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中医辩证论治

便秘中医辩证论治

学中医书馆

阅11525转1202019-01-03

分享收藏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时间不延长但排便困难的症状。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次,粪便量少且干结时称为便秘。但有少数人平素一贯是2~3天才大便1次,且大便性状正常,此种情况不应认为是便秘。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如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每天排便一次者约占60%,一天几次者30%,几天1次者10%。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对同一人而言,如大便由每天1次或每2天1次变为2天以上或更长时间始大便1次时,应视为便秘。对便秘患者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寻找发生便秘的原因。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系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与肺、肝、脾、肾关系密切。肺燥热移于大肠,使大肠传导失职而便秘;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大便难行;肝气不疏则郁,气郁化火,火邪伤津,肠道失润;肾精亏耗则肠津涩少,肾命火衰可使阴寒凝结、传导失职而便秘。大肠的传导,须赖津液懦润和阳气推动。胃腑津液充足、脾脏输布津液功能正常。津液下润肠道,肾阴不虚,精血充则津液足、肾阳充足、阳气运行、肺气正常宣降则大肠腑气血通。若气机失调,津液不足,则传导失常,腑气不通,而形成便秘。其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热盛伤津热盛津亏液耗,肠道失润,大便燥结为热秘。

2.气机郁滞忧思过度,或久卧久坐少动,或因外伤损及肠胃,致气机郁滞,通降失调,传导失职,糟粕停滞而便秘为气秘。

3.气血亏虚年老精血虚少,或产后失血过多,或病后气血未复,或房室劳倦、损伤气血阴精、血虚津亏则肠道失润、气虚则推动无力,均可造成便秘。

4.阴寒凝结常食生冷、过用苦寒、伐伤阳气、年老及病后阳气衰弱、脾肾阳虚、命门火衰、温煦无权、引起阴寒内盛,阳气不通、津液不润、糟粕不行而成冷秘之证。

  正常排便要求胃肠道通过顺利,能引起便意,发动排便。盆底既有平滑肌又有横纹肌需高度协作,方可起到保留粪便不致失禁和规律地排出粪便的作用。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经常处于收缩状态,使肛门关闭,盆底耻骨直肠肌、提肛肌维持一定张力,起提肛作用。睡醒和进餐后,结肠运动增强,粪便向结肠远段推进,引发便意,粪便抵达直肠、肛门内括约肌松弛、肛门外括约肌收缩,称为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直肠壁受到超过阈值的压力刺激,引起便意。这种冲动沿盆神经、腹下神经传至腰骰部脊髓再上升到丘脑和大脑皮层排便中枢。若环境允许排便,则耻骨直肠肌松弛,提肛肌旁侧部分收缩,盆底下降,粪便排出。若环境不允许排便,粪便退回乙状结肠。如经常抑制排便,会引起便意阈值上升,容易引起便秘。

【辩证施治】

中医古籍中有“实秘”、“虚秘”、“气秘”、“风秘”、“痰秘”、“冷秘”、“热秘”、“三焦秘”、“幽门秘”、“直肠结”、“脾约”之称,又称大便难、大便不通、大便秘涩。明张景岳承张仲景之说,将便秘依有火、无火而分为“阳结”、“阴结”二类,对指导临床有积极意义。辩证要点依舌质舌苔而辨虚实寒热,如有苔多实,无苔多虚,舌红无苔为津血枯,舌淡苔少为气弱血虚,苔白滑多寒,苔黄厚腻多为热。大便秘结腹胀拒按属实,大便秘结腹胀喜按属虚。实证,大便干结,经常3、5日一次或更长时间,临厕努责,干燥难下。属热邪壅盛者身热烦渴,口于口臭,喜冷饮,苔黄燥,脉滑实;气机郁滞者便秘胁痛,胀满不舒,嗳气纳差,苔黄腻,脉弦。虚,大便干燥,数日不行。气血虚者面色白,神疲气怯,头晕心悸,汗出气短,舌淡苔薄,脉虚弱;阴寒内结则腹中冷痛,喜热畏寒,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分,慢性便秘证主要有津液不足、气机郁滞、脾肾双虚三症。

  [津液不足]多由产后失血,发汗利小便或数下伤阴,恣饮酒浆,过食辛热,致肠道燥热,或感受风热燥火之邪,或伤寒热病伤津,或素体阳盛,饮水不足,血亏阴虚皆可导致肠道津液不足,失去对粪便后的濡润滑利,形成津液不足便秘证。该证特点是排出涩滞,粪块成块,色多褐黑,味臭量少,3~5日一行,伴有口臭唇疮,舌干口燥,头昏头痛,小便短赤,心烦易怒,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消瘦贫血,食少腹胀,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等。前人所谓阴虚、血虚、津竭、阳结便秘,最终皆导致津亏液损,因津液不足而粪结,故皆可归之于津液不足证。

[治法]滋阴养血

[方药]增液承气汤加减

  [气机郁滞]多由情志不舒,悲伤忧思,忽视定时排便,久卧少动或久卧病订,进食过少,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痔瘘、肛裂患者,久忍大便不泄,致通降失常,亦是形成本证的常见原因。本证的特点是“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虽不结燥,但排出困难,虽感腹胀,肛门下坠,但蹲厕后无粪便,或排不干净,或排出后仍感坠胀。伴有胸胁痞满,纳食减少,头重昏闷,倦怠身困,腹胀肠鸣,屁多,喛气,苔多薄腻,脉象弦大等。肺失清萧,胃失和降,肝失条达,脾失运化,俱能导致气机郁滞。湿困中焦,风中大肠,亦可使所化失于宣达,传导迟缓,而为便秘。前人所谓气秘、风秘、湿秘,多属此证。

