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书香 纸短情长
说起读书的“书”字,在我最初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而是“听”,听书是我家乡人在90年代里最常见的休闲方式,每到农闲时节,吃过晚饭,大家都三三两两的聚集在村里的空地上,静静地等待着说书人的鼓声。
一架小鼓,一柄鼓棒,一个人,站在乡间空旷的土地上,演绎一本书。那荡气回肠的说唱声弥漫在整个村子上方,仿佛时间都停留在那个时刻,所有的人为这个说书人讲的动人故事而变得静悄悄。从说书人的嬉笑怒骂声中,人们听到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听到了书中人的悲欢离合,听到了与自己共鸣的人生际遇。
小时候,每次和大人一起听书,我都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听着说书人讲故事,虽听不太懂,但是从说书人的话语中能感受到到书中的故事很有趣,那时,书在我的内心深处才有了萌芽,让我在上学后一直都很喜欢看书,记得又一次,我在学校里借了同学一本带图画的《西游记》,我怕看不完再被同学要走了,就偷偷躲到奶奶家里看,因为当时看的太投入了,竟然忘了上学,被奶奶锁在了屋里一整个下午……
那些书中的故事总能让我产生无限的遐想,读到感人的地方有时候会很愤怒,有时候会很伤心,有时候也会很兴奋。最快乐的事是跟同学们讲书中的故事,每次看着其他同学听得很认真的样子,我就觉得越讲越有劲。这种讲故事的精神又激励着我去看更多的书。
记得知名主持人--董卿曾说过,你读过的书总会有一天在你的生命里用另一种方式回报你。我觉得这句话总结的既准确,又精辟。读书形成的语感让我在学语文的时候变得很轻松,因为读书,认识了很多字;因为读书,悟出了老师没有教会的道理,因为读书,让我的眼界变得更宽广。所以在背书的时候,我基本上读两三遍就能背出来,有人误以为我记忆力很好,其实是读书形成的语感和爱讲故事的习惯,让我很快就进入作者的文章里,顺着作者的思路想下去,就背出了课文。这些积累下来的读书经验,让我在中学时期的语文课如鱼得水,中学的文章比小学的文章更有深意,更耐人寻味。每次的课外阅读,总能够让我在读中领会到作者的思想里所含的真情。
书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当我离开家到外地去上学的时候,一个讲大学语文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从诗经讲到诗词,从正史中的文人故事讲到野史中的名人趣事。让我每一次听课都感觉时间过得太快。我感觉听课太不过瘾,就去图书馆找书,自己坐下来慢慢地品读,从阅读中第一次读到一个叫司马相如的人,当时感觉这个名字很奇怪,于是查看了其他书,从书中还读到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的《两地书》和卓文君的《怨郎诗》。“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那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读到这里,我自己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古代人真是舞弄文字的高人,对从一到万的应用竟然不是去计算,而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卓文君的才华折服。后来在阅读中才知道原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记录在《史记》中的,每次读到这里无不被古人的智慧感动。在一次偶然的阅读中,我看了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讲的史记中这样评论《怨郎诗》:怨郎诗的题材为数字诗,而数字诗是宋末以后才出现,是元曲的风格。这一观点一下子刷新了我对书的认识,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足够真实,文学作品重在思想,只要是能够引导人们向美、向善、向真的文章,都是值得去读的。这也让我产生了对所认识的历史的新的看法,课本上的历史只讲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名人,对社会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文人。而在生活中,这些对社会做出大贡献的伟人也是过着和普通百姓一样的情怀的生活。人们对于名人的想象,总是带着传奇的色彩。
每一次读书的经历,总是跟一个人有关。我的好朋友也是个爱看书的书迷,她为了看书经常不出门,一有空就去买书,她的妈妈怕她总呆在家里看书,总闷在家里怕她闷出病来,每次我去她家,她妈妈知道我也爱看书,把她的书悄悄送给我,她知道后也没有生气,而且还鼓励我多看书。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张爱玲文集》《飘》《巴黎圣母院》因为这些书都是别人送的,所以读起来更加珍惜。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经常在工作和生活中奔忙,手机和电脑的出现,让我的视线又转移到电视剧中,常常追剧到深夜,看了一段时间,发现电视剧实在没有什么新意,有的电视剧连台词居然都写得相似,就比如有一部电视剧《铁梨花》热播,接着就是《红槐花》。这些蹭热度的电视剧看久了,总觉得有被欺骗了眼睛的感觉。看电视不如看书的感觉好,书中总是有丰富的文字,让你展开想象,而电视剧只能跟着情节走,你都没来得及想象,就已经被演员的台词牵着走了。我家的一楼大姐是个卖书的,她总是喜欢和我聊天,她常常说和我有缘,经常妹妹长妹妹短的叫着我,聊完之后总是介绍几本书给我看,在那时我真正接触了南阳本土作家的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语言,平平淡淡地写社会中的人,事,物。我看过李天岑的《人伦》。这本书中讲的人物角色多样,其中一个人物“张五爷”的思想,让人耐人寻味。
我爱看书的习惯,给我上小学的孩子影响也很大,我拿回家的书,他总是偷偷地躲在屋里看,有一次我借了一本《明朝那些事儿》,我看了几天以后发现书不见了,在孩子的枕头下找到了,我问孩子:”你怎么想起看我的书,能看懂吗?”他说:“能看懂。”于是我就跟他讲书里的故事,毕竟是小孩子,有些书中大人的事,只是似懂非懂。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孩子期末考试考了班级第二名,要我奖励他。我问他要奖励啥?他居然说“妈,我听说《明朝那些事儿》还有好几部,能不能都买给我,于是我狠下心,把九部书都买下。孩子看的比我还快,我发现看了这些书后,不但没有影响孩子上学,而且孩子居然从第二名又升到班级第一名,我总结了一下孩子的学习经验,觉得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专注,凡是他做的事情,他都很投入,很认真,这些好习惯,跟他平时爱阅读的习惯分不开。
“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书是进步的阶梯”。在我的生活中书是我眼睛旅行、心灵散步的地方。当你烦恼时,书让你静下心来,忘记忧愁;当你孤独的时候,看书就是和作者对话,你总能在书中找到心要去的地方;当读到一本好书,总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是能够启迪智慧的好工具,当你把心全部放入一本好书,你会发现,你的内心是明亮的。你的生活中因为有书香而变得不一样。书中有你学不完的知识,读不尽的故事,写不完的情感。怎能是一张纸就可以诉下的衷肠?
作者简介:
晨光,女,八零后,任教于镇平县一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