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奖赏机制的误差
人做事的动机来自于大脑的奖赏机制,就是说,大脑在指挥人做出行动之前,一定会寻找奖赏,只有奖赏才能带来动力。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项研究,从大脑的奖赏机制出发,解释了人们每天起床、学习、工作,以及日复一日完成的各种任务,还有努力争取和实现的、学习和成就的,以及改变的一切,其目的都不过是为了得到大脑的奖赏,大脑生来就会把最大的精力用于关注各种奖赏。
这项研究还有个意外的发现,就是大脑对于奖赏的追求并不稳定,甚至在一天之内都会起伏不定。
研究人员利用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影像技术)扫描志愿人员在一天中几个时段的大脑活动,发现在不同的时段,大脑左侧豆状核区域的活动频率有很大起伏。比如,上午(10点)和晚上(19点)活动非常频繁,而一天中最安静的是下午(14点)。因为左侧豆状核区域在大脑奖赏处理和预期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它活动频繁的时候,人们会更主动地去把想法付诸行动,而在它安静的时候,由于奖赏机制受阻,人们就更可能懒得做出行动。也就是说,我们每天行动力是在中午达到顶峰,而后在下午跌至谷底,到了晚上又有所恢复,这就是大脑的“奖赏预测误差”。
了解大脑的“奖赏预测误差”,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大多数人一天中最萎靡不振的就是下午,但这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懒惰或是疲劳所致,而是大脑的底层机制决定的。既然无法抗拒,那么不妨就顺应这种机制,把重要的事安排在上午或晚上,而把更机械或更舒适的任务安排在下午,这样才会扬长避短,让你做事的效率倍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