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贤均: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发《中小学教育》21年3月刊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胡阳新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 周贤均 邮编:445000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性。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视操作性的课程,掌握动手能力即实践性才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实行,学生也渴望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学到更多操作技能,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充实学生们的视野范围以及认知领域。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动手能力 培养策略
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有较强实践性的基础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第一要务,信息技术教师要精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信息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并且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初中信息课程应该如期开设,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变,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多进行上机操作与演练,还要让学生们掌握信息素养。
一、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空间
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其它学科学得很好的同学,却在动手操作计算机时显得无能为力。这部分学生对技能方面的自我评价过低,总怕操作出现问题,这种心理压抑了学生操作的愿望和动机,使学生畏缩不前。还有些学生对教师说过的操作步骤记得一清二楚,但一到自己动手操作时,便惘然不知所措,这也是信心缺失的表现。对这些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多让他们尝试,使他们感到自己“能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那些确实在操作时遇到困难而无法继续进行的学生,可以采取生生互教等方式对其进行辅导,当学生正确完成操作后,要及时肯定,特别是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在指导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因素及实际的困难时,首先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实践操作中设立阶梯式的操作目标,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反复操作练习。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勤于练习,随着练习的次数增多,成功的体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上机操作练习的欲望也会强烈,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探索性、适当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这一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知识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和创造的欲望,激发他们的意识创新。
例如,在WPS5H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制作新年贺卡。这些作品需要文本设置以及图像和文本的混合。在学生的实践中,学生们的兴趣很高,交上来的作品也很精致。一些学生把他们的名字作为艺术人物,把他们的照片放在页边空白处。一些学生在文本框中键入课程介绍,并用粗体标题加以注释。一些学生把新年愿望写在一个文本框里,然后把它们放在带有文章标题的大字体框中。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展示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当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富有想象力和特色的春节贺卡时,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感兴趣。甚至下课后,许多学生都围着我,让我重新安排学习任务——制作新的中国新年贺卡。他们都说这次能做得更多就太好了。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参与,使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创造,这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以多样化的信息入手,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多样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也比较大,学生对于这些事物的感知能力都比较强,微博、微信、博客等也正是初中生们感兴趣的东西,对于系统软件的认识就比较容易。这些软件都是通过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出现在学生们的视野之中,所以学生们可以申请自己的账号来进行文字的表达,老师也可以从学生们的写作中感知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办公软件是最常用的软件,比如Word文档的使用,老师可以布置一段文字让学生们去写作,但是首先应该给学生们讲述工具栏上各个图标的功能、这些图标各自代表的含义以及怎样正确使用。这样,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的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去灵活运用。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将信息技术学习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素质教育的发展要让学生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不再被枯燥的课程所累。书本知识的课程教学与实践生活的联系不是十分的密切,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们有实践的机会。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们可以很好地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老师可以组建一个信息群,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信息群来反映,加深大家的知识记忆。信息技术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可以密切地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们做电子板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数据的整理,将板报所需要的素材整理在一起,然后进行筛选与制作;也可以将学校里面展示的校园板报制作出电子版本的进行保存,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锻炼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能力。
对于学生们遇到的难题,可以上网查询资料。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们也可以上网借鉴,网络获取资源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办法,现在很多的课件都是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出来的,学生们可以亲自去体验一把。老师也可以布置类似的工作,将某一节课的内容制作成PPT的形式,学生们就会充分调动资料整理与软件的使用,也会涉及到上网的方面。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兴趣,也可以知道PPT的制作流程,明白老师的课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吸收知识更快速。这也是学科之间的联系产生的作用,一种学科可以渗透到另一种学科之中,产生普遍的联系。
四、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意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地向学生传授自主学习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地爱上学习,主动地学习。此外,教师要知道良好的学习环境会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立一些可以讨论的问题,因为讨论会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的大脑得到放松,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师生之间正常的沟通。
例如,在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这一章给学生讲述了什么是信息,是学生信息技术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小学的时候可能也会接触到信息,但是在初中时讲授的深度比较深。对于信息的认识其实都是一些理论和开放性的观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讨论问题,学生提出一些疑问,教师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按照位置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与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想进行交换,并且互相提升。
总之,初中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改进教学方式,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并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了解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其进行及时的问题纠正。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加强自主思考和动手能力,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学习激励,从学生的心理上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十分重视学生们的操作能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转变教学方法,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积极乐观的课程氛围中进行学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们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内涵。
参考文献:
[1]沙新红 “心”动不如行动——从《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谈信息技术的教学[J].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7期。
[2]宗宏波 浅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2期。
[3]程文才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