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清明与道教的关系
回归自然,清明与道教的关系
在古人眼中,“清明”二字,意指天明地洁、气象清朗之境。正是在这一充满生机的时空境域中,中国先民们体验到了自然造化之塑造与滋养生命的深邃力量,发出了深沉的生命吟咏。
这其中,既有追念亲人亡灵、招归逝者游魂的沉沉哀思,亦有登楼远眺春光景、欲乘鹤飞天入仙境的美好憧憬;既有伤春怀抱、吹奏一曲离歌的苦涩愁绪,又有相迎春踏青去、陶醉绿野中的恬愉欢欣。
这是一种复杂、本真的生命情怀的诗意激荡;而在道教视野中,“清明”不仅仅是一种时令、节气,或节俗或礼仪,而更乃是一种天、人和谐一体的理想生存境界。
有道书释曰:“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见污辱也”,即当世界处于“清且明”的状态时,则呈现出万物生全、谐和安宁的局面,是为“道法自然”。
《太平经》中有“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见污辱也”。世界处于“清明”状态,就会呈现出万物生全、和谐安宁的局面,在人更是一种内在的理想人格要求。
《老子想尔注》有“清静能睹众微,内自清明,不欲于俗”。也就是说,当人处于“清明”状态时,可以真切感受到到自我生命与大自然之间的融合为一,而精神自我也被擢升到一个无限广域的境界。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间,庆生祭往、敬天法祖、天清地明,实为合道而近自然。
《吕氏春秋·季春纪》载:“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
《太平经》更明确指出:“三月,盛德在九五,辰上及天之中,盛德时在外道巷,故万物皆出,居外也”。清明时节,阳气初始遍布大自然中,还未入及土地与生命万物体内之中,因而,春明出游可以汲取天地营养于自身,又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清明时节,不妨去山中走走,看那春色愈发深浓;又或是到宫观逛逛,见那红墙之外,鸟儿啾鸣而山泉欢唱。刹那间感悟:人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事啊;上苍如此厚爱,让我们拥有这片富足的国土和大地——人身难得,中土难生!
唯有感恩,唯有复归,复归于道,道法自然,不可思议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