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杜甫学写诗!杜甫是怎样当官的?你赞成杜甫的忠心么?

左拾遗是一个“从八品上”的官职,职务是供奉皇帝,看见皇帝的命令有不便于时、不合于理的,就提出意见,同时还有举荐贤良的责任。这个官职看似很重要,但是品阶很低,并无多大职责空间,不过是皇帝身边一个显示皇帝虚怀纳谏的“点缀”。

题目:晚出左掖,左掖: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杜甫官职隶属门下省,门下省工作地点在宣政门内东侧,也属左。题目写出作者值班到傍晚,出宫门有感。这首诗可以和《春宿左省》对看,其手法和章法非常类似,均写出杜甫尽忠职守小心翼翼的情貌。区别是一个早值,一个晚出,一个在宫殿内联想,一个在宫门外逡巡,两首诗都写得工稳细致,相对来说《春宿左省》更为出名,

全诗如下: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而《晚出左掖》这首诗首联写朝班之景,二联写退朝归院,三联写归院之景,尾联写出院归家。整首诗写得条理分明,各有步骤,景中含人,景中含情。这首五律用字比较轻淡,写得也比较简单,下面细看

   首联: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昼刻,春秋分,昼夜分为五十刻,此处表示上朝时间。传呼指上朝时节,宫廷卫士传呼通告。而“浅”字值得玩味,浅者,音传不远也,因是白天,卫士传呼之声不若晚上传得辽远、清脆。这也反衬出白天上朝时节,虽然人人肃穆,但是衣服窸窸窣窣,细看还是人头攒动,紧张忙乱的,所以其声入耳则“浅”。

 对句:春旗簇仗齐,朝拜时刻,春旗舞动,簇仗分列,着一“齐”字,更见朝班之肃立。首联对起,使得诗显得工整森严,符合宫廷诗工整的要求。另外:昼刻点出时间,春旗点出节令,这也是杜甫起句干净之处。

中二联都言景。“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首联是朝班进行之中,而二联时间推移,写朝散之景,作者朝散之后归入门下省庭院。花底:唐时殿廷多植花柳,故退朝之人皆是在花柳之下分开各归各院。值得注意的是,退朝句视角高高在上,因为朝班正殿一般比偏殿要高,所以作者写诗时也注意到了。好像作者走得略慢,看见同僚慢慢走下台阶,在花柳之下分散了。而对句“柳边迷”则是平视,好似作者依然走得很慢,看到同僚们都消隐在柳树之后了。这一联观察细致,很有逻辑,可见杜甫写诗之谨严。

何以推测出杜甫走得略慢呢?首先杜甫官职低微,退朝时也要按次序退出,杜甫不可能走在前面;其二,杜甫兢兢业业,忧心国事,边走边想,所以也可能落后;其三,杜甫诗人气质发作,也可能边走边观察景色,故而也可能落慢。而“迷”字也可思,作者下朝之后,心情并不快乐,远看同僚归入庭院,也有点恍惚之感吧。

三联“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这联就看出杜甫因观看宫殿景色而落慢了。时令还是春天,所以宫殿楼顶还有积雪,楼在城上,故而雪融而湿;宫殿高逼入云,故去殿若低。

请注意,前句写景不美,反而有清寒料峭之感,似乎作者此刻的心情也并不明朗,虽然前句有花底,柳边之句,但是花底而散,柳边则迷,可见作者此时心事重重,若有所思。而对句,字面看是写宫殿高耸入云,其实可能隐含皇帝离自己很远,天威不可揣测之意。联系当时背景,作者在朝中并不得意,甚至已感觉到皇帝对自己的冷漠,所以作者的热血已经渐渐凉下来。对比《春宿左省》诗,这种心境更为明显。

尾联“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谏草:谏书的草稿。避人者:不欲人知也。避人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有三重意思:其一,皇帝最忌结党,避人者,不欲人知,不与人交流串通,此是大臣之体;其二,作者郑重点出避人,也彰显作者一腔忠爱,毫无私欲之意;其三,作者刻意点出避人,可刻画出作者小心翼翼,谨慎本分的为臣之道,也反衬出作者志向不伸之意。

联系《春宿左省》“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明朝句有谏官有话要说的急切感,而避人句则显得萧索了许多,或许皇帝对起奏章并不在意,只有悄悄烧掉罢了。作者退朝之后,骑马回家,用“鸡栖”典故也有趣。鸡栖:诗经有云,鸡栖于埘,日之夕矣。鸡栖,首先表示时间已晚,和首联时间照应。

但是和尚以为,鸡栖于埘,并不安稳,稍有动静则惊动乱叫,是否可以看出此时作者即便回家也并不安稳,朝廷稍有召唤则应声而来呢?另外鸡栖于埘,凌晨即起,是否也表示作者一向勤奋王事,尽忠朝廷呢?

      总评:这首诗坦白说写得简单,但是如果联系作者性格和心情才会有更深的解读。这首诗平淡中蕴含忧虑,忧虑中一片赤忱,并且其格调略低沉,作者此时心情也许并不明朗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