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练功视频

1.赵老师关于丹田资料之“气贯丹田”

问:什么叫做气贯丹田?气贯丹田的意义何在?

答:丹田两字,是气功中的术语,其位置在脐下一寸三分。丹道家总想在这个地方炼出一颗仙丹来,所以古人称此地为丹田。

气贯丹田是借助于呼吸时胸部感觉的力量向丹田部位冲击之意。丹田部位在下腹,呼吸之气无论如何是不会达到这个部位的,而是借助于呼吸时的感觉,在反应上与人体之正中央建立了一条冲向丹田部位的兴奋线。这种兴奋线完成后,就加强了意识对丹田部位的刺激力量。所以说气贯丹田是加强意识对丹田刺激的一种强化手段。

——摘自刘贵珍先生的《气功问答》刊于“气功精选”一书P11~12

2017年12月7日

2.论气沉丹田(节选)

【原文】

人是有生命的动物。外有五官四肢,内有五脏六腑,根据生理卫生的构造与人体的解剖,并无丹田这东西。仅腹部肠与肠相连之网膜中有一囊,而运动家之囊皮比一般人不独要厚,如以棒或拳击之,则能产生一种弹力,可以上下左右反抗之,我们所说的丹田,应该就是指此而言。这里正是吾人身体的中心点,一切原动力的根源。丹田虽不如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胃、胆、膀胱等之有东西可寻,而不可捉摸;但在意念上人可以口为媒介用丹田发音,以耳为媒介用丹田去听,以眼为媒介用丹田去视,以手为媒介用丹田去握,以足为媒介用丹田去行;你将丹田之力放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动作便有力而灵活。丹田的运动,诚说得上是“真空妙有”。

(摘自台湾太极拳大家张肇平先生所著《论太极拳》一书中《论气沉丹田》节P234~235)(全文完)

2017年11月21日

3.气沉丹田的功效㈠

儒、佛、道都讲求静坐,独道家在极静中必集中一切于丹田,复运用丹田之力使身体各部分健壮,如从生理学与医学去研究,道家这种举全身之力而聚注于丹田的内脏运动,对于人身之健康的确是具有效果,如果不得其法,很可能引起小肠脱出及其他之毛病,如果得其窍要,则有不可思议之功能。静坐或打太极拳,老师要求姿势正确,因为姿势不正,呼吸不能深沉丹田,便会发生力的凝滞,其最明显的象征,便是足冷腰冷而头热。一般人之所以学儒家、佛家的静坐,以其比较温和,虽不得法亦不会出毛病。我以为道法自然,无论静坐与打拳,只要合乎自然,就有功效。盖静坐为静功,打拳为动功,无论静功与动功,都不能离开呼吸。有呼吸,就要做到细、长、慢、匀,深入丹田,所以有了功夫的人,静坐时打拳时固然要气沉丹田,非静坐时非打拳时还是要气沉丹田的。夫为是,则是静亦动,动亦动,内外都动,无有不动,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动,不息,就是是生生不已,就是道。是以气沉丹田,是一种精神摄生,其效益甚多。(第一小节全文完)

2017年11月25日

4.气沉丹田的功效㈡

1.肺的容积扩大

普通人呼吸,一分钟十七八下。气沉丹田的人,一分钟一二次,因其呼吸气量多,肺的容积便扩大,由于呼吸使肺自上下运动,横隔膜向下伸展,从而无形中又扩大了胸部的容积。

2.心的活动旺盛

人身上有随意肌与不随意肌,心脏属不随意肌,不能以人的意力而使之活动,但气沉丹田,使横隔膜上下伸缩,增进心脏活动机能,血液循环旺盛。

3.促进肝的活动

人体全身循环的血液总量,约有二升。另有三升左右的血液在肝脏中滞留,气沉丹田之后,由于丹田之力,使停留于肝脏的血液也能活跃循环,使全身循环的血液总量无形中又增加了七分之一强。

4.促进胃肠活动

行深呼吸时,横隔膜尽量向上下伸缩,促进胃不随意肌的发达和活跃,使胃壁富有伸缩弹力,无胃扩张之患。又促使肠的蠕动,帮助食物移行,使肠彻底吸收营养,大便畅通,无便秘之虞。

