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如】学中医不仅仅是掌握几个方子

1

办学习班的目的是传承经验和特色

首先我想说:学习班讲授有些不同的学术交流,我和这次前来为学习班讲课的几位同仁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彼此的讲授内容,做了一些小调整,不完全按照材料照本宣科,重点谈学术观点、科研思路、临床思维,形式上采用讨论式。

主持人说,我带领我的“传承人”团队,现在我还不好意思说这是我的团队,他们都是我曾经的博士生,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分在了全国各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这都是他们自己的努力,当然我们彼此也经常有交流。

办学习班的目的是传承经验和特色,目前很强调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学术上有没有流派?有,但是否要独树流派?下面我将讨论这个问题。

要说传承,我主要在培养研究生教学中结合传统师徒方式进行传承教育,我曾经带的研究生,他们又一代一代地带研究生,已经到了第四代甚至第五代。比如说今天来的有一位70岁的谭万信教授,他在中医各方面的教养和学识比我更加扎实,他已经传承三代了,他的研究生也都带了研究生;还有杜惠兰,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的院长,她已带了两代传承人;还有吴克明教授培养的博士也已经带研究生了,姜向坤博士也带了弟子,这就叫传承吧。他们可以说青出于蓝胜于蓝,何况我本来也不怎么蓝(笑)。

2

建议传承“医系”特色,

不宜强调学术“流派”   

我认为无论什么形式的传承,形成了它的学术体系特色,便形成了它的医系。与学科各具特色的医系共同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我希望曾经的和将来的弟子,如果赞同我的学术观点,自愿共同组建一个医系,我表示欢迎。这个医系能一代代稳定地、科学地传承与发扬,以推进中医学术发展,是我们的愿望。有同仁支持“医系”这个提法,并建议成立“刘敏如女科医系学会”,如果这个提法仅指个人,确实不敢当,如果“医系”是体现学术源流,首先是中医药学源头和历代某些医家的学术特点以及当今后继人形成的学术特色,整合成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一支力量,冠上该医系中的当代人物代表,以利开展医系工作,还可予以接受。

无论是流派或是医系的称谓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医药,传什么?首先是传中医学、中药学、中医妇科学,传中医妇科学的特色,再加上一代代传人自身的独到的临床经验。实际上“传承”从大的方面理解是生物界的自然现象,生物的生存竞争也具有传承的内涵;人类的传承行为和传承方式的进步保证了生命的质量。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从传承中发展的,传承内容有主流,也有周边条件,逐渐形成事物的特点特色并不断地传承和发展,所以传承不是单一性的,是综合性的,具体到文化的传承、医学的传承,甚至小到技巧的传承都不是“绝唱”,而是提炼出来的事物特点特色,我们中医讲的传承性质上也是如此,所以我建议提倡“医系”传承,科学发展,而不采用旧有称谓“流派”; “流派”这个提法特别是这个“派”字比较世俗混杂,如武当派、少林派···,而且很容易把自身“固步自封”,用“医系”体现传承所获得的医学学科特色系统,则更有利交流促进发展,更能表达中医的传承精神。

3

中医主要传承什么?精、气、神

我们中医人要传承什么?我总结了一句话:以中医人的精、气、神为载体,传承中医学术优势。我这里不是指中医学所论的精、气、神,而是中医人的精、气、神。

什么叫中医人的“精、气、神”?我们中医人首先要有中医学“精”的含金量。什么是气?就是中医人的学术气质和仪表气质。中医人的形象还留下“穿长袍、留胡子”的印象。为什么要说这个呢?我有一个临时跟着我的学生,他20几岁就留个小胡子,想表现出一个“老中医”的样子,我跟他说你把胡子剔了,因为你才20几岁,没有必要装成一个“老中医”。还有“神”也是很重要的,就是事业道德精神和仪表精神。我觉得自己83岁了还有点精、气、神,如果再年轻一点就更好。

