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339

吹口散
【方源】:《证治准绳》
【组成】:黄莲、青黛、孩儿茶、冰片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吹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敛疳。
【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壅阻咽喉之症。方用黄莲、青黛、清热解毒,配以儿茶收湿敛疮,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为其辩证要点。
【附方】:》《包氏喉症家宝》吹口散,由石膏、人中白、青黛、薄荷、黄柏、硼砂、梅片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消炎退翳丸
【方源】:《中医临床集锦》
【组成】:蒺藜、谷精草、蒲公英、柴胡、黄芩、草决明各1000克,木贼草、夜明砂、望月砂、香附、赤芍、当归、红花、桃仁、玄参各500克,枳壳、炮穿山甲、川芎、栀仁各250克,蛇蜕15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3次。
【功效】:散风活血,清热明目。
【主治】:目赤肿痛,角膜云翳(角膜溃疡)
【方解】:方中蒺藜祛风清热;配合当归、赤芍、桃红、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可消肿止痛。笔者临床体会,本方亦可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所致的突眼症。对于改善畏光流泪、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黄莲西瓜霜眼药水
【方源】:《简明中医眼科血》
【组成】:硫酸黄莲素0.5克,西瓜霜(或皮硝)5克,月石(即硼砂)0.2克,硝苯汞0.002克,蒸馏水100毫升。
【用法】:配制成眼药水,每日滴眼3次。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明目。
【主治】:急性结膜炎、沙眼等。
【方解】:方肿黄莲素、西瓜霜可清热解毒,配以月石、硝苯汞可散风明目。本方用于病毒性结膜炎有较好的效果。
沐浴方
【方源】:《慈禧太后医方选议》
【组成】:谷精草、茵陈、石决明、桑枝、白菊花各36克,木瓜、桑叶、青皮各45克。
【用法】:共为粗渣,盛布袋内,熬水浴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防治皮肤病。
【方解】:方中谷精草、茵陈均可清热利湿解毒;配合桑枝、白菊花等品清泄肺热。实验证明谷精草对绿脓杆菌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大黑虎丹
【处方】 蛤蚧3对(微炒),虾蟆1枚(涂酥炙令赤),丹砂5铢(细研),金箔5片(研),银箔5片(研),白鲜皮3钱,苦参3钱,蛇蜕皮1两(微炙),白狗粪1分(微炒),皮巾子6钱(3年者,炙令黄),金刚子3钱,乌驴蹄3钱(炙黄),硫黄1钱(细研),雄黄1分(细研),天灵盖1分(涂酥炙令微赤),麝香1两(细研),沉香1分,甲香3铢(微炙),乳香3钱,夜明砂6钱(雄者,两头尖),人中白1分。
【制法】 上为末,更都研令匀,用猪胆汁并软饭和捣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传尸复连,及一切劳证,不问冷热大小。
【用法用量】 每服药,先以新汲水1盏,入少许麝香、砂糖,以药10丸,浸于露下,来旦,先用煎茅香汤浴后,吃淡面1小盏子,便吃药。服了,以衣被厚盖卧,直候汗出。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一
大黑膏
【处方】 乌头半两,芎半两,雄黄半两,胡粉半两,木防己半两,升麻半两,黄连半两,雌黄半两,藜芦半两,矾石半两,杏仁(去皮尖)40枚,巴豆40枚,黄柏1分,松脂如鸡子大,乱发如鸡子大。
【制法】 上为末,以猪脂2升合药煎乱发消尽,膏成。
【功能主治】 疾风,遍体生疮,脓血溃坏。
【用法用量】 用涂疮上,每日3敷,先以盐汤洗,然后涂之;若患人眉睫坠落不生者,服药后经100日外,即以铁浆洗其眉睫处所,1日3度洗之。生毛则速出1大彻,眉睫如本,与不患时同也。
【摘录】 《千金翼》卷二十一引《耆婆恶病论》
痉,因汗下太过,阳虚阴盛,复感邪而畏寒莫解者
大和中饮
【处方】 熟地2-3钱,白术2-3钱,当归2-3钱,人参随便,山药1钱半,甘草(炙)1钱,柴胡1-2钱,麻黄1-2钱,肉桂1-2钱,白芍(酒炒)1钱,生姜1钱半。
【功能主治】 痉,因汗下太过,阳虚阴盛,复感邪而畏寒莫解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如汗甚,去麻黄,加黄耆2钱;如寒甚,加附子1-2钱。
【摘录】 《会约》卷十二
紫云风丸
【方源】:《疡科选粹》
【组成】:何首乌125克,五加皮、僵蚕、苦参、当归、全蝎各45克,牛蒡子、羌活、独活、白芷、细辛、生地、汉防己、黄莲、白芍、蝉蜕、防风、荆芥、苍术各3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日服2次。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润燥。
【主治】:神经性皮炎(顽癣),慢性湿疹(顽湿疡),牛皮癣,皮肤瘙痒症(瘾疹)。
