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知乎问答:徒步常见的危险有哪些?该如何应对?

《徒步中国》,户外圈最受欢迎的公众号~

感谢《户外探险杂志》邀请。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徒步中国》公众号创始人,个人特别喜欢徒步,尤其是高原徒步,曾带队贡嘎徒步、云南滇西北徒步、尼泊尔珠峰地区徒步、夏特古道穿越、龙眼穿越、莲花湖—伍须海穿越、墨脱徒步、南迦巴瓦大本营徒步、喜马拉雅“四大名沟”徒步、巴基斯坦K2大本营徒步,尼泊尔安娜普尔纳大环徒步,贡嘎大本营徒步,新疆K2大本营 & 克勒青河谷徒步,格聂大环徒步,梅里雪山外传,库拉岗日徒步,喜马拉雅东段,新疆喀拉峻等。同时我也是深圳登山户外运动协会高级教练,主编了《山地户外运动基础理论》培训教材。

我个人认为,徒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暴雨

暴雨是降水强度很大的雨,一般指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内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连续24小时内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水,属于灾害性天气。在山区容易造成山洪和溪水暴涨,形成危险。

1、预防手段:

1)出发之前应关注天气预报,有下雨的可能就要准备雨具,并且再出发之前就做好雨天的预备路线方案。

2)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3)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4)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2、危机处理:

1) 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

2) 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

3) 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

4) 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5)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做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

6)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

7)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

8)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二、山洪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同山洪暴发的先兆。山洪大雨时,由于降水很急,使得地表来不及吸收雨水,动土与岩石也难以阻止雨水下泄,这些会加剧山洪的威胁。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1、预防手段:

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3)在峡谷溪谷中,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并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

4)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同时注意不要试图徒步涉过已达膝盖的溪流。

6)当雷暴活动加剧时,要避开最易聚水的长沟或河床以下的平坦延伸地带。

2、危机处理:

1)山洪来临后,应先选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离开易受洪水淹没的地区,必要时应弃装向高处转移。

2)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3)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小刀放在手边

4)事先规划好逃生路线

5)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三、中暑

中暑是人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中,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或因大量出汗造成失水失盐,血液浓缩,皮肤肌肉血管扩张而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轻者数小时可恢复,重者可以致死。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过量饮酒常是诱因。中暑的先兆症状是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慌、恶心、四肢无力等。

1、主要症状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渴、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深度中暑: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抽筋);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

2、预防手段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3、救护措施

1)应立即停止运动,到阴凉处休息,解开衣物通风,有条件可用冰敷。

2)湿毛巾擦身同时强力按摩四肢,以防止毛细血管血流滞积,并促使散热加速。

3)喝些冷饮、凉盐水,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解暑成药。

4)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这时应取复苏姿势(侧卧,保证呼吸道畅通),并通知急救中心。

5)如虚脱者苏醒,也应抬送医院,严禁让患者自立行走

四、失温

失温又称低体温症,指体温降到正常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所需温度以下的症状。人的体温会通体内平衡被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但是,当身体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时,这种内部机制可能无法再补充散失在环境中的热量,从而造成失温症。

1、预防手段

推荐记住两个字即可避免失温——勤快,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

2、救护措施

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

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

3)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

4)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

5)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

6)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温。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五、脱水

1、主要症状

脱水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高渗(原发)性脱水(以失水为主者),低渗(继发)性脱水(以失钠为主者),等渗性脱水(水、钠各按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成比例丢失者)。

高渗性脱水:细胞内、外液都有所减少,但因细胞外液可能从几方面得到补充,故细胞外液和血容量的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时明显,发生休克者也较少。

低渗性脱水: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部血管波动,患者易发生休克。

等渗性脱水:可通过不感蒸发继续丧失水分而转变为高渗性脱水,只补充水分而不补钠盐,又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2、预防手段

1)带足够的水;

2)少量多次补水,每次100m;

3)补水时同时也要补充盐、葡萄糖及维生素;

4)带适量的果汁或运动饮料

3、救护措施

及时补充水分、盐、葡萄糖和维生素,使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剧烈运动中或运动后,不宜大量补充冷饮,会导致肠胃血管受刺激收缩,引起胃痉挛胃痛等。

六、扭伤

关节过猛的扭转、撕裂附着在关节外面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腱,就是扭伤。扭伤最常见于踝关节、手腕子及下腰部。痛、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1、预防手段

开始户外活动之前进行热身运动,活动过程中间避免急剧的动作,并注意邹遭的环境。

2.救护措施:

1、手指扭伤: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可用水代替。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

2、足踝扭伤:扭伤后不可使劲揉搓、热敷、强迫活动。受伤早期宜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肿;在出血停止以后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一般而言,受伤24 小时后可热敷、局部按摩、外用跌打酒药,然后将患肢提高,可促使伤肢血液回流,减少肿胀,并用绷带加压包扎。如果活动时足踝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3、腰部扭伤:静养,在局部作冷敷,尽量采取舒服体位,或者侧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垫上毛毯之类的物品。

