。通用电气公司前任掌门人杰克·韦尔奇有个习惯,即见人都问:“What抯 new?(最近有什么新鲜事?)”
很多年前,我在电梯里碰到他,他就问了我这个问题。当时我刚去过一家制造企业,它们正在大幅降低业务经营对流动资金的依赖,因此我回答道:“流动资金为零。”这令韦尔奇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们就着这个议题继续深入探讨下去。之后,韦尔奇还亲自拜访了这家企业,向对方认真学习。在与别人交流时,我也会问类似的问题,由此开始的探讨经常令我受益良多。
3.学习
这样的学习机会很多,比如行业会议、商学院的培训课程或是网上的公开课。有些世界顶级商学院及大学的公开课还能下载,这样在出差路上也能学习。通过网络视频,你能看到很多企业家、教授及行业专家的风采。看TED演讲也是非常快捷、高效、好玩的学习方式,每个演讲5~20分钟,每位演讲者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能让你拓宽视野,还能帮你拓展人脉。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内容,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有侵权或非授权发布之嫌,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