【方解】:方中僵蚕、何首乌、全蝎、当归配合使用可养血疏风止痒;五加皮、苦参、羌活、独活合用可祛湿润燥。本方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消风散
【方源】:《和剂局方》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川芎、僵蚕、藿香、茯苓、党参各9克,陈皮、厚朴各6克,蝉蜕、炙甘草各4.5克。
【用法】:原研末为散,现均用汤剂,水煎服。
【功效】:消风解表,益气和中。
【主治】:外感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休,复感风邪则发,发则头目昏痛,鼻塞身重。
【方解】:方中荆芥、防风可疏风解表;茯苓、党参、甘草合用可益气和中以助解表之功。本方又可治风湿,皮肤顽麻,湿疹而多水,风疹瘙痒而色白,头痒而多头屑者。如有热象,加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腹痛,加川楝子、木香、延胡索;便秘,加大黄、枳实;有湿,加苍术、苦参、土茯苓。常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附方】:消风散《外科正宗》,当归、胡麻仁、荆芥、防风、蝉蜕、生地、苦参、牛蒡子、苍术、知母、石膏各3克,甘草、木通各1.5克。水煎服。用于风热型荨麻疹、接触性皮炎。
荆防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组成】:荆芥、防风、黄柏、苦参、黄芩、白藓皮各9克,生石膏30克,连翘12克,蝉蜕、甘草各6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全身性丘疹样皮疹属于风热者。症见口干,怕热,热在痒重,心烦不安,舌苔黄白,脉濡或浮滑。
【方解】:方中荆芥、防风、石膏、蝉蜕等品可祛风解表止痒;苦参、黄白、白藓皮均可利湿解毒。临床上本方可用于治疗泛发性急性皮炎,包括丘疹状湿疹、屈侧湿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急性丘疹状荨麻疹、婴儿湿疹及急性瘙痒等。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9克。注意:本方寒凉药多,脾胃虚寒者慎用。
饮食留滞,积聚
大和中饮
【处方】 陈皮3~6克 枳实3克 砂仁1.5克 山楂6克 麦芽6克 厚朴4,5克 泽泻4.5克
【功能主治】 主饮食留滞,积聚。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10~240毫升,空腹时温服。
胀甚者,加白芥子;胃寒无火或恶心者,加干姜3~6克;疼痛者,加木香、乌药、香附;多痰者,加半夏。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大和中丸
【处方】 木香半两,沉香半两,枳实半两,槟榔半两,蓬术半两,宿砂半两,青皮半两,陈皮半两,木通半两,当归半两,黄芩半两,三棱半两,猪牙皂角半两,白豆蔻半两,郁李仁半两,黄连半两,牵牛(头末)1两,大黄2两,黄柏1两半,香附1两半。
【制法】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食伤气滞。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温水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九引《新效方》
大和散
【处方】 熟干地黄(洗)、当归(洗,焙)、人参(去芦头)、地骨皮、赤芍药、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 小儿疮疱,及伤寒时气,病后余邪不解,翕翕发热,潮热往来,嗜卧,烦躁闷乱。
【用法用量】 方中熟干地黄,《普济方》作“生地黄”。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气血两燔方
【方源】:天津市中医院方
【组成】:生地、生石膏、茅根各30克,元参、白芍、知母、粳米各9克,升麻3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凉血清热,透疹祛风。
【主治】:急性全身性红斑或紫红斑。症见口渴发热,心烦不安,出汗,尿赤,舌质绛红、苔白粗糙,脉洪滑或滑数。
【方解】:方中生地、石膏可清热凉血;配合白芍、升麻祛风透疹。本方可用于治疗全身性红斑性皮肤病。包括药物性皮炎(猩红热样,麻疹样红斑等)、斑疹伤寒、猩红热和麻疹。若遇重症,可再加广牛角0.9克(冲服)。
加减胃苓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组成】:桂枝、苍术、白术各6克,半夏、陈皮、泽泻、猪苓、茯苓、栀子各9克,黄芩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除湿,祛寒止痒。
【主治】:全身渗出性或浮肿性皮损属脾胃寒湿者。症见胃冷,口干不欲饮,迁延难愈,腹胀便稀,舌淡,苔白,脉濡或滑而少力。
【方解】:方中苍术、白术、茯苓配合使用可健脾除湿;桂枝可祛寒止痒。若畏寒重,加熟附子9克。本方可用于治疗全身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包括泛发性湿疹、痒疹、赫(He-bra)氏红糠疹,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等。