七、跌伤

1、预防手段

随时注意周遭的环境,下坡、经过危险路段要放慢速度并借助辅助物保持平衡,避免受伤。

2.救护措施:

1、扭伤及肌肉扯伤:要使受伤处休息,可用冷敷减轻痛楚,在承托受伤部位的同时可用绷节扎紧。

2、骨折:骨折部位一般都有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还有大出血。骨折或疑为骨折时,要避免移动伤者或伤肢,对伤肢加以固定与承托(有出血者要先止血后固定),使伤员在运送中不因搬运、颠簸而使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加重病情。

3、颅脑创伤:轻者为脑震荡,一般无颅骨骨折,有轻度头痛头晕,有昏迷也不超过30分钟。重者颅骨骨折,脑挫伤、脑出血、昏迷不醒。对颅脑创伤病人,要分秒必争,通知医院前来及时抢救,要保持安静卧床,不作不必要的搬动和检查,保持呼吸道通畅。

4、颈椎损伤:跌倒时可引起腰椎、胸椎、颈椎损伤,以后者最为严重。如:跌倒时头部着地可造成颈椎脱位、骨折,多伴有脊髓损伤,四肢瘫痪。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医院从速前来抢救。现场急救时,应让伤者就地平躺或将伤员放置在硬质木板上,颈部两侧填充沙袋,使颈椎处于稳定状态,保持颈椎与胸椎轴线一致,切勿过伸过屈或旋转。

八、溺水

溺水者全身冰冷,面色青紫,上腹膨隆,两眼通红。抢救溺水,要迅速将溺者头部抬出水面并拖上岸,除去溺者口、鼻腔的泥沙杂草等,应迅速倒出溺者肺、胃内的水。

救护措施:

1、肩背倒立倒水法:将溺者双脚提起,使溺者呈倒立状,用手轻拍溺者背部。

2、伏膝倒水法:抢救者应左脚跪地将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右大腿上,使其头部及上肢下垂,抢救者左手将溺水者头部稍抬起使脸朝地面,右手轻拍溺水者腰背部

3、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中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直至呼吸心跳恢复。

九、脱离团队

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发前应再三强调纪律性,安排一个收队领队押后。

同时,也要做好万一脱离队伍的准备:

1、全体队员必须明确每天的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可以全部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

2、每个人都要带地图、指南针、水壶、粮食、灯具、救生盒等必需的个人装备,绝不可出现多人共用某种装备的情形。

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

十、迷路

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中。尤其是在灌木从生的树林里或是遍布大石头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有时也可能在雨中、雾中或傍晚时分因视野不开阔而迷路。

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十一、出血

呈喷射状搏动性涌出鲜红色血者是动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暗红色的血者是静脉出血。

救护措施:

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布带扎紧。但疑有骨折或伤口有异物时不宜用此法。

2、指压止血: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压住动脉,可临时止血,多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

3、止血带止血:用橡皮或布条缠绕扎紧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伤口稍微滴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损害神经,造成肢体坏死。要在明显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者,每隔一小时放松l 一3 分钟,改为指压止血。此法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正确方法:辅以敷料,以能插进食指为准)。

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病人,要使病人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应迅速将病人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十二、被狗咬伤

不管是疯狗,还是正常狗,就地、立即、彻底冲洗伤口,是决定抢救成败的关键,切不可忘了冲洗伤口,或者马马虎虎冲洗一下,甚至涂点红汞包扎好伤口就送医院,这是绝对错误的。

救护措施:

1、以最快速度,就地用大量清水(10000毫升以上)冲洗伤口。若周围一时无水源,那么可先用人尿代替清水冲洗,然后再设法找水。

2、冲洗伤口要彻底。狗咬伤的伤口往往是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的时候尽可能把伤口扩大,并用力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把玷污在伤口上狗的唾液和伤口上的血液冲洗干净。

3、若伤口出血过多,应设法立即上止血带,然后再送医院急救。

十三、被蛇咬伤

不同的毒蛇分泌不同的蛇毒,有的以神经毒素为主,引起四肢肌肉瘫痪和呼吸肌麻痹;有的以心脏毒素为主,引起心肌损害和心力衰竭;有的以血毒素为主,引起凝血机理紊乱、出血和溶血。故毒蛇咬伤主要在于心肺功能的支持和凝血机理紊乱的纠正。

救护措施:

1、患者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扩散。

2、力求减少蛇毒的吸收,在伤口上方或超过一个关节处绑扎止血带,越早越好,止血带的紧松度以压迫静脉但不影响动脉血供为准(即在结扎的远端仍可摸到动脉搏动),若无止血带,暂以布带替代,2小时后再予松绑1分钟,如每隔15分钟放松止血带反使蛇毒吸收增快,在2小时内足以完成伤口内蛇毒的清除以及全身蛇毒的中和等治疗。