[治则]顺气行滞,升清降浊

[方药]苏子降气汤 开上窍,通下窍,“提壶揭盖”以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前胡、厚朴、橘红、当归、甘草、肉桂或沉香)为主方,可加莱菔子、栝楼、枳壳、杏仁。前人多用六磨汤(槟榔、沉香、木香、乌药、枳壳、大黄)为主方,但方中大黄损伤津液,大便更秘;

[脾肾双虚]多由久服泻剂,苦寒作脾,房劳过度,精亏肾虚,致脾虚气弱传送推导无力,肾虚精耗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使粪便当出不能出而成。其特点是粪蓄肠间而无便意,虽有便意而努挣乏力,便出十分艰难,排时汗出短气,便后疲乏不堪。伴有头眩耳鸣,气喘心悸,腰酸背痛,腹胀喜暖,小便清长,纳呆食少,排便需长期依赖泻剂,不服泻剂就数日不行,舌淡苔厚腻,脉虚等症。

[治法]补益脾肾 培本通便

[方药]补中益气汤 方加当归尾,加肉苁蓉、威灵仙。肾阴虚中津亏可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怀牛膝、肉苁蓉、黑芝麻。肾阳虚气化失职可用济川煎加半硫丸。另方:肉苁蓉15g,怀牛膝10g,熟地黄、当归、白术各15g,威灵仙10g。本方双补脾肾,不燥不寒,以加强脾肾对在肠宣导运化,推动排便,故命名为运肠通便汤。对老年、久病、产衙及久服泻剂形成的脾肾双虚便秘有较好作用,故命名为运肠通便汤。对老年,久病、产后及久服泻剂形成的脾肾双虚便秘有较好作用,虚中夹实,腹胀结甚者可加莱菔子、厚朴各10g。脾肾阳虚,腹冷便结者,加韭莱子、葫芦巴各10g

  【中药成药】

  1.大黄清胃丸(《辽宁省药品标准》1975年)清热泻下,治胃肠实热便秘。

2.牛黄解毒丸(《中国基本中成药》) 苦寒辛凉、清热泻火,治胃肠燥热。

3.牛黄清胃丸(《中国基本中成药》)清三焦实火,泻肺胃实热。

4.新清宁片(《88卫药准字乙05号》) 用于内结实热便秘。

5.麻仁滋脾丸(《京卫药准字(80)1267号》)润肠通便,治燥热腹胀便秘。

6.麻仁润肠丸(《北京市药品标准》,1980年)润肠通便缓下,治虚人、老人、产妇便秘、习惯性便秘。

7.番泻叶冲剂(《91卫药准字乙一56号》)泻热行滞通便。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针刺或温针、或艾灸大肠俞、夭枢、支沟、长强、足三里、上巨虚等穴。

(0)

相关推荐

  • 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古代大肠号称: "监仓之官" "传导之府" 分广肠.空肠和直肠 对机体有重要之作用 现就其 经义四用 探析如下 1. 传导糟粕 排泄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猪胆汁

    原文: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导方 食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徽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 ...

  • 鼻衄中医辩证论治 第二千六百三十九期

    鼻衄,又称鼻出血,以鼻窍中出血为特征,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复杂,很多疾病均可出现鼻衄.鼻衄严重者可导致严重后果,如出血过多,就会出现贫血.虚脱,甚至死亡. 西医称本病为鼻出血,认为多与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 ...

  • 血压偏高是阳明不降还是太阴不升,中医辩证论治

    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就诊是因为近期血压偏高.小伙子一看就是那种富家子弟,虽然看上去不是特胖,但感觉还是浑身肥油油的,脖子上带一根大金链子,头发稀疏,面色潮红,就是那种红光满面的样子.想是终日肥甘厚味 ...

  • 特发性震颤中医辩证论治

    特发性震颤,用医疗器材是检查不出来的,数据的结果显示都是在正常的范围之内的,所以很多的治疗方法并没有什么效果.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只能看着病情恶化,却没有办法,不仅给患者的社会生活交际方面带来了影响 ...

  • 淋证中医辩证论治

    辨明淋证类别由于每种淋证都有不同的病机,其演变规律和治法也不尽相同,在此需要辨明淋证类别.辨识的要点是每种淋证的各自特征.起病急,症见发热,小便热赤,尿时热痛,小便频急症状明显. 一.辨证要点- 1. ...

  • 癥瘕中医辩证论治

    妇人胞中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甚或出血者.称为症瘕.症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症,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但就 ...

  • 小儿腹泻的中医辩证调治

    每到夏秋季节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以婴幼儿(6个月-2岁)腹泻的发病率最高.多数孩子最初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40℃,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微咳.咽部不适等.几乎所有患 ...

  •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中医辩证论治原则

    少数患者病久水湿潴留,浊邪上犯,脾肾阳衰,治当温阳散寒,通腑涤浊.临证常分以下7型论治. (1)风邪袭表,邪热内蕴:症见突然起病,两上下肢甚则少腹.臀部出现红色斑点,自觉经常瘙痒,继之斑点转为紫色,兼 ...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辩证论治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lflux gastri-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 ...

  • 中医辩证论治“抑郁症”——有什么依据吗?

    抑郁症属中医"郁病"范畴. 中医对郁病认识较早,虽没有专论,但对其描述多见于郁证.百合病.脏躁.不寐.癫证等疾病中. 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诸多论述.我们认为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