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华||千年鹿苑 浴火涅槃

2021年第062期||总第691期

艺海风│691期

在废墟上兴修一座建筑,在当今时代,这并不很难;而在人心的废墟上重建信仰,却是困难重重。但佛家说,只要发下宏愿,那么,普利一切众生的善愿,都会得到圆满。

鹿苑寺鸟瞰(效果图)

千年鹿苑  浴火涅槃

王长华

始建于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的浙江绍兴嵊州鹿苑寺,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嵊州第一峰”西白山南麓的长乐镇联塘村西北方,距今已有1596年的历史。
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在南朝的宋、齐、梁、陈时期,由于南、北对立,统治集团彼此争权夺利,战争连绵不断,政权更替频繁,赋税、徭役、兵役一朝比一朝沉重。南北政权长期分离战乱,人民饱尝生命的无常短促与颠沛流离,试图在宗教中寻找内心的安宁。于是,佛教便在南方迅猛地发展起来,佛寺到处林立,僧、尼成千上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就是用这样的诗句,来概括当时佛教兴盛的图景!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首任所长任继愈先生指出,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民族大融和时期。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各民族团结、融和,对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和发挥过积极作用。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天台宗高僧在西白山开山建寺,建造了后来名震江南的宝刹——鹿苑寺。

鹿苑寺所在地林幽谷深,雨后瀑布声如雷鸣  王长华  摄

千年名刹  名播江南

据史籍记载,历史上,中国有四大鹿苑名寺。其中,以嵊州鹿苑寺为始,建于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距今已有1596年的历史。其后,有建于公元505年的河南项城鹿苑寺,建于公元998年的浙江嘉兴鹿苑寺,建于公元1225年的湖北远安鹿苑寺。嵊州鹿苑寺的建造年代,正是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期间。刘义隆本是宋武帝刘裕的第三子,他是在大臣徐羨之、檀道济、谢晦等人发动政变,废除少帝之后上台的。即位以后,他大力崇倡佛教,兴建佛寺,修建的天竺寺、报恩寺等,都极其宏大华丽。
嵊州,在秦汉时已建县,称为“剡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北宋时始名嵊县。嵊县在六朝时是古会稽(省级地域)所领之地,会稽的佛教起源很早,相传汉末时,安清就到过这里。安清,字世高,为安息国(亚洲西部的古国)太子,聪明好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敬奉佛门戒律,博览、通晓佛教经典。国王去世后,安清继承王位,但他并不开心,在服孝期满后,将王位让给叔父便出家修行去了。随即游历各地,弘法利生,于东汉恒帝(公元147年~167年在位)初年,来到汉地,开始讲经说法,翻译佛经,曾翻译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等。东晋及南朝著名僧人竺潜(字法深)、支遁(字道林)、于法兰、竺法崇都曾隐居剡山,因而,风景秀美的剡山也成了佛寺荟萃之地。《剡录·山水志》说:“剡山之奇深重复,皆聚乎西。其西曰太白山、小白山,峻极崔嵬,吐云含景……”西白山古称太白山,位于嵊州西部,西与诸暨、东阳接壤,为会稽山脉第二主峰,海拔1096米,乃剡溪之发源地。境内群山连绵,层峦叠翠,林壑古道纵横,更有白山顶峰、白玉尖两大高山湿地,自然生态极美。西白山多佛道仙踪,自三国时起,名士大德便往来不绝。

嵊县地方志《剡录》中对于鹿苑寺的记载

据南宋高似孙所撰的《剡录》(公元1214年成书)记载,鹿苑寺分为上鹿苑寺和下鹿苑寺,均位于西白山南麓,下鹿苑寺始建于南朝宋元嘉二年,时号为“灵鹫寺”,北宋治平元年改名为“下鹿苑寺”;上鹿苑寺始建于南朝宋元嘉七年,为姚圣姑所建比丘尼道场,时号为“披云寺”,北宋时改名为“上鹿苑寺”。上下鹿苑寺景致独特,三面环山,背有飞瀑,下有清潭,流水入寺,回廊曲折,小桥相连。寺周古木环绕,高耸入云,有隐天阁可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又有玉虹亭可观飞瀑,目睹秀丽风光,纵有俗务羁绊,也随之尽消。来寺礼佛的文人墨客为鹿苑寺美景所感,诗咏其事。

