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控制政策研究》建议:煤电行业应在2026年前后实现碳达峰
6月10日,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组发布《“十四五”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控制政策研究》(下称“报告”)。报告指出,2025年煤电装机规模应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电力行业控制煤炭消费的政策建议。
报告称,“十四五”作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新基建”与电能替代的大力推进将对用电量提升起到较大作用。报告预测,“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年均增速约为4%-5%,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2-9.6万亿千瓦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严控煤电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如何在保障经济社会运行的同时实现低碳转型,是“十四五”亟需解决的难题。
报告课题负责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指出,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成果及相关历史数据与未来碳排放趋势预测,为了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温升保持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的目标,2025年中国煤电行业碳排放量需要控制在38.5亿吨以内。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用电需求增长、碳减排目标、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等因素,报告将可再生能源驱动的高电气化情景作为“十四五”电力发展的推荐情景,认为2025年煤电装机规模应控制在11亿千瓦左右。“这有利于电力行业尽早实现碳达峰,并为碳中和奠定基础。”袁家海说。“在上述目标下,煤电行业年碳排放量应在2024年进入平台期,并在2026年前后达到38.5亿吨的峰值,在2045年后实现净零排放。”
报告同时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电装机占总装机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通过推动煤电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节电措施,煤电行业累计实现节煤量3.85亿吨标准煤。作为最重要的节煤措施之一,可再生能源替代贡献了近70%的节煤量。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实现电能替代电量7955亿千瓦时。“电能替代虽然提升了终端用能结构的清洁化水平,但超预期的替代规模也为煤电继续发展提供了适宜空间。”袁家海说,“未来应实施由清洁电力驱动的电能替代政策,即电能替代贡献的电量增量应由非化石能源来满足。”
此外,袁家海强调,应将市场化作为新时期推进煤电功能定位调整的主要手段。“总体上,电力市场化改革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确定各类机组的系统定位,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电力市场的竞争规则有利于新能源等低碳能源发展,而碳市场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扩大新能源的市场经济性优势、改变不同机组市场竞争力。'十四五’期间要深化双市场耦合,开展发电行业配额现货交易,让新能源发电能获得减排项目的直接受益,扩充新能源发展的资金池,缓解财政补贴压力。”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对未来电力市场化的发展趋势表达了类似观点。她认为:“未来要建立一个多元化、多主体、多技术协同的电力系统,市场化几乎是唯一出路。换言之,需要建立一个与这种系统相匹配的市场机制,来体现电力的商品属性。”
报告建议,“十四五”期间电力市场化改革应考虑到新时期煤电功能的变化,建立包含发电量、辅助服务、容量供给等服务在内的煤电角色评估机制。其中,现货市场要引导发、用电资源响应市场波动,挖掘负荷需求响应的系统价值;引入更多灵活性辅助服务产品,探索煤电深度调峰、增强负荷爬坡速率、缩短煤电启停时间等相关技术研究;容量补偿机制扩展为完善的容量市场,以低成本保障高供电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