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弹得好,就能打退百万雄兵?

出征打仗,如何保证一个期望的结果?《周易》师卦初六爻爻辞说:

师出以律,否臧凶。

原来是看出兵之时是否是“师出以律”。

那么,什么是“师出以律”?通俗地说,“师出以律”的意思是:军队出征须有纪律作保证,如果纪律得不到保证,则是兵家之大忌。《左传》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臧,就是好。否,就是臧的反面,不好。 而“否臧”在这里指的是不顺从,不守军纪。

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中规中矩的解释。

那么“师出以律”的律到底应该怎么解释呢?“律”字右边是一支正在写字的笔,左边的“彳”是从“行”字简化而来的。“行”在甲骨文中是一个十字路的象形,意思是道路或者行走,作为文字的构件,一般只保留十字路口的一半,也就是现在的“彳”。所以“律”字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行走或运行需要按照事先写好的样子来进行,这个是纪律的义项;一个意思是把行走或运行的方式用笔记录下来,这个是规律的义项。由这个义项生发出来的是天地间的节律,对应于人文的还有音乐的律。我们知道,音乐最重要的就是音律,没有音律的有序变化,音乐就不能成其为音乐。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和音乐是一个道理,所有的变化必须有自己的音律。

以上关于“师出以律”的解释是第一个意思,是一种比较浅显的理解。但从《周易》的大智慧来说,可能未必这么简单。出兵打仗关系到胜败,甚至关系的国家或者部族的生死存亡,所以必须遵守战争的规律。战争和音乐一样,节奏音律优美,就打胜仗,如果琴弹得一团糟,就可能要打败仗了。稍微生发一下,当年诸葛亮在城楼上只弹了一曲,就把司马懿的大军打退了。或许是司马懿从诸葛亮的琴声中听出了百万大军。

“师出以律”的“出”,非常重要,道出了一卦的卦点。初六为一卦之始,一支军队能不能打胜仗,关键在初始阶段,出兵之前胜负可能就已经定了。就看你是以律还是不以律。不以律是什么?不以律就是“否臧”。如果“否臧”,琴弹不好,结果已经摆在那里,就是“凶”。看看六三爻、六五爻,不以律的下场,就是“舆尸”,车子里拉回了好多好多的尸体,非常惨烈。

所以,打仗出征之前的功课非常重要。就像《孙子》里说的庙算,多算多胜,少算少胜,不算不胜。怎么算?按战争规律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