鹿苑寺残存的宋代古桥遗迹  王长华  摄

宋朝人大宗作诗《下鹿苑寺》:

鹿苑重兴梵宇宽,天台罗汉逐云端。

雨花石上成趺坐,瀑布泉边悟水观。

四壁无邻山鸟待,深岩有洞老猿看。

当时婺岭龙回去,今日还归护法坛。

宋朝人卢天骥也以《下鹿苑寺》为题作诗:

着地岚阴拨不开,傍闲同到妙高台。

老僧只恐泉水少,坐遣飞龙唤雨来。

明朝人黄壁作诗:

茯苓都向松根结,瀑布还通石缝流。

日上三竿才觉晓,风生六月已知秋。

南宋景定中(公元1260-1264年),下鹿苑寺寺产有田、地、山约二百余亩,此后五百年间,寺僧以寺产维修寺院,明清时期,发展至鼎盛,据记载,直至20世纪初,鹿苑寺的规模仍相当宏大,山门至大殿共三进,殿柱全部是一围多的古木,供奉的佛像有10尊,另有厢房地产100余间,水井有18口。长久以来,鹿苑寺一直是江南礼佛观景的胜地之一,香火旺盛。

梵宇圣地  惨遭兵燹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嵊县的时候,本地有支民间地方武装部队,队长叫“相高佬”, 故称“相高佬”部队,该部曾破坏日军交通要道,炸过桥梁,绕过日本哨兵,打死过日本兵。

1943年10月13日,驻嵊城日寇十来人,到小砩、中央宅、浦桥一带骚扰掳掠,这时相高佬部下的两个士兵,打扮成农民模样,肩挑箩筐,上面装着杂货,底下藏有信件、子弹,正从城区东乡返回西乡,到陈侯庙处,突然被两个日本兵迎面拦住,挥手示意要停担检查。待日本兵俯身伸手摸箩筐的一刹那,两位士兵拔出手枪就打,日本兵一个应声倒下,一个见状飞逃,被再补一枪,射中右臂。因为此事,驻嵊日寇发誓报复,扬言要扫荡相部。此时的相部百余人就驻扎在鹿苑寺及寺东南的杜塘村。

11月5日早晨,日军与黄阿宝的伪军包围了鹿苑寺。在山高林密的西白山脚下,相部士兵预先撤离到寺后的山上。日军不敢上山搜查,一看此地竟有个与京都鹿苑寺同名的寺院时,就更为羞恼,心头叽咕:“京都有名寺,支那劣种,岂容此寺!”多种恨怒一起上来,就三次用机枪发射燃烧弹,把鹿苑寺这座南朝千年古刹付之一炬。20世纪五、六十年代,嵊县副县长、民主人士冯农先生曾写诗感叹:

闻道梵宫遭劫来,果然满目是蒿莱。

不磨崖畔惊人瀑,依旧奔涛响似雷。

日本的佛教最早是由中国经朝鲜传入的。日本京都北区也有一座鹿苑寺,但建造年代比嵊州鹿苑寺晚了972年。二战末期,美军计划轰炸日本和中国沦陷区的城市。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想方设法联络重庆美方,呼吁美国放弃轰炸日本的奈良跟京都两座城市,并向美方提供了日本及中国战区需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详细标注了古建筑文物的坐标,以避免美国的轰炸机对这些文物产生毁灭性的伤害。在梁思成的建议和各方的努力下,日本京都才免于被轰炸,这才使今天的人们,还能够瞻仰京都鹿苑寺这座古建筑。日本古建筑权威福山敏男满怀感激地说:“梁思成先生是我们日本的大恩人,是他在二战中向美国提出了保护奈良和京都的建议,我们的古都才得以免遭滥炸而保存下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日军焚毁中国古刹鹿苑寺的暴行和梁思成先生跨国界保护日本文物古建筑的懿德形成了鲜明对比。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鉴真大师颇为赞赏的一句偈语。1200多年后,梁思成的义举无疑是对这句偈语的最佳诠释。

