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武装力量
蒙古贵族得天下主要依靠武力,治天下当然也离不开武力,由一个人数很少的相对落后的民族统治人数众多的先进民族,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作后盾,这种统治恐怕连一天也难以维持。但元朝统一后,蒙古的军事制度也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发生了很大变化。
成吉思汗夺取天下,主要依靠蒙古的千户军和怯薛军,后来又吸收与组成了被征服的各民族的军队: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但从军队的职守来讲,仍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侍卫军;一类是镇戍军。
突厥—蒙古语宿卫,汉语音译为怯薛,因此成吉思汗时的中军护卫又称怯薛军。由于怯薛军分四班轮番入值,习惯上称为四怯薛。其中的护卫人员称怯薛歹,复数作怯薛丹。正在执行任务的护卫人员叫怯薛者,从事宫廷服役的怯薛歹称为怯薛执事。
怯薛军
选择怯薛歹的范围是从万户官、千户官、百户官、十户官及自由民的儿子中挑选,这说明成吉思汗十分注意怯薛歹的出身成分,规定主要从各级那颜贵族及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自由民中选择,目的是保证这支队伍的政治可靠性。
选择的标准则是有技艺、身强体壮、身材端好,适合到大汗跟前工作的人,目的是挑选能征善战的精锐,借以增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成吉思汗还规定,这些怯薛歹不仅本人被编入怯薛军,还规定要根据出身的不同,分别带弟弟一人,伴当若干人。这些怯薛歹的弟弟与其兄长一起入卫,大概带有见习的性质,作为一支后备力量。而怯薛歹的伴当则只能充当随从和后勤人员,这样一来,中央怯薛军的人数实际上已不是一万人,而是达数万人之多。
忽必烈时期的怯薛还依照成吉思汗时的制度,至元二十一年(1284)时的四怯薛是也可怯薛、忽都答儿怯薛、怗古迭儿怯薛、月赤察儿怯薛。四大怯薛人数有一万二千左右。
成吉思汗规定,怯薛军的主要职责有三个:一是护卫大汗的金帐。二是战时在前为勇士,充当大汗亲自统率的亲军。三是分管汗廷的各种事务。可以说,成吉思汗建立的大中军既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备武装,又是一个分管中央日常事务的行政组织,它已发展成为蒙古国家中枢的庞大的统治机构。
怯薛军中的宿卫人员可以说是成吉思汗的心腹,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因此成吉思汗十分重视宿卫人员,并特别发下一道诏旨说:我若不亲征,宿卫不能离开我出征。尚有人违旨,嫉妒宿卫令其出征,则要向管军的问罪。有人问,为什么不让宿卫出征呢?因为宿卫是保卫我的大扎撒令的人。他们放鹰行猎时共受辛劳,让他们管理宫室。移徙时,住时,又掌管车辆。夜间在我身边宿卫,这本身就是很重的任务;执掌房车大营的移徙、安置,这件事也不容易。正因为他们有如此种种繁重的任务,所以才不让他们离开我出征。
史学界认为成吉思汗直接掌握着这样一支最强悍的亲信军队,可以大大加强大汗的权力,保卫大汗的安全,借以制约任何一个在外的诸王和那颜贵族。同时,这又是一种“质子”制度,各级那颜的子弟被征入护卫军,等于是充当“质子”,它有助于成吉思汗更牢固地控制各级那颜,使他们效忠于自己;使他们将自己子弟的安危与大汗的安危联系在一起考虑,更乐于为保卫中央效力。
同时,怯薛军又是成吉思汗培养各级首领的一个大学校,对各级贵族子弟也有很大吸引力。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氏族贵族相互争战之后,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以维护最高的汗权,对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
忽必烈以前,怯薛还兼有行政的职能,自从忽必烈建立了元朝,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负责行政和军事以后,怯薛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宫廷服侍与宿卫,然而,少数备受信任的怯薛仍然可以参与朝廷大事的决策。
除怯薛军外,忽必烈还专门建立了一支保卫中央的侍卫军,最初名为武卫军,中统元年(1260)仿照金朝禁军制度设立,士兵来源于汉地的世侯,将士逐步增加到3万人。
至元元年(1264)十月,将武卫军改编为左右翼侍卫亲军,设立都指挥使统领。征兵的范围扩大到辽东、辽西女真及高丽、契丹等族,人数也达到4万余。至元八年(1271)七月,忽必烈把左右翼侍卫亲军扩大为左、右、中三卫侍卫亲军都指挥司,士兵的来源又增加了蒙古族、阿速人、钦察人和南宋的降军。
至元十六年(1279)后,全国统一,忽必烈把侍卫亲军改组成为两大集团:一是以汉人、南人为主的五卫侍卫亲军,即所谓前卫、后卫、中卫、右卫、左卫,共五卫军。其性质与历代王朝的中央禁军类似,五卫军新增加的两万人主要是南方的新附军;一是由蒙古卫和从西域来的各族人组建的侍卫亲军,其中有唐兀卫、钦察卫、康居卫、斡罗思卫、阿速卫等。蒙古卫始设于至元十七年(1280)八月;唐兀卫,又称河西军,由原来的西夏遗民组成,开始属于蒙古军队,后由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来统领;钦察卫始设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是依照唐兀卫的例子设置的。
侍卫军的总人数达到8万左右,共有12卫。兵员的构成、番值、管理、职能等方面已经与怯薛军大为不同,而和中原王朝的禁卫军十分相似:其管理制度是蒙古、金朝制度的合二为一,长官仿照金朝体制设立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其下设立千户、百户、十户,又是蒙古军队的传统,其上隶属于枢密院。
怯薛军与侍卫亲军虽然都是中央宿卫军队,但在职能、隶属关系和兵员征集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从职能上讲,怯薛负责皇帝的安全,掌管宫城和斡耳朵的防卫,一般不外出作战。侍卫亲军则要负责元朝两个都城大都、上都的安全和心腹地区的镇戍,又是朝廷居重驭轻的常备精锐部队,随时可以派出去镇压地方的起义和抵御外来的侵扰。
从隶属关系上说,怯薛由怯薛长掌管,直接听命于皇帝。侍卫亲军由各卫都指挥使司掌管,除去东宫、后宫侍卫外,均隶属于专掌军政的枢密院之下。
在兵员征集上的差异更为明显,怯薛主要来自蒙古各部,侍卫亲军则不仅来自中原、江南的探马赤军、汉军的新附军,原来附籍在蒙古军中的色目人和流亡的蒙古子女,亦是重要的来源。按照元廷的规定,充当侍卫亲军的必须是各军中的精锐士兵,因此侍卫亲军成为元军中的中坚力量,取代了蒙古国时期怯薛作为全军'大中军’的军事地位。”正因为侍卫亲军武器精良,粮草充足,战斗力强,成为守卫大都,镇戍心腹地区,征伐敌人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在以后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这些军队起了关键作用,在元朝末年镇压农民起义时,这些军队也曾成为作战的主力。
参考资料
蒙古兵制
蒙元帝国
忽必烈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