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四友

“陇上风土高,鸿才古来夥。列峙同丘山,照耀侔星火。”(王权《笠云山房诗文集》)陇上诗人辈出,自周秦迄今,每个时代都有名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斯文扫地,瓦釜雷鸣,黄钟毁弃。而当此之时,陇上诗坛有被誉为陇上四友的四位诗人,给寂寞的陇上诗坛增加了一点亮色。陇上四友者,即李广田、裴慎之、黄得林、汪鸿谟四位诗人。四位诗人不仅是同乡挚友,而且是五十年的诗俦吟侣,从四十年代起,他们就与古典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宁可一生常潦倒,不教半日不吟诗。”生活虽使他们劳燕东西,坎坷半世,然而相同的志趣和艺术爱好把他们的感情紧紧地连在一起。古有李杜、元白之交,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三张、二陆、两潘之说,皆传为诗坛佳话。陇上四友,从弱冠之时,一直以诗文相交至耋耄之年仍然互相唱和,他们共同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云,用诗歌相互慰藉,相互鼓励,诗歌是他们相濡以沫的甘泉。他们的一生酬唱不辍,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特别具有时代意义的是李广田的《朱川行》、《运粮夫》、《官马行》《金城除夕》《春望》《杂感》《野望》。裴慎之的《挑水夫》等诗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堪称史诗。甘肃诗词学会会长,著名诗人袁第锐在给《陇上四友诗词选》的序言中说:“余游甘肃,凡五十年。举凡陇上隽才硕学之士多有交往。而于当代诗之中,独钦“陇上四友”。四友者何,甘谷李君广田(化西),黄君得林(子平),汪君鸿谟(丕丞)与夫武山裴君慎之(方鹤)是也。四人者,盖皆荦荦不群,才华横溢,而遭逢坎坷,数堪叹者也。以身世论,其或食禄不过员外,而罹祸至囹圄;虽惟“青青子衿”以尽其性,而于盛世,率颂不绝耳。故其吟咏所及,辄符诗教。每吟佳什,无任低回。”“四君之诗,流派虽殊,而兴观群怨,四体皆备。佳句繁章,悉可传世。”