3、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20-30分钟,再用温开水或0.02%高锰酸钾反复冲洗伤口,洗去粘附的蛇毒,并用手指在咬伤处挤出毒液。

4、沿毒蛇牙痕作'十'形或“艹”切口,进行冲洗和排毒,到就近医院继续治疗。

5、遇见毒蛇,应远道绕过。若被蛇追逐时,应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的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十四、蜂蛰

被蜂螫后轻者伤处见中心有淤点的红斑、丘疹或风疹块,有烧灼感及刺痛。如螫伤后20分钟无症状者,可以放心。重者伤处一片潮红、肿胀、水疱形成,局部剧痛或搔痒,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痉挛、昏迷。有特异体质者对蜂毒过敏,可迅速发生颜面、眼睑肿胀,荨麻疹,喉头水肿,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过敏性休克现象,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亡。

救护措施:

1、不要紧张,保持镇静。

2、有毒刺入皮肤者,先拔去毒刺。

3、选用肥皂水、3%氨水、5~10%碳酸氢钠水、食盐水、糖水洗敷伤口。

4、新鲜人乳涂于伤处,每日数次。

5、玉露散或菊花叶捣烂敷贴。

6、黄蜂螫伤,可用食醋或鲜马齿苋洗净,挤汁涂抹。

7、大蒜或生姜捣烂取汁,涂敷患处。

8、选用鲜蒲公英、紫花地丁、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等,洗净捣烂,在伤口周围外敷。

9、距刺伤周围约2厘米处,涂一圈溶化的南通蛇药片,有解毒、止痛、消肿之功效。

10、老黄瓜汁涂患处,1日数次,又止疼又消肿。

11、韭菜30克,洗净、捣烂如泥,敷患处。

十五、毒蜘蛛、蜈蚣、蝎子

被一般的蜘蛛咬伤,只有伤口局部轻微的疼痛,不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是如果被红斑蛛咬伤却非同小可。红斑蛛,又叫黑寡妇,属节肢动物、蛛形纲、蜘蛛目、珠腹蛛科。因其第一对附肢上端部尖细的部位有螫牙,当其咬人时,能把人的皮肤刺伤,然后将毒腺中所分泌的毒液通过螫牙注入伤口,使人发生中毒。中毒表现为局部肿胀、苍白、皮疹、疼痛及肌肉痉挛。全身反应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流涎、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盗汗、手足痉挛、紫绀、血压增高等症状,严重者呼吸困难。腹部、腰部或背部肌肉僵直,极度烦躁不安,反射迟钝、瞳孔缩小或谵妄、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救护措施:

1、伤口局部处理:被红蜘蛛咬伤后,在伤口上方可绷止血带,每30分钟松开1次,约2分钟再绷上。若为躯体部位被咬伤,可用0.5%普鲁卡因作环形封闭。同时要扩大伤口(与毒蛇咬伤同),抽吸毒液,然后用石炭酸烧灼;伤口周围可用南通蛇药或半边莲敷贴。

2、全身治疗: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可加速毒物的排泄。注射前应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同时还可进行对症治疗,如镇痛、镇静、缓解肌肉痉挛等。

3、中药治疗:《万病回春记》载:“蜘蛛咬成疮,用雄黄3克,麝香少许、青黛1.5克,水调或涂患处立愈。

十六、蚂蚁、蚊虫叮咬

一般人被蚊子叮咬后,都会出现红肿、痒、痛等症状,清水或碱性水清洗伤口,如出现大面积皮肤过敏需进医院治疗。

十七、花粉过敏

在自然界,花粉是一种主要的致敏原。花粉中含有的油质和多糖物质被人吸入后,可被鼻腔黏膜的分泌物消化,随后释放出十多种抗体,如果这种抗体和入侵的花粉相遇,并大量积蓄,就会引起过敏。

要预防花粉过敏,就要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随便去闻花草;户外活动时带上脱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息斯敏等,若遇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时,应迅速离开此地,如症状较轻,可自行口服息斯敏或扑尔敏。一旦出现哮喘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十八、漆树、两面针和菇类

漆树会令皮肤过敏,两面针会剌伤手脚,野菇、野果、野菜都可能会有毒,误食会致命。

救护措施:

1、避免走入生长茂密的丛林中。

2、远足时应带上手套。

3、必要穿过丛林时,用手巾或衣物包裹头面,或外露的皮肤。

4、切勿用手接触漆树。

5、用手抓植物时,留意是否有针刺。

6、不可随便采摘野菇、野果或野菜食用。

7、接触漆树,引起皮肤敏感时,应立刻求医诊治。

8、误食野菇、野果或野菜中毒,应立即停止活动,最快速度求医诊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