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走笔190】理解情绪,读懂孩子|​王丽君

理解情绪,读懂孩子

——《读懂孩子的情绪》读后
王丽君
成长的密码,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孩子的成长,更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身为父母,不论年老还是年轻,都是新父母,都是第一次面对特定年龄阶段的子女,我们需要不断的去了解成长中的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成长。
《读懂孩子的情绪》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育儿指南,它会教给你如何了解孩子不听话的背后的心理情绪。通过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及认知、情绪及发展特征,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读懂孩子的情绪,读懂孩子的需求,掌握支持引导型的沟通方法。朱芳宜老师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要做的事情不是去跟他生气,而是去了解孩子的情绪到底是怎么回事。在我的理解中,其实这就是面对孩子情绪时的解决法宝和处理步骤。正确读懂孩子,是解决看似偶然性其实必然性亲子问题的方法。读懂,就是听到孩子在情绪中包含的想法以及诉求。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有足够的思考力——不仅关注如何帮助孩子成长,还要关注如何让自己通过不断的觉察和思考收获成长。
书中将孩子的不良情绪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哭泣,第二种是撒谎,第三种是发脾气。很多时候,面对孩子做的“不对的事”,我们只看到了事,没看到人,而处理的时候,又偏偏对人而不对事,最后把最需要关注的孩子遗忘,错过了正确引导他弥补过失的时机,也就错过了一次引领孩子成长的机会。比如:孩子把吸管从牛奶瓶里拔出,把牛奶弄洒了,我们通常会怎么说?“你把牛奶洒了,去拿抹布擦一下”,这可能是发生类似事件时,较为和平的处理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却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处理中,那个“你”字让孩子很敏锐的感觉你是在针对他,一般情况,这种处理达不到目的并且会引发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如果我们说“牛奶洒了,去拿抹布擦一下”,就比较可取,我们只是描述了事实,是对事而不是否定孩子,那么他就愿意根据指引去行动。
这本书,其实主要讲的是0-6岁孩子的情绪问题。对于有两个学龄前孩子的我来说,正合时宜。这也是我最初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慢慢读着,我发现很多地方,也能在学生身上得到印证。
在我任教的六个班级里,每个班都有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小Z,一位黑瘦的小女生,刚开始教她们班时,我很不喜欢她看我的眼神,因为她悄无声息的坐在那里,偷偷的盯着我可以看很久,正当我回头去看她的时候,她又默默的低下头。如此几节课,弄得我很烦躁,于是就找班主任问起她的情况: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还有个三岁左右的妹妹,爷爷奶奶也不看重两个孙子,只顾自己天天打牌,接孩子都经常迟到,有好几次等孩子睡觉了,两老还出门去打牌……在那瞬间,我就理解了孩子,因为她缺乏温暖,没有安全感,在面对我这个新老师的时候,害怕我会伤害她,所以我上课时,她连呼吸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吹动了我的发丝引起我的不满;可她又渴望温暖,所以总是用审视的眼神打量着我。从知道了她的故事开始,我就在积极的用各种方式与她沟通,最开始是眼神、微笑,后来逐渐主动和她打招呼,偶尔在课堂上表扬她……,去年8月坐公交车来学校开会,在车上偶遇了她和奶奶、妹妹,当时我很大声的和她打招呼,然后奶奶象征性的问了她一声:“这是你的老师?”,我看见她羞怯的点点头。我就是想用这种方式去支持她,让奶奶知道,她的小学科老师都记得她,你们不要怠慢孩子。现在的她,看到我能绽放明媚的笑容,并主动跟我打招呼,前几天的室内课上还主动的回答了问题。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小Z”,就像于洁老师说的,这样的孩子,我们不去计较她的成绩,只求她健康成长,让她知道还有人关心她,那么也一定是能看见进步的。
生命是一场遇见,既然有遇见的缘分,就要有看见的责任。不管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学生,情感需要回应,行为需要规范,如果能做到对孩子进行聆听陪伴和规范引导,让孩子的情绪可以安心收放,每个孩子都能长得自信又健康。
(本文系作者在“青春向党,教育报国”主题交流会上的“新教育经典阅读”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