四人之中,若论其名,裴慎之为最大,若论其诗,虽然各有千秋,但以境界阔达,艺术精炼,则当以李广田为优。

李广田(1915-1984)字化西,号狂老,又号铁山,甘肃省甘谷县磐安镇人。陇上著名诗人,善书法,精雕刻。生前是铁路工人,其诗歌早在四十年代就发表于兰州《和平日报》等报刊,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针砭时弊的诗篇,驰名陇上。李广田出生卑微,家无立锥之地,四岁丧母,因贫困没有机会上学,却自小勤奋好学,一边劳动一边自学文化,诗词书画篆刻皆自学成才,少年时代即在洛门磐安武山以刻字卖字画蜡烛为生,武山清末举人陈青选赏识其才,收为弟子,悉心教导,人品学问艺术得到升华。25岁之后,诗词书画篆刻就很有造诣。他的诗歌创作遵循李杜之风,既有李白的浪漫情怀,更有杜甫反映时势,描绘劳苦大众生活艰辛的现实主义风格。 抗战时期,李广田供职于兰州警察局,并兼任《和平日报》社记者,这个时候他的诗歌创作在兰州崭露头角,代表作有《朱川行》《运粮夫》《官马行》《旅兰抒怀》等。这些诗歌为李广田赢得广泛的声誉。1949年以后,李广田在兰州铁路局当一名普通工人,按照新的标准,他由原来属于所谓“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范畴转变为“领导阶级”的一;员,由一个文字工作者转变为体力劳动者,他也曾经为此而倍感自豪。在《工作自述》一诗中,他写到:“为修铁路遍西东,仓库十年一料工。万种器材收发外,千般物品转移中。黄河日暖惊高浪,乌鞘天寒浴晓风。履险从来不叫苦,只缘身是主人翁。”从诗歌中看到,他当了十年的仓库保管员,并为做一个铁路工人而很具有荣誉感。作为普通工人,这使他得以在反右运动中置身事外,但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民生疾苦的反映并没有停止,尽管他也尽力迎合当时的政治正确,但是作为一个诗人和普通人所具有的人性,作为一个人的良知都使他无法用虚假的谄媚谀辞去歌颂大跃进造成的民众面临的饥饿、死亡和苦难。当当时的诗人们都在争相大唱赞歌的时候,他用自己的笔触把大众生活的现实场景用诗歌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他知道诗歌最主要的价值应当是反映民众真实的生活处境和他们真实的情感世界。李广田最具价值的诗歌恰恰就是真实地反映了那个被吹嘘为“到处莺歌燕舞”的时代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图景:“故乡断炊久,少壮散秦川。老弱走无力,饿殍沟壑填。骨肉不能顾,谁人同苦甘。夫劝妻外流,另嫁不失贤。倘能活儿女,绝胜死故园。”“亩产三百斤,干部报一千。公家仓廪实,无人救社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金城除夕》《春望》《杂感》《野望》等。李广田诗歌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在当代的古体诗中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的古体诗和近体诗有唐诗的余韵,他描写西部风景的诗歌具有唐代边塞诗的壮美,例如《登嘉峪关城楼》“寒云出古塞,落日照孤城。大漠连沧溟,高楼接太清。雁回东北去,人向西南征。四顾无相识,怆然泣纵横。”让我们如身临其境,看到边塞古城的风景,感受到唐诗的意境。李广田的五言诗深受唐代王维、孟浩然和贾岛诗歌的影响,既有王维诗歌的意境阔达的特点,也有孟浩然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的特点,还有贾岛铸字炼句,反复锤炼,用心推敲。但又看不出修改的痕迹,清新自然,一气呵成。如《秋叶二首》:“衰年留塞外,故旧各天涯。日落人烟寂,秋深雁字斜。河声来客枕,月影上窗纱。辗转不成寐,凄凉感物华。”“夜静乾坤大,星寒宇宙遥。清辉银泻地,岚嶂雾缠腰。人影吊千里,雁声闻九霄。朱山何处是,落叶正萧萧。”李广田对自己的诗歌是很自信的,他在《抒怀》一诗中说:“笔动三番天地怒,诗成百首鬼神惊。冰霜一语寒星斗,斧钺千秋胜甲兵。”作者一些诗歌的创造确实堪与唐诗媲美,但是由于十年牢狱之灾,许多在青壮年时期创造的诗歌散轶,存世的诗歌不多,也由于身在社会底层,信息闭塞,能接触到的新思想很有限,因此,他的知识结构仍然属于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范畴,他的诗歌的题材和思想境界毕竟和这个时代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无疑让人感到缺憾。

裴慎(1917-1989)字慎之 ,武山县洛门镇裴家庄人,1937年,去江南学医,因抗战爆发,回乡兴办地方教育。1939年创建蓼川小学,任校长,聘请亲友义务任教。1949年倡导组建洛门及洛门大众诊疗所和中医药研究组。1956年将原洛门诊所有私有财产全部捐给国家。1957年“反右”运动中身陷冤狱,1962年在天水机床厂医务所工作。1973年调任省劳改局兰州医院中医科主任、名誉院长。写出医学论文20多篇,其中《麻诊的辩证论治》、《天冬合剂治百日咳113例》被河北卫协和浙江医学院证明有90%以上的疗效,列为协定处方推广。主要著作有《裴慎诗文集》、《风雨集》、《本草骈比》、《伤寒论新编》等。曾任甘肃省五、六、七届政协常委,裴慎之博学多才,他以医名世,但在文史、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有较深造诣,有“陇上板桥”之誉。是陇上名医、诗人、画家。1957年,裴慎之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度过了长达4年的铁窗生涯,他抱着“光阴岂能虚掷,人生岂可坐老”的信念,坚持在逆境中励志,在狱中写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裴慎在废旧报纸上写成了36万字的《本草骈比》、《金匮新释》等书稿,1982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该书获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优秀图书纪念奖,1986年又获得甘肃省政府优秀图书奖。十年浩劫中,裴慎之被冠以“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关进牛棚长达6年,在黑房陋室中,在极其艰苦的体力劳动之余,他又写出了《裴慎医案选》、《伤寒方证识》等40多万字的文稿。“盛年古稀不算老,天留余热献苍生”,改革开放后,重获自由的裴慎之更加锲而不舍,勤奋治学,在给百姓诊治疑难疾病的同时,笔耕不辍,写出了百万字的《本草三言》、《现代医案选》等医学专著,为祖国中医学术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任甘肃省劳改局兰州医院名誉院长、中医科主任期间,裴慎之先后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出版了《裴慎医案选》等专著。他晚年客居省城,常来家乡为群众治看病,给医务人员讲学;家乡人赴省城求医,他总是热情接待,精心治疗,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殷殷深情和赤子之心。裴慎之博学多才,他的文史作品、书法、绘画、诗词在省内均有较大影响。年愈古稀时,他拜国画大师刘海粟为师学画,以“老来立雪程门下,九十先生七十徒”自勉。他晚年创作书画400余幅,以深厚的国学基础,赋诗词2000余首。他的诗作中可以传世的佳句不少,例如:“万花香满寺,一洞水垂帘。“((武山吟》),“交友谁能交难友,看花我爱看残花。“((与友人陇西曲氏园看牡丹花谢感)),“岂以阿谀称至友,须将诋毁当良师”,(《诫儿女并以自勉)),“正喜天涯来好友,何劳世上访高贤“((雨中与广兄欢聚》)。甘肃省政协原主席王秉祥曾称赞他的作品“清新健美,感人肺腑”。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评价他的诗作“乃传神之作,画亦具有丹青高手之雅。”

