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长安,回梦大唐游乾陵
来西安前就听到:“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由于关中气候温润,民风淳朴,沃野千里,加之陕西处于不同文化交错沟通的枢纽,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许多帝王都将关中做为建功立业之地,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定都于此,72位帝王埋在这八百里秦川。
从法门寺出来,我便驱车前往乾陵,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以乾县境内的梁山为陵,它在唐朝18座帝王陵中气势最宏伟、保存最完整,堪称唐代帝王陵墓的代表之作。
来到乾陵,首先看到的是一对高约8米的华表,方形的基座和八棱形的柱身上,以阴线雕刻着蔓草纹饰和兽类图案。圆球形的柱头代表苍天,方形基座代表大地,八棱柱身表示方位,展现出了唐人“天圆地方”的思想。
神道入口有一对墨玉青石琢成的翼马,翼马又称天马,是传说中的灵兽。乾陵的翼马体态结构清晰,姿态雄伟骏逸,昂首挺胸浑圆雄壮,表情生动刚烈,四蹄蹬地坚实而有力。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双翅,图案精美和谐,雕刻技巧纯熟,给人绚丽挺秀和轻捷舒适的美感。
这对翼马有着传奇的色彩,它与女皇武则天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天马行空”古已有之,用矫健的翼马象征天马,并置于陵前是为了显示陵园的神秘和磅礴,也比喻墓主的圣德。在唐陵中带有飞翼的神马神兽始于乾陵,自乾陵以后,所有唐帝王陵都有了翼马或翼兽。
青石铺就的宽阔神道依着山势缓缓抬升,笔直地向北延伸与梁山翠绿的山峰融为一体。近百件精美绝伦的大型石雕,有序齐整地列于神道两侧。石雕中排在首位的是一对鸵鸟,这对鸵鸟神情生动,羽毛丰满,作行进状。由于年代的久远,两只鸵鸟的腿已有损坏。
鸵鸟北侧伫立着五对身披鞍鞯的石马及牵马人,除了一对石马较为完整外,其余的皆残缺不全。尤其是牵马人,仅存了8尊,其中仅有2尊较为完好,其余6尊牵马石人皆缺失了头部,此状可谓是惨不忍睹。
自南向北依次而列着10对保存完好的翁仲石像,石像个个身材魁梧,双手拄剑恭立,双目注视前方,气宇森然,威武肃穆地守卫着陵墓。据说,翁仲是秦朝一员骁勇异常的大将,秦始皇为了纪念他,在咸阳宫门外铸铜为像。后历代效仿,在陵前置翁仲石像。
当仔细地审视时就会发现他们具有各不相同的脸型,特别是面部表情皆各具神貌。石像整齐地排列着,如等候上朝一般,造成严肃的气氛,与陵墓环境浑然成为一体。石雕的刀锋、洗练、线条饱满,形体完美,雕刻技巧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
细看神道旁的这些石雕,可以看出这些造像显得特别富有生气。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大唐帝国空前强大,乾陵就是大唐极盛时代的产物,其石刻都带有泱泱大国的特色。乾陵前的石像虽然在衣冠服饰方面缺少动态变化,看似千篇一律,但也堪称是唐陵石刻中的杰作。
经历了一千多年风雨的乾陵,地面上的宏伟建筑已经荡然无存,神道两侧的石人、石马、石器物虽已残破,但仍然是那么的坚实,这些石刻无论是雍容华丽的人物,还是张扬霸气的动物,都涌动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可以说乾陵的石刻就是大唐盛世社会风貌的实物佐证。
“述圣纪碑”由五块巨石叠压组成,加上碑顶和碑座,被称为七节碑,取意为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曜”。碑文为武则天亲自撰写,记述了唐高宗李治的生平史略和文治武功。碑上文字是唐中宗李显所书,笔法遒健,初刻时填以金屑,虽是年代久远风雨剥蚀,但贴近细看仍依稀可见金屑痕迹。
千年之谜的“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青石雕琢而成,堪称历代群碑之冠。碑首刻有八条相互缠绕的螭龙,碑身两侧各有一条身躯矫健,腾云驾雾的巨龙。碑体厚重、气势如虹,将一代帝王的霸气雄才体现得淋漓尽致。环顾硕大的石碑,竟无只言片语的墓志铭。
