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透明的红萝卜》书评——透明之下的人性

自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其作品一直被众多评论家、批评家列为重点研究的对象。《透明的红萝卜》既是莫言的成名作,也是成名作。这篇作品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那么莫言为什么会构造这样一篇小说并取名为“透明的红萝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

第一,红萝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是作者却在这篇小说中设置透明的红萝卜,我认为作者的用意在于表现透明之下所折射出的多种人性维度。

红萝卜这个意象有双重作用,第一是投射出人性的复杂。黑孩与菊子姑娘之间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当菊子姑娘给予他如母亲如姐姐般的关爱时,他对于菊子姑娘的感情在此之上也加了一层若有若无的男女之爱,母爱和姐弟之爱我们是无法否认的,而隐藏在深层之下黑孩对菊子姑娘的爱恋我们也能够从小说中找出一些细节:菊子姑娘给了他一块包扎手的手帕,第二天他特意放在菊子姑娘一抬头便能看到的桥缝里,手帕在黑孩这里似乎成了一个极为珍贵的定情信物;当菊子姑娘和小石匠在一起后,黑孩会有一种心爱之人被抢走的感觉,同时在小石匠和小铁匠为争菊子姑娘打架时,黑孩也因为内心的嫉妒和失落不去帮对他好的小石匠,反而去帮整日打骂他的小铁匠,可以说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对情敌的报复方式。三种情感在黑孩一个人身上交织着,通过透明的红萝卜折射出人性的复杂。

第二是红萝卜所营造的怅然若失的感觉,当菊子姑娘和小石匠在一起后,黑孩失去了她,这个对他好,让他感受到温暖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菊子姑娘,所以当他看到的发着透明的光的红萝卜就又有了一种幸福的慰藉,然而这幸福也被小铁匠丢进河里,再也找不到了。这两次的丢失给了读者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增强了小说带给心灵的感受。无论是人性的复杂抑或是营造的感觉都是虚写,作者并未写明然而我们却能从细节中把握。

第二,在权力话语之下造成的饥饿感。这里的饥饿又有两种感受,一种是肉体层面的,即胃的感觉。小说一开始就讲到“队长披着夹袄,一手拿着高粱的饼子,一手捏着一颗剥皮的大葱……两个腮帮子像秋天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人们一齐瞅着队长的嘴。”写队长的吃是点出那个时期当权者相比苦难百姓生活的富足,他们可以填饱肚子,而普通人民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享受,同时也暗含了造成人们饥饿的原因。

另一种是精神层面的,即爱的感觉。黑孩从小就缺乏来自家庭的爱,别人对他也从来没有好脸色,只有菊子姑娘才满足了他对于爱的渴求,他希望能独自占有菊子姑娘,不与别人分享也是人性正常的一面。饥饿主题在作者笔下是实写,是从字里行间就显现出来的,与上一点的虚写可谓虚实相生,恰到好处地建构了一个感觉世界和一个现实世界,而这感觉世界和现实世界又共同营造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氛围。

第三,破坏美的行文方式使小说有了一种残缺的美感。菊子姑娘这个人物形象的设置就是一种美的存在,但是这种美最后却在小铁匠的误伤下被刺破了,菊子姑娘瞎了一只眼睛,这种美也就不复存在,是残缺不全的了。黑孩的幻想“泛着青蓝幽幽的铁板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那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此后,黑孩总是寻找这个透明的萝卜,在这里,透明的红萝卜成了黑孩的一种追求,一种对于美的追求,然而无论他怎样寻找终究是找不到了,美的消逝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遗憾,正是残缺和遗憾给整篇小说增添了一种别样的美感。

第四,意象所呈现出的魔幻意味。无论是红萝卜,还是红衬衫,或者烧热的铁砧子等具体的意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红色,红色既代表涌动的情欲,即小石匠、小铁匠、黑孩三人对于菊子姑娘的追求其本质上是一种情欲的体现;也代表着鲜血,由鲜血又可以衍生出残缺、伤害和破坏,小铁匠对于黑孩的暴力以及他和小石匠打架时砸中了菊子姑娘的眼睛都体现了这一点,而作者正是通过营造这些红色的意象来体现一种表层之下涌动着的东西,从而使整部小说具有一种魔幻意味。

透明之下,包裹着的是人性。即使最后菊子姑娘瞎了,透明的红萝卜再也找不到了,但我想在黑孩的世界里,那些美好而温暖的事物曾经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即使现在消失了,在未来他依旧会找到另一种美的寄托,并怀着这种幸福的憧憬一直坚持着走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