5.腹的间口扩张

腹的间口,指由鸠尾至耻骨缝合的处所言。腰实,脊柱垂直,可使腹的间口扩张,腹内脏器便可毫无阻碍地活动,所以静坐或练拳,均必须以意力而着力于腰,才能显现其奇妙。

6.控制生殖机能

世界上寿命最高的人,其生殖腺机能强而大。气沉丹田以后,便应导之化之。所谓贯通三焦,调和任督,循环往复,恍兮惚兮。乃到气贯周身,则可控制生殖机能,可收可放,可缩可伸,是保持元气的最好方法,是维系两性幸福人生的最高法宝。

7.可以变化气质

气沉丹田有了成就的人,可以改造他的性格,变化他的气质,遇顺境而不骄,处逆境而不屈,热情奋斗,果敢有为,吃苦耐劳,救人济世,无憎无恨,无欲无贪,变成一种和平勇敢正直无私的人。

8.可以治病强身

气沉丹田是以意调息的深呼吸运动,是训练高级神经中枢和呼吸中枢,大量摄氧排碳,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淋巴的新陈代谢,训练神经系统的灵活,改善泌尿系统功能,可以治愈很多慢性病,增强体质。

(全文完)2017年11月25日

5.《郑子太极拳十三篇》卷上

永嘉郑曼青著

专气致柔第三

太极拳之特长者,乃气沉丹田也。气沉丹田,即老氏所谓“专气致柔”之着手功夫。所谓:“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也”。可见摄生之道,致柔而已。欲致柔,务先专气。专气以止于至善之地者,丹田也。气能沉于丹田,即《易》所谓:水火既济,坎离相交。☵☲者,即坎离也。离心火,炎上;坎肾水,润下。背道而驰,性各刚强,与柔弱正复相反。人之腹中水独多,居十之七;火二,君相而已。《易》后天卦,离为君火,即心火,为实火也;《内经》命门火,即相火,为虚火也。五脏六腑以及周身,因君相二火之煽拂,无一处非火之所不能到。火盛则病。国医所谓某处“有火”,西医所谓某处“发炎”,可见火虽散乎周身,亦不减水之力之聚也。如人身缺少水分,则便干枯,缺少火力,则消化不良。水火既不可缺,又不可过于刚强。若任其性,炎上润下,即《易》所谓坎☵离☲未济,其能耐久长之用乎?老氏读《易》得间,师其意曰:“专气致柔”。即气沉丹田与心相守之法。丹田者,丹灶也。心在灶中,水在上。是以火温水,不致就下为患,反得化气之妙用;水在上,火在下,是以水济火,不致炎上为害,反得温养之化工。谓之坎离既济。坎离既济,则专气致柔之功成矣!不令水火背道而驰矣!

或曰:“水火既济,则知之矣,何用专气方能致柔”?

曰:专气之用莫大焉,姑约言其尤者:

一,丹田者,不过若一气囊耳,如气不沉丹田,则囊瘪而不开。然虽有丹田不能用也,纵欲以心火相运,注乎丹田,亦不可得也。

二、心若不以气相依,则渺茫无所注其心力,又安知其能到丹田与否?是以专气沉于丹田,尤须与心相守,方可致柔矣。

《太极拳论》所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周身”之类,无一非气沉丹田,而后可以言运气行气之功也。此专气作用之一斑也。

曰:“专气,则知之矣,对于身体裨益之究竟,又何如”?

曰:老氏已自解之焉,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婴儿者,人类之苗种也。生生之意未已,是以柔而且弱,亦犹草木之萌芽矣。及其壮而至于老,不复有生生之意,则刚强矣。若木强而易折,去死不远,以去死不远之人,其复能婴儿乎?婴儿之体,浑一纯阳而已。纯阳即气旺,气旺则血足。气旺血足,则筋柔。筋柔者,婴儿之特征也;以去死不远之人,犹有还童之望者,专气致柔而已。挽狂澜于既倒,续慧命之将绝,亦不出乎水火既济之功而已。

余是以论其究竟,在太极拳开卷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终之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则可以知之矣。鼓荡即以我之气与空气相摩荡,则有进乎运气行气。气遍周身矣。神敛更有进乎专气之功矣。专气之至,能达乎炼精化气。炼精化气,未能达乎浑一纯阳之候。至于“意在精神不在气”,无气则纯刚,至矣,尽矣,太极拳可达乎浑一纯阳之候矣!与老氏专气致柔之说相终始。能如是,则祛病延年之说,抑亦末矣。