关于无字碑有三种说法:一曰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二曰武则天临终前立此碑以歌功颂德,但撰写文字时,愧于李唐,因而留下了无字碑。三曰无字碑是唐中宗李显为武则天立的,但在武则天的称谓上举棋不定,不知究竟称为皇帝还是称为母后,故而形成无字碑。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武则天虽然延续了唐朝的强盛,,但毕竟逼死了亲生的李贤太子,害死了皇太孙懿德、皇孙女永泰公主夫妇,故而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价”。一座无字碑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迷,同时也承载了一个曾经的太平盛世。
乾陵除了无字碑外,还有三个历史悬案。一是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寝,却因则天女皇而受后世推崇备至,人们误以为乾陵是武则天的陵寝,却把大唐中兴之主李治淡出记忆。实际上李治对大唐贞观之治的延续有着重要作用,可惜他因疾患而不能主事,无意间成就了女皇武则天。
二是代唐为周的武则天葬入乾陵,前提条件是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郭沫若论证后,提出乾陵为二帝合葬的论断,这导致一些学者妄加猜测。其实郭沫若提出乾陵为合葬墓,更多的是尊重历史事实,武则天当政期间,虽然使用了酷吏,但朝中能臣勇将也层出不穷,大唐的繁荣得以持续。
三是朱雀门内东西两侧的61尊无头石人,这些石人头去了何处?是何人所为?至今争论不休。与真人身高相仿的石像全部双足并立,两手前拱,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其衣着打扮各有不同,有袍服束腰,有翻领紧袖,有披着左衽,通过装束可以确定属于少数民族。
这61尊石人像双手都抱着上朝时的笏板,还有许多人佩戴唐代五品以上官员,以及都督、刺史随身携带的装官印的玉袋,就是说这些人是身居要职的官员。这证明了唐朝不单纯是汉民族的政权,它是多民族共治的政权,唐王朝吸收了少数民族来参与政权的管理。
至于石人像头去了何处?也有几种说法:其一是外国使者来朝,发现他们的君主在为大唐天子守陵,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想把这些石像毁了,但又怕惹出事来,于是就晚上到乾陵附近践踏农田,并造谣说是石像变鬼糟蹋庄稼,所以当地农民就打掉了石像的头。
其二是由地震所致,据说在1555年陕西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因石像的颈部是最脆弱的地方,所以就把头给震掉了。但仔细想来,就算有地震也不可能将所有石像的头震掉,可以说至今石像头仍是一个谜。
拾阶而上,两只巨型石狮昂首挺胸蹲踞于平台两侧。中国传统的石狮雕刻中,雄狮左蹄踩球,雌狮右蹄抚幼。而乾陵的石狮雌雄难辨,蹄下无物,纵观中国帝陵的狮子,独有乾陵与众不同。似乎映证了鲁迅的一句话:“武则天做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婢”。
凡到过乾陵的人,无不被乾陵的地势所折服。站在梁山向南眺望,整个乾陵犹如一位体态丰满的女子,梁山犹如她的头颅高高在上,神道前一对高耸的小山丘组成乳峰挺立两侧,再往前是八百里秦川。
也许这是则天女皇以睡美人的姿态,俯视这八百里秦川。神道两侧的华表、翼马、石马、翁仲和石狮雕像,从睡美人的乳峰丹谷间依次向北对称排列。颇显威仪恢宏,森严神圣,仿佛在淋漓尽致地昭示出盛唐帝王的雄才与霸气。
再回望梁山北峰,树木交错掩眏,满目翠绿,有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通向峰顶。比起兵马俑,比起骊山,比起大雁塔,这里真是冷清了许多,而这种冷清正适合我,可以安安静静站在和煦的阳光下,细细地品味着千年的风雨沧桑。
翁仲像、无字碑、以及那从未开启过的墓穴,无不让人静立思索良久。来到乾陵,我被一代女皇的雄才胆略所折服,真正感悟到了大唐的雄风。
小贴士:到乾陵旅游若乘坐公共交通有三条路线。
1、可在西安火车站东广场乘坐游3路公交车直达乾陵,游3路每天一趟8:00发车,15:00由乾陵返回,车程约2小时,单程票价为18元。黄金周会加车,淡季1月-3月停运。
2、也可参加西安西线一日游,参观游览乾陵---法门寺。
3、从西安城西客运站或咸阳汽车站乘坐开往乾县的长途车,抵达乾县后转乘公交车前往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