梁思成先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举永远被人们铭记

护佑众生  发愿重建

鹿苑寺惨遭兵燹,毁于战火后,重建鹿苑寺,恢复其当年盛况,是许多人心头的期盼。寺被毁后40多年,即1984年,仍有几位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中国南北朝佛教历史的学者,曾专程来到鹿苑寺遗址进行考察。然而60多年过去了,鹿苑寺的遗址依然满目疮痍。
2010年底,一位来自北京的比丘尼,上通下果法师来到了鹿苑寺的土地上,听着当地信众叙述鹿苑寺被日军焚毁的惨烈历史,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通果法师,对于近代史上国家遭受列强入侵、日寇侵略有着难以言喻的悲痛之情,法师始终坚持,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有傲气与傲骨,自强不息。看到鹿苑寺遗址荒芜景象时,“铭记历史、不忘国耻”,这句话跳进了通果法师的脑海。“1943年,国家羸弱,日寇侵略,山河破碎,千年古刹鹿苑寺无奈被毁。我们如今生逢盛世,国运昌隆,人民安乐,经济蓬勃发展。难道不能重建鹿苑寺,一洗旧耻,扬我中华国威么?”在没有任何稳定经济来源的情况下,通果法师发下宏愿,无论有多苦,无论有多难,都要全力以赴重建鹿苑寺,令宝阁重辉,法筵再振,续佛慧命,报答国恩。听到通果法师的决定,许多人感慨地说:“在一般男人身上,都看不到的傲气、骨气和正气,在通果法师身上,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

大雄宝殿(设计效果图)

鹿苑寺大悲阁(效果图)

鹿苑寺天王殿(效果图)

由于日军焚毁了鹿苑寺所有的文物,从发下宏愿开始,通果法师率领信众,收集鹿苑寺相关历史资料,走访当地老人,询问鹿苑寺旧况。从《剡录》、《嵊县志》等历史记载中,找到了鹿苑寺清朝时期的全景图。参照旧制,设计了鹿苑寺的重建规划布局。本着文化寺院、艺术园林的建设理念,鹿苑寺的每一座主体建筑与建筑细节,都希望能彰显出慈悲的人文关怀和浓郁的净土法味。依靠着信众一点一滴的捐助,直到2019年,鹿苑寺第一座主体大雄宝殿才正式破土动工;2021年5月,大雄宝殿封顶,第二座主体建筑大悲阁也正式启建。
建设中的鹿苑寺大雄宝殿  王长华  摄
在鹿苑寺的土地上,鹿苑寺的信仰者和义工们也在默默付出。十余年的筹备建造过程中,鹿苑寺的义工们清理废墟、运砖铺地、建房搭棚,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台风暴雨,她们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下来。当被问及是什么力量让她们如此坚定的时候,一位义工笑着说:“您看师父都这么辛苦,我们做弟子的更不能退缩,我们也希望能续佛慧命,让更多人拥有一份真正的信仰。”
嵊州市其实是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辖下的一座县级市。辛丑年端午节的第二天,笔者慕名参观了鲁迅故里、陆游故里和蔡元培故居。瞻仰鲁迅先生故居的时候,先生的一句话一直萦绕在脑际:“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想,通果法师和鹿苑寺的信众义工们,也是如此!在爱国心浓郁情感的召唤下,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毅然扛起了重建千年古刹鹿苑寺的重担,这何尝不是一种铮铮傲骨呢!
任继愈先生
任继愈先生曾强调:“佛教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特殊精神面貌,即中国化的佛教。这种中国化的佛教,随着中国文化与友好邻国的交往,传到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区。这种佛教文化交流,起着联系中外民族文化纽带的作用。”重建鹿苑寺,是一种僧人爱国爱教的自觉;重建鹿苑寺,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重建鹿苑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嵊州冰山一角的体现。
在鹿苑寺的重建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与憧憬,期冀着宏伟庄严的殿堂早日重现!期冀着重建千年古刹鹿苑寺的伟大行愿早日圆成!期冀着这座毁于日军战火,沉寂了78年之久的古刹重获新生!再续萦绕千年的香火,度尽流浪生死的众生!

通果法师   智度师  摄

古刹僧侣伫立于宋代古桥边,这不是梦幻,而是滚滚红尘中遗世独立的风范

正在重建中的鹿苑寺航拍实景图  王路  摄

王长华,甘肃陇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一家媒体。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编      委: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