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认识惩罚的局限性
名师——认识惩罚的局限性
吕靖安:“不论非暴力沟通的理念给我们留下多深刻的印象,只有通过练习和运用,我们的生活才能得以转变。”
李素怀老师与几位老师约定每周四晚都会一起共读《非暴力沟通》,每周一章,意在把这本书内容内化成一种能力,在教育现实中践行非暴力沟通。这周阅读第十一章《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文献老师、聪颖老师、亚鸿老师、菲儿老师、俊玲老师还有李素怀老师一起组成阅读共同体,思维碰撞,智慧流淌,生发出阅读的很多想法和观点。
阅读活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读有所悟
针对本章内容,阅读过程中哪个部分对你触动最深,引起你的思考?
我们运用强制力是出于防卫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惩罚对方。所以在使用强制力时,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而不评价对方及其行为。
惩罚往往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
如果我们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孩子可能会去做我们要求的事,但这样做难道不是在鼓励孩子用暴力来解决冲突吗?
除了体罚外,指责或否定他人也是常见的惩罚方式。
如果孩子刷牙是因为担心受到批评和被嘲讽,他们的口腔健康可能会得到改善,但自尊却受损伤。
有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惩罚的局限性。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第二问题,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
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到不服从的后果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