永安止痒汤
【方源】:山西中医学院方
【组成】:麻黄、僵蚕、防风、荆芥、薄荷、甘草各6克,苍术、桃仁、红花、归尾、赤芍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活血,利湿止痒。
【主治】:瘙痒性皮炎、怕冷,久治不愈,属血瘀兼风症者。症见全身瘙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滑有力。
【方解】:方中麻黄、僵蚕、防风可祛风解表止痒;配合桃仁、红花、归尾等以养血活血止痒。若便秘,加大黄;血瘀甚,加丹参、炮山甲等。本方可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痒疹等。
止痒外洗方
【方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豨签草、苦参个30克,地肤子15克,明矾9克。
【用法】:煎水洗患处,每次洗10~15分钟。
【功效】:燥湿止痒。
【主治】:阴囊、肛门、女阴瘙痒症。
【方解】:阴部瘙痒诸症,多为湿热下注所致,故本方以豨签草、苦参、地肤子等清热利湿、祛风、收敛止痒的药物组成,用之确可速效。
大诃黎勒丸
【处方】 诃黎勒皮4两,藿香2两,肉豆蔻8颗。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栗大。
【功能主治】 老人、小儿吐泻胃逆,心腹胀满,霍乱恐迫。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饮服,不拘时候。小儿量岁1丸,分3-4服,姜汤、米饮送下更妙。
【摘录】 《元和纪用经》
大海藻汤
【处方】 海藻(洗去咸,焙)1两,芫花(炒焦)1两,猪苓(去黑皮)1两,连翘1两,泽漆(炒)1两,郁李仁(去皮尖双仁,研)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白蒺藜(炒)1两,藁本(去苗土)半两,昆布(洗去咸,焙)半两,大戟(炒)半两,防己半两,葶苈(炒)半两,朴消半两,甘遂(炒)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槟榔(煨,锉)7枚。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十种水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1日3次。以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大果蜜汤
【处方】 生地1钱,当归身1钱,独活1钱,吴茱萸(炒)1钱,白芍(酒炒)1钱,干姜(炒)1钱,炙草1钱,桂心1钱,小草1钱,细辛5分。
【功能主治】 宿寒内伏,因产后虚寒血凝,上冲心之脉络而心痛者。
【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摘录】 《万氏女科》卷三
阴痒外洗方
【方源】:《何任医案选》
【组成】:蛇床子30克,野菊花15克,苦参片15克。
【用法】:水煎,外洗患部。
【功效】:化湿杀虫止痒。
【主治】:妇女阴痒等。
【方解】:方中蛇床子、苦参、野菊花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湿杀虫止痒之功。本方最大特点是具有杀虫功能,即有一定的抑菌的效果。临床运用时,可根据患者不同表现,酌情配合内服药。
通腑祛风汤
【方源】:蓝云祥经验方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大黄(后下)、炒枳壳、薤白、荆芥、防风、白芷各9克,赤芍、蝉蜕各12克,白蒺藜15克,苦参18克,全栝楼24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通腑泻热,祛风止痒。
【主治】:顽固性荨麻疹,病属肠胃实热者。风疹块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多发于外感之后。常由胃痛,纳差,便秘,脉沉稍数,舌苔薄黄。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生大黄等药可清热活血;荆芥、防风、蝉蜕、白蒺藜可疏风止痒;苦参杀虫止痒。本方所治属于胃肠积滞,湿热内蕴,发于肌肤以成痒疹之症。本方用通腑泄热,祛风除湿止痒法治疗,对于顽疹、癣、皮肤瘙痒症伴有大便秘结者,用之有良效。
鸡鸣散
【方源】:《证治准绳》
【组成】:槟榔7枚,陈皮、木瓜各30克,吴茱萸6克,紫苏9克,桔梗、生姜(连皮)各15克。
【用法】:共为粗末。水煎,分3次服。现代多用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列酌减。
【功效】:宣散湿邪,下气降浊。
【主治】:湿脚气。症见足腿肿重无力,行动不便,或麻木冷痛,以及风湿流注,脚痛不可着第,下肢浮肿者。
【方解】:方中陈皮、木瓜可宣散湿邪;紫苏、桔梗下气降浊。脚气有干、湿之分,湿脚气又有风湿、寒湿、湿热之别。本方是治寒湿、风湿脚气的主要方剂,但以寒湿脚气初起者效果为好。若见自汗、恶风、脉浮等风湿偏胜者,加桂枝、防风;无汗、身痛、脉沉属寒湿偏胜者,加肉桂、附子;寒湿脚气冲心,心悸、胸闷者,可去紫苏、陈皮、桔梗,加沉香、肉桂、附子、制半夏,或加服黑锡丹3克,以温降逆气。
【按语】:近年来用本方治疗丝虫病(象皮肿)有较好效果。注意:干脚气、湿热脚气不宜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