汪鸿谟(1926-2016),字丕丞,号禧年,甘谷县磐安镇人。是地方名医,甘肃诗词学会会员,天水诗词学会会员,其诗词亦多发表国内外诗刊,尤精于书法,是新加坡新艺术馆高级顾问,甘谷县老年书画学会副主席。从小聪慧好学,小学毕业后,执教于天水太京,不久考入兰州职业学校。抗战后期,满怀一腔报国之情投笔从戎,抗战胜利后在国民政府的会川县就职,因当时政治腐败,时局不稳,旋又弃政从医。此后一生从医,晚年主持甘谷基督教会。禧年老先生有虔诚的信仰,也有诗人的情怀。他一生酷爱文学艺术,其诗词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与友人甄载明、李广田、裴慎之等唱和,其内容主要有歌颂基督、赞美河山、讴歌友谊及反映社会现实。在《救主圣诞 》七律四首诗中他赞美基督的慈爱,为人类不惜牺牲自身的精神,把他自己对基督教的信仰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我们从他的诗歌中体悟到博大的基督教精神。这种精神给世界发展进程带来了超乎任何思想理论的深刻影响。他是一位“心坎时悬十架宗, 喜讴基督救人功。”的基督徒,也是一位悬壶济世的良医:”有心奔月登天易,无术为人济世难“(《抒怀》),他对人情世故有着自己的理解:“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晦晴。“(《吾友化西援助毛锥费赋诗答谢》),”千礁竟渡丹心在,万险皆脱白发差。“(《原韵奉和甄老载明先生)),也也”万古风流捉月醉,一生傲岸振雷惊。“的豪情(《忆手化而》)。汪鸿谟的写景诗往往在生动形象地表现景物的同时,透出一股脱凡出俗的超然之气。例如《游大像山即景》:“清风拂净悬岩梯,漫蹑凌霄物我齐。上视青天星斗小,下眸绿野烟村低。白云封处人难过,碧浪青松鹤可栖。暂憩佛岗名胜地,低吟寄兴畅怀宜。”禧年老先生不仅诗歌写得好,还擅长书法。他的书法笔力猷劲,字形圆润,刚柔兼备,自成一家。作品载誉四方。禧年老先生的医德医术也载誉陇上,他业精岐黄,中西结合,救死扶伤,以基督教的慈爱精神对待病人,其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人所共知,为当地民众的健康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黄德林(1920.04—1990.08)甘谷县磐安镇南街上人,毕生研究和写作诗词,生前是农场工人,晚年退休居家,是甘肃诗词学会会员和天水诗词学会会员,其诗词多发表于省内外诗刊。与李广田、裴慎之、汪鸿谟互相交往唱和的诗歌不少。有《天山诗草》诗集流传。黄得林的诗歌善于描写景物,其描写细致入微,读来让人如临其境,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竹声协两园著,花形风入户凉”。(《题任丹山先生苜蓿园))、“红杏枝头莺百啭,华堂帘外燕双飞(《别家十六年归来三径未荒花木犹存喜成口占》),他赞扬李广田喝酒喝作诗是“把酒常陪天地醉,作诗犹怕鬼神惊。“(《忆李化西》)。他向往淡泊和疏狂的诗人生活,“淡泊自惭非禹贡,疏狂焉敢比陶潜。“(《同韵奉和慎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