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小儿夏季热、小儿肝炎 疳积秘方

夏季热——四叶汤(许寿仁方)

(组成)丝瓜叶2片,南瓜叶、苦瓜叶各4片,荷叶1/4张,冰糖适量。

(功效主治)清暑益气,生津止渴。用于小儿夏季热。主治暑热耗气伤津,身热烦躁,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等症。

(验案)王某,女,2岁半。发热20余天不退,肛温39.5℃,上午体温稍降,午后又渐升,皮肤灼热,烦躁不安,口渴多饮,尿多无汗,饮食日见减少。查患儿面赤唇干,舌质红、苔薄白,脉数。此乃暑热伤及肺胃之象。拟四叶汤加梨皮、西瓜皮,治疗1周,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转拟参苓白术散7剂调理善后,巩固疗效。

(按语)服本方3∼7剂后,可使体温逐渐下降。体温正常后仍需再服数剂,以巩固疗效。在炎暑季节,本方亦可作暑热病的预防剂。若在方中加入梨皮15g,西瓜皮30g,效果更佳。

(方源)《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小儿肝炎——小儿肝炎方(王鹏飞方)

(组成)青黛5g,紫草12g,贯众10g,寒水石10g,焦山楂10g,乳香6g,茜草10g,木瓜10g,绿茶10g。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行瘀,运湿退黄,调和气血,消积止痛。用于小儿黄疸性肝炎、非黄疸性肝炎。

(方解)方中紫草、乳香、焦山楂入血分,凉血活血化瘀,以清血分瘀热,血中瘀热得清,脾胃气机得畅,则湿热之邪得除。紫草,味甘咸性寒,专入血分,功擅凉血解毒,血热瘀结,则可活血化瘀,《本草经疏》称本品有“补中益气”的作用;焦山楂消食积,散瘀滞,善入血分,功能化瘀开郁行结,其性平和,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乳香,行气活血而不伤血,气血互相通和,故亦有生血之功,血行畅通,瘀血祛除,解除阻塞,疏通胆道,为除黄疸、缩肝大之主药;青黛,寒水石清热解毒,且有利湿退黄之功,配以贯众则湿热邪毒亦除,加木瓜则咸寒之品中佐以酸温以和胃化湿;绿茶微苦、凉,主治肝胆湿热,利水退黄,对降转氨酶有卓效。全方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清热解毒,正符《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当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义。

(按语)小儿肝炎,多由湿热闭瘀脾胃气机所致,邪热瘀结血分,导致湿热发黄,故发黄与邪热伤血直接有关。虽有脾胃气虚为本,但邪实造成湿热内蕴,气滞血瘀发黄为标,更为主要。邪不去正不复,故采用清热利湿解毒、调气活血化瘀以退黄的治法。

在近20年中,应用本方加减治疗200余例肝炎患儿(其中包括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肝炎),发现本方对退黄、降转氨酶、降浊、降絮均有良好的疗效。一般黄疸型及无黄疸型肝炎,服药1个月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乙型肝炎约需服药2∼3个月,可促使部分患儿表面抗原转阴。

(方源)《燕山医话》

小儿肝病——金蟾疏肝散(韩哲仙方)

(组成)蟾皮9g,砂仁3g,焦楂曲各15g,炙鸡内金9g,柴胡9g,赤白芍各9g,枳壳9g,郁金9g,青陈皮各9g。

(功效主治)疏肝消食,杀虫散结。主治:两胁坚满,腹胀如鼓,纳谷衰少,大便或干或溏,苔腻,脉滑,或小儿食癖成积等证。小儿肝病与脂肪肝患者中常用。

(方解)蟾皮性凉味辛,善消积杀虫,砂仁性温味苦,善行气宽中,二者相合可治鼓胀之起于气结、虫蛊者。由四逆散疏调肝气,焦三仙消散食积,以治肝脾病食气积滞胀满证,赤芍、郁金、青陈皮疏肝破气,活血散结,治胁肋胀满,食积痞满。

(验案)吴某,男,4个月龄。1983年9月24日就诊。周身皮肤微泛黄赤,腹胀如鼓蛙,青筋隐现,胸满胁癖,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胎中热毒壅盛,产后哺乳失节,血瘀气滞,乳食壅结,重熏而发胎赤、胎黄、乳癖诸证。治则:疏肝理气,凉血行瘀,消积导滞,散癖退黄。方用:软柴胡4.5g,赤芍9g,郁金9g,炙鸡内金9g,砂仁2g,牡丹皮9g,丹参9g,焦白术9g,猪茯苓各9g,干蟾皮9g,泽泻9g,焦楂曲各9g,西茵陈15g,金钱草15g,白茅根35g。嘱:以脱脂奶粉及粥脂浆为哺食。上方7剂,腹胀减轻。复加入下瘀血汤,化瘀消癖。诸症消除。

(按语)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由于其两肋缘之骨质尚未发育健全,在正常的情况下,其肝脏可在肋下2指。一旦感染各类病毒而罹患肝病时,往往表现为两胁胀满,腹如鼓蛙,并多有发热、黄疸等见证,中医谓之“癖积”“疳积”等证。以金蟾疏肝散出入,理气散积,消食杀虫,往往有治本之效。本方用于脂肪肝,两胁胀满,体态肥胖,肝功能持续异常者,辨证加减施治,也有桴鼓之效。

(方源)《韩哲仙治肝经验录》

疳积——牛黄散(王瑞五方)

(组成)牵牛子、大黄等份为末。

(用法)治疳积,每日每岁0.5∼2g,服7∼10天,停1周,再照服。如此2∼3个疗程可愈。治食伤,每日每岁2∼3g,使之缓泻,服1次或2次即止,不可尽剂。治纳呆,每日每岁0.5∼1g,服1∼2日便可愈。

(功效主治)消食导滞,祛积化疳,健脾调中。用于疳积、食伤、纳呆等。本方使用时,用量不同,药理作用也不同。大量每日每岁2∼3g,可攻坚去滞、荡涤胃肠;中量每日每岁1∼2g,能清热泻火,宽中消食;小量每日每岁1g以下,则健脾止泻,清热厚肠。小儿腹泻多为饮食不节、食滞不消而作,以小量牛黄散健脾消食,调中和胃,宿食得消,腹泻可止。

(方解)大黄推陈出新,调中化食,疳积食伤,非其不治;牵牛子治一切壅滞、胸膈食积。

(按语)牛黄散一药,药方峻猛,最易伤人,服后以大便稍增为度,勿令大泻,特别是体弱及先天发育不良之患儿,更应慎用。先生谓牛黄散可驱虫,吾未置信。后在临证中以牛黄散治疳积,屡听家长言病儿服药后下虫数条云云,方忆先生言之不谬。以牛黄散驱虫,每日每岁1∼2g,分3次服以缓泻为度,虫即下。疗程3∼5天,停药1周再服第2个疗程,3个或4个疗程可愈。

(方源)《黄河医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