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送别王权诗歌二首介绍
前几天去兴平考察,有二首兴平艺文志里收录的诗歌,内容是送别王权的赠言,作者是无名氏,以“前人”相称,这里发出来供爱好者鉴赏。这二首诗原文如下:
送别邑侯王心如二首
前人
其一
竹马欢迎郭细侯,
重临底事又归休?
棠荫曾得几年憩,
槐里空含两度愁。
其二
踪跡稍留循吏传,
风规直与古人俦。
先生自有千秋事,
此去还修五凤楼。
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与王权交往并熟悉的兴平人,诗歌主题是送别,从内容看应当是王权离任知县时写的。送别是古诗词中一个堪与爱情媲美的永恒主题,是古诗词内容极为丰富的组成部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生自古伤离别”(柳永《雨霖铃》),有欢聚就有离别,无论是家人还是情侣朋友,无论是古代还是在今天,离别总是生活的一个不可避免的主题。不过今天的社会,由于交通和通讯的高度发达,人们的相见和通讯都变得十分便利,使人们对离别的感受大大降低。而在古代社会,离别后相见不易,有时或成永诀,这是古诗词中有关离别主题t特别丰富的原因。离别时候见真情,情动于中,而发于外行于言。所以送别诗中佳作较多,并且感人至深。
这二首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是留恋不舍,评价赞颂离去的人政绩功德,最后安慰和劝勉自己,也是劝勉和离去的人。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作者开门见山,就问:竹马欢迎郭细侯,重临底事又归休?竹马也称跑竹马或逗竹马,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街头单人表演的文艺形式。这里是说当地百姓载歌载舞地欢迎郭细侯一样的地方官王权,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而辞官归休?表达了对王权离任的惋惜。
棠荫曾得几年憩,槐里空含两度愁。这两句是赞誉王权的惠政让兴平人民获得了几年的休养生息,但是王权的两次离任都引起兴平百姓的愁肠。“槐里”是兴平书院名,这里代指兴平百姓。
这首诗里用了郭伋和诗经甘棠两个典故。东汉郭伋,字细侯。历任渔阳太守﹑颍川太守﹑并州太守,有政绩,所至县邑,老幼欢迎。《后汉书.郭伋传》:"建武十一年调伋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因以"郭细侯"借指有政绩者。而王权在兴平政绩卓著,百姓感念,第一次因拒绝讳灾虚报粮食产量,被上峰免职,百姓愤而集结,前往省府请王权留任原职,最后省府考虑民情,答应王权留任。王权第二任离职调任富平知县,一年后坚辞归乡,路过兴平时,百姓听到消息,在路上送别,一时间万人空巷,和郭伋一样出现“老幼相携﹐逢迎道路”的情景。
棠荫的典故来自于《诗经》《甘棠》和《史记》。据《史记》记载,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而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其诗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公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后来以“甘棠”“棠荫”比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
踪跡稍留循吏传,风规直与古人俦。这里高度评价王权从政达到的境界和高度,认为王权的经历可以进入史书中的循吏传,风范能与古代循吏并列。先生自有千秋事,此去还修五凤楼。最后两句是在抒写离别之情的基础上,宽慰自己,离去固然惋惜伤感,但是可能有更大更重要的事,就是著书立说这样留名千秋的事。认为王权可以成为文章大家。
这里又用了两个典故。“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除正史中有“循吏”、“良吏”的概念外,到元杂剧中又有了“清官”乃至民间的“青天大老爷”的称谓。五凤楼是古代楼名。唐在洛阳建五凤楼,玄宗曾在其下聚饮,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带声乐参加。梁太祖朱温即位,重建五凤楼,去地百丈,高入半空,上有五凤翘翼。见《新唐书.元德秀传》﹑宋周翰《五凤楼赋》。后喻文章巨匠为造五凤楼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