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三宗罪”跌下神坛,工人不再青睐工厂,制造业未来堪忧
神坛是用于祀神或供奉祖先的古代举行祭祀祈福、誓师占卜等大典所用的建筑物。
日常生活中把有身份地位的行业和个人可比喻成神坛或者大神,这是一种尊称和认可。
工厂有过辉煌,有过地位,辉煌时堪比“神坛”,而工人,可以称之为“大神”。
不过,那时候不叫“大神”,称之为老大哥,大师傅,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对工人的尊重。
以前的工厂,不是想进就可以进的,“挤破头”都不一定进得去。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现在的考公务员!
几十年前,即使身处农村,出身贫寒,只要能进工厂谋得一份职业,经过几年奋斗,可以在乡村盖上自己的小洋楼,过上幸福的生活。
进工厂当工人让人羡慕,有身份,有社会地位,更是乡亲们羡慕的对象,工匠,蓝领。
当工人,可以获得公务员,教师和城里人平起平坐的机会。
岁月流逝,工厂也逃不过岁月的侵蚀,没有一成不变的地位,即使工厂还是一如俱往的重要。
作为80后,从小向往工厂,孩童时,看着身边劳作的农民,和工人对比,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工人,兴趣爱好,也许是因为爱捣鼓机械设备,更是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
义无反顾的,选择当一名工人。
同龄人也有立志当老师,和公务员的,在当时看来,老师、公务员和工人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明显区别。
只是分工,兴趣爱好不同!
不是谁都适合当工人的,也不是谁都可以当老师。
常言道,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几十年前,工人的待遇,并不会比教师差,甚至,有可能高于老师和公务员。
当然,心里面更敬畏的还是老师,以前的老师负责任到让学生起不到半点反抗之心,学生被揍也是应该,不敢向父母吐露心扉,只言片语都不敢提。
敢告老师的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再次被揍,被父母揍!
原因很简单,因为老师值得尊重,值得被所有人尊重!
作为80后,虽然没有上一辈人吃的苦,但身在贫困的农村,也经历过吃不饱饭的年代。
因为吃不饱饭,所以,早早要参与农活。
“农村孩子早当家”,孩童时,就“上山下地”。
早上去学校上课前,还要先放一个小时的老黄牛。
上山砍柴,下地与父母一起种田,用牛耕田,也不在话下,农村的那点农活,打小就掌握得七七八八。
以至于,有模有样的农姿,一度被父母笑言,干农活的动作如此标准,一看长大后,就是个“当农民的命”。
小时候虽然辛苦,也算是苦中有乐。
当时心想,长大后绝不再当农民,要当一名工人。
因为当农民太苦,太累!
不过,谁又能预测到,长大后只是“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
当然,这是后话!
只要是农村的,应该还有所印象,小时候农村种庄稼是辛苦的。
辛苦是一方面,由于人工种植,谈不上一点科技和机械化,又没有种植技术,粮食产量极低,很难满足温饱。
几十年前,工厂少,为了支持国家的建设,农民家里的部分粮食还需要上缴国库,最后,由国家统筹安排,俗称“公粮”,或者叫农业税。
不过,虽然农业税有着千年的历史,在2006年,已被正式取消《全面取消农业税》。
遗憾的是,如今工厂,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不夸张地说,当工人与“穷”画上等号,更不用说工人的地位。
勤劳致富流传千古,看身边打工人,还会赞同这句话吗?
工人是勤劳的,很努力,只是越努力也很难改变现状,越努力,也许伤得更深,伤身体和伤心理。
随意找份工厂的工作,会赞同此言论!
工厂的两班两倒工作制,是常用的工作制,大大小小的工厂都喜欢使用,不管工人是否承受得住。
当工人,最初之愿,就是想摆脱“贫穷”,改善生活水平。
不过,看看工人,不管怎么努力,都摆脱不了“贫穷”。
这应该是事实,想掩盖,也掩盖不了!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工人,开始另谋出路,年长的,无激情地留下等着“混几年社保退休”。
这样的现象,更是导致年轻人不再愿意进工厂,如今的工厂,工人的平均年龄是越来越大。
年轻人喜欢直播,再不济选择送外卖,压根对工厂没兴趣。
工厂从人人向往,发展到被“嗤之以鼻”,只用了短短几十年。
而导致这样的结果,最典型的就是工厂的“三宗罪”,也是工厂失去优势的根本原因。
1、工作时长
996这个词,刚出现时,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通过搜索才知道,原来996是一天工作12个小时,一周休息一天,这是工厂很普遍的工作方式。
莫说996,007的工作制也不是没有,在工厂,工人难有休息时间,部分工厂还需要夜间作业,机械24小时不停运转,靠的就是工人!
两班两倒制,并不单单是12个小时,工人在厂的时间,有的远远超过12小时,因为班前班后会和上下班时间,并没有计算在内!
2、待遇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顿操作猛如虎,月底工资二千五”。
这句话,并不好笑,它只是体现工人的低工资,低福利,背后更是折射出工人的心酸!
中国工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工人,能吃苦,干活手脚麻利。
这也是资本家喜欢在我国建厂的原因!
不过,再麻利也无济于事,不少工厂,看工人勤劳手脚快,并不会认可工人的努力付出,只会觉得本该如此。
甚至,在按计件的工厂,会把单价压极低,手脚越快,单价压得越低。
以至于,发展成为了恶性循环!
一件事情,越干越长,肯定是会越干越快和越干越精,这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工厂不认可,只是一味地无视怀疑工人的付出,结果只能是工人和工厂同时受到伤害。
磨洋工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磨洋工出现,产品就更难有精品。
没有精良产品,如何在国际上与制造业强国竞争?
德国制造业为什么能强于它国,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人,可以在企业干一辈子,一辈子干一件事情,甚至子女来传承。
当然,还有个前提,德国在工人的待遇上不打折!
3、管理缺乏人性化。
“想干就干,不干就滚”,“不换思想,就换人”
呼之来呼之去,对工人缺乏足够尊重,这是部分工厂的管理现状。
最后,工人真走了,老板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亲自举牌上劳动市场招聘,口中还说“用工荒”,招工难!
之前网上报道,浙江某工厂老板就是举牌上街招聘工人。
作为人口大国,有的是工人,不少工人还待业在家,哪存在什么“用工荒”,只是有心人,故意为之。
不是工人喜欢乱跑,是工厂自身存在问题,工厂不自检,不反思总结,即使招到工人又如何,留不住也白忙活。
工厂的规章制度,堆积如山,最终的目的直指“罚款”。
工厂罚款,不如说某些管理者喜欢上罚款,规章制度对工人的约束千万条,唯独没有管理者。
目前工厂,最需要的就是对工厂管理者的规章制度!
没有对工厂管理者权力的约束,工厂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
以上三点,就是“三宗罪”,“三宗罪”把工厂的社会地位拉下“神坛”。
工人远离,和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也离不开这三点!
而要恢复工厂的社会地位,和让年轻人喜欢上工厂,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是首要目标!
工人勤劳,伟大,但再伟大无私,也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要回归生活。
只有提高工人福利待遇,解决工人的后顾之忧,工人才会真正“爱厂如家”,才能把工厂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对待。
只有大量的人都向往工厂,我们的制造业才能真正实现强大,不然,制造业让人堪忧。
是否赞同光头之言,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