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瓷器
中国古代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发展到白瓷,而后再由白瓷发展到彩瓷将近二千年的历程。其中,从青瓷到白瓷的转变,是在唐宋时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转变,则是明清时期实现的。
明清时期彩瓷的发展和盛行,使中国古代陶瓷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何谓五彩瓷,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真正康熙时期的五彩瓷是相当珍贵的,瑰丽多彩,品种繁多。
五彩瓷器,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历史发展: 彩绘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源远流长。五彩瓷的出现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彩绘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北宋时期,北方著名瓷窑磁州窑所烧造的白底黑彩、白釉红绿彩、白釉绿彩等品种,无疑是明清五彩瓷器的先声。
金代五彩瓷器的确定,是学术界对近十几年在考古发掘以及海外陆续发现的金代釉上五彩瓷研究的结果。特别是金代定窑的釉上红彩和磁州窑系统的釉上加彩,可以断定是釉上彩的原始阶段,为后期景德镇五彩瓷器的出现起到了启迪作用。
元代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中国瓷业生产的中心,"枢府窑"的瓷器为五彩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清朱琰《陶说》记载:"新烧大足素者,久润。有青色及五色,花且俗。"这一评述认为,作为新品种的五彩器不如元代以白为主的枢府瓷、卵白瓷和青花瓷好,反映了元代尚白的审美习俗。这对后人了解元代有五彩瓷这样一个事实,恰是一个有力的注脚。童书业先生曾说过一段话:"从整个瓷器发展史看来,元代是一个中衰时期,旧瓷虽然衰落,而新瓷已在酝酿,我们不能小看元代瓷器中的创新因素。"发现了带有"博陵第"款识的元代五彩瓷器,器型一般比较大,色彩比较鲜明,画工极尽完美,件件都堪称大师之作。
五彩是景德镇窑在宋三彩,辽三彩等低温彩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博物要览》一书有“宣窑五彩,深厚堆垛”之说。目前所见,最早的传世五彩是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收藏在西藏自治区萨迎寺。
明清两朝的五彩瓷器,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康熙时期。明代五彩以嘉靖、万历时期为代表,以色彩浓艳取胜,讲究大红大绿,纹饰放纵豪放,线条粗而繁密,填彩不是很准确,颜色常溢漫出线而使纹饰显得模糊,透视感差。而康熙五彩则以柔和为贵,有“康彩恢奇”之称,由于透视感增强,使得同一种颜色中有深浅、浓淡之分,其绘画风格与色调搭配都超越前代。
康熙五彩在历史上名声显赫,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江西景德镇官、民窑大量烧制,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仪态独树一帜,开创了一代彩瓷制作的新局面。
综合归纳康熙五彩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彩料:色彩丰富艳丽华美,主要有红、黄、绿、蓝、紫、黑等色,用色讲究变化,不拘一格。一件器物有的仅有二色或三色,以黑彩做主要画面的不是很多,精品多点画金彩。红彩烧成之后,呈现粉红色,也有橙红色。绿彩有浓淡深浅之分,以淡水绿居多。紫彩呈茄皮色。黄彩为深浅不一的蜜蜡黄。黑彩下托有一层绿彩,故漆黑光亮。金彩不易脱落,恒久如新,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明、清五彩的很大区别是明代五彩以青花五彩为主流,有的用青花做纹饰的主要色调,施彩厚,红彩常常大面积使用;而康熙五彩发明创造了釉上蓝彩及黑彩,凡是纹饰上需要蓝色的地方,不再使用釉下青花。明代五彩施色浓丽,讲究大红大绿,对比强烈,无阴阳向背之分,过分强调线的笔力而康熙五彩讲究色彩变化,色调由强烈变得柔和,透视感增强,颜色增多,“艳而不俗,雅而不灰”。康熙五彩釉面细润纯净,釉表闪现深沉、含蓄的自然光泽,侧视釉彩会看到闪幻变化的“蛤蜊光”。施彩方法是单线平涂,彩色富丽娇艳,剔透明澈。除了最常见的白釉五彩外,同时还出现了豆青地五彩、珊瑚红地五彩、哥釉地五彩、米色地五彩、蓝地五彩、墨地五彩、黄地五彩、绿地五彩等品种。
二、造型:康熙五彩器型千姿百态,仿古创新,式样繁多,并且制作精巧。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比较常见的品种有盘、碗、碟、十二月花卉杯、各式花盆、盖盒、将军罐、鱼缸、壁瓶、筒瓶、玉壶春瓶、梅瓶、观音瓶、油槌瓶、棒槌瓶、葫芦瓶、马蹄尊、橄榄尊、琵琶尊、花觚,各式茶壶、多穆壶、笔筒、瓷塑、香薰、香炉等。总体风格是大件器物制作规范,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形体线条既多转折变化又挺拔向上,风格朴实,浑厚有力,粗犷豪放,尤以新出现的凤尾尊、观音尊、棒糙瓶最具典型。
早期棒糙瓶较粗短,中期开始向细长方向发展,底足的外围往往旋进一圈,形成所谓的“台痕底”,颇具时代特征。梅瓶早期溜肩,晚期端肩。小件器物胎质坚硬,洁白,修胎规整,普遍具有胎薄体重的特征。以盘碗为代表,有薄厚之分,早期的作品相对厚重一些,晚期轻巧一些,盖碗一般盖口小于碗口,无论是早晚期都少有塌底,造型上丝毫不刻板,严谨大方,细部处理一丝不苟,讲究整体效果,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表现出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与成型工艺的高超水平。
三、纹饰:康熙五彩不仅造型优美,而且花纹装饰更是题材广泛,包罗万象。造型与纹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图案布局巧妙合理,常见有各种植物花卉,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纹等。其中山水画和人物故事大量出现,如耕织图、渔家乐、农家乐、寒江独钓、携琴访友、竹林七贤、婴戏图、八仙过海、五老图、麻姑献寿、洪福齐天、万寿无疆等。同时还有民间流传很广的历史故事及取材戏曲小说的《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厢记》、《封神演义》、《水浒》等。其中以三国、水浒故事情节做装饰的最多,这些描绘武士的所谓“刀马人”图案最为名贵,人物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画风上受明末画家陈老莲影响,所绘仕女,发髻高耸,脸庞丰满,眉似弯月,唇似朱点,人物形象都比较大,往往占据器物整个空间。官窑五彩以绘龙、凤和缠枝莲花最为典型,图案画工均极精细规矩。
另外,这时期花卉中的牡丹,往往花朵上半部分出现两叉酷似动物头上的犄角,故又有“双犄牡丹”之称。这种装饰风格为康熙朝所独有。其次是朵梅、朵菊、松树、翠竹、蝴蝶、莲花、锦地开光等图案也是大量出现。康熙五彩装饰技法上主要运用线条的变化和色彩的平涂来表现不同的画面,纹饰清晰错落有致。用笔刚劲有为,挥洒淋漓自如,布局主次分明,上下响应、气势磅礴,艺术造诣极高。
四、款识:从故宫收藏的康熙五彩瓷器来看,以青花六字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最标谁,极少见篆书款。大件器物如棒糙瓶、梅瓶、凤尾尊、葫芦瓶等多数无款。个别只是在底部画双圈,或绘一树叶,或一海螺。只有大花盆一般是在折沿下书写六字青花横款。中、小件器皿款识丰富,有本朝楷书款、草书款,暗刻款极少。也有写仿前朝款的如“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以仿成化款居多。还有写斋堂款的如’'聚玉堂制”、“世锦堂制”、“郎润堂”等,吉言款有“熙朝奇玩”等。其次就是花押款,纪年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