(全文完)打印2017年11月26日19:39:49

6.丹田的位置和作用

问:丹田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

答:丹田在何处,说法不一。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有的说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人认为中丹田在脐上,又称“祖窍”;也有人说巨阙穴为中丹田,又名灵台;下丹田为足掌心之涌泉,其说不一。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气一线不亡”的说法。

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主管意识活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做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怕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命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和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道家谓人身脐下三寸为丹田,是男子之精囊、女子之子宫所在,可为修内丹之地,故名丹田。《黄庭外景经》云:“丹田之中精气微”。《抱朴子˙地真篇》云:“脐下为下丹田,在心下为中丹田,在两眉间为上丹田”。陈撄宁谓:“在脐内空处,即黄庭也”。《黄庭经讲义》载:中医泛指脐下石门、气海、关元、中极四个穴位,后至命门,都属于丹田范围。

(全文完)

赵济夫摘抄于  2017年12月1日

7.胎息根旨要诀

作者:唐代幻真和尚

古修胎息者,寻其所著,皆未达于玄门,据其文字所陈,悉皆互有得失。或云:无气是胎,闭气不喘是息。各执一门,未有所趣,迷误后学,疑惑益滋,而修生之人,性命已殆,足可悲哉!余今所得,实为简易,将来学人,保而深惜。夫云服气,即胎息之妙用也。切在分析内、外气,及在脏腑之气,统一身之所生,不可得而知也。此气须日日生之。凡粗气在荣卫之中,为喘鸣之气。气本粗者命促,气本细者命长。众气在脏腑之内,为运动之气。此两者并非修服之气。其胎息者,是天地阴阳二气,初结精之气,气结而为形,形既成立,则精气先凝为双瞳子。双瞳子者,即父之精气,号为纯阳之精,故能鉴视万物。又受母之阴气,而成玄牝者,即口鼻也。是知形为受气之本,气为成形之根,则此二气为形之根蒂者也。根蒂既成,则能随母呼吸绵绵,十月胎体成而生,故修养者效之。夫云复其根本,此胎息之要也。古皆云:气海者,为气之根本。此说非也。为不知其所止,是以复之无益。古仙皆口口相授,非著于文字之中,盖欲贻其同志。所谓根本者,正对脐第十九椎,两脊相夹脊中空处,膀胱下近脊是也,名曰命蒂,亦曰命门,亦曰命根,亦曰精室,男子以藏精,女子以月水,此则长生气之根本也。今之所复其根本,修其所生,斯者形中母子,何不守之。夫气为母而神为子,气则精液也。气无形质,随精液以上下,但先立形,则因形而住气,为其母而子不舍母,则依母而住,神气住形中,故能住世长生久视。故修身之人,常令神与气合,子母相守,自然玄牝无出入息也。庄周云:真人息以踵。言其息深深也。老子经云:深根固蒂,是为复命。此乃命门元气根本之旨也。将来君子,勿得轻泄耳。

{按}此诀认为胎息之根本在命门,不在气海,其实练功所指之命门或气海,均为下丹田。《针灸甲乙经》云:“命门,一名属累,在十四椎节下,督脉气所发”,“气海,一名脖胦,一名下肓,在脐下一寸五分,任脉气所发”。任脉统任全身之阴脉,督脉总督全身之阳脉,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气功通周天,即是打通任脉与督脉,形成循环。医家所说之命门,从背部而入取其穴;气海,从腹部而入取其穴;而气海与命门之中间,正是下丹田的位置,所以道家又有“规中”等名称。或称气海,或称命门者,借穴位名以指代下丹田而已,切勿拘执。(全文完)

注:1.这里一说“正对脐第十九椎”“十四椎节下”,均为腰二椎下命门穴。加颈椎为十九,不加为十四。

2.这里肯定了丹田和命门为一物——下丹田。即在二穴中间。

3.脖胦指肚脐

赵济夫2017年12月2日读《中国气功大成》杂志“胎息根旨要诀”一文

(以上文章由王玉春整理)

赵老师练功视频(由魏合心提供)


20171208.清风侠影收集整理于阳泉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