接下来我要说到学术会议的问题。今天会议标题是“临床经验”,这也是目前学术会议的一个主流,看到本次学习班的讲课资料,在座的同仁们可能有点失望,“刘敏如讲的是中医妇科发展的预测和思考。”这是决策者的事和我们有多大的关系?作为中医妇科人有必要思考这个问题,懂得妇科发展是怎么样的,我们才能够发现问题所在,才能够想到去解决什么问题,才能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把每一个妇科工作者都当成是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复制者,复制容易,创新难,你必须思考如何参与你的事业发展。

我们参加中医学术会议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学术会开个几天就走了,究竟这个学术会上你得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什么意见?没有交流,没有融汇,最现实的是拿到了一张继续教育的学分。你自己问一问,回去之后得到了什么?你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一个学分,验方、经验方?你治疗痛经怎么治?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怎么治?老师讲了几个方子就赶紧记下来,对其它的都不感兴趣。

我们参加学术会议更重要的是学术交流,提高我们临床理论与实践水平。而参加学习班与参加学术会议有些区别,进学习班主要是学习老师的科研、临床思维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就像刚刚姜向坤博士谈的,如果没有理论的发展,临床水平是提不高的,你就是拣一个方、拣几个法,对不上号一样不会显疗效,最后还得你自己摸索,把学来的“方法”丢了。

4

临床思考比临床经验更重要

不要觉得老中医最大的经验就是几个经验方,临床思考比临床经验更重要。

我老了才敢说这个话,我们中医人从大的面积来说,就是不善于思考,善于拣着跑,拣什么?拣西医的,人家出一个什么问题,我们马上跟上去。比如说“多囊卵巢综合症”,以前中医没有这个名字,现在“多囊卵巢综合症”在临床上很常见。于是我们就说中西医治疗多囊卵巢怎么怎么着,就看人家怎么用的,就拣几个方,结果还是疑难病例,还是治不好。那你怎么办呢?要有自己的中医研究,要有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的体系,你就要研究中医怎么样叫做“多囊卵巢综合症”,中医针对“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机理是怎么样的。翻阅我们的历史,实际上中医有记录,但是不叫“综合症”,也没有把它联系起来,这就是一个时代学术的进步。今天我们应该取一个与多囊卵巢综合症相对应的名称,然后用我们的机理、我们的临床诊断,也可以参考西医的诊断,这才是我们的道路。

比如说我的老师就提出了一个“经断前后综合症”这个病因,他提出的时候就说跟西医的“更年期”是一致的,但是中医就叫“经断前后综合症”。那个时候我跟着他,他让我写“经断前后综合症”。我写的时候,觉得这个题目太好了,经断前后,时间就是更年期这个时候,又是诸证,实际上就是综合症。我写的时候有几个字老转不过弯,人家叫综合症,我们叫什么,怎么体现它是综合症,那个时候除了我最年轻之外,其他都是年纪大的。有一个前辈曾敬光老师,改了我几个字,我至今都非常崇敬他这几个字改的好,在我的很多文章当中,我特别指出曾敬光老师给我改的是“这些症状三三两两的出现”,改的非常好,那就是一个症状,我们现在全部用的就是“经断前后综合症”,现在一些年轻人又把这个丢掉了,不再用“经断前后综合症”。不过现在我建议用“更年期综合症”,这个更通俗,更易懂。所以这些就是发展,是思路上的发展。思路上的发展对你有什么好处?指导你的临床。虽然我们继承前辈的东西,但是在脑子里还要有自己的东西。

就像刚才姜向坤博士说的,月经周期怎么调?中医理论只是讲了产生的机制,没有讲调节机制,我们不能回避这个理论缺如,应该研究。根据脏腑·经络·气血理论,我提出了一个中医的月经调节的推测模式:月经周期的四个生理阶段(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的连续与规律再现,是由肾气消长、气血盈亏变化、受天癸调节来实现其周期变化,姜向坤博士据此立题研究,初步证实了月经周期气血盈亏变化的月节律,从而指导临床,分期调经论治。依此拟定四期调经法和相应处方。应该说这就是科研思路和实践,促进了理论的发展。学术会议的交流首先应该是启发科研思路和临床心得。

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刘敏如女科医系。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0)

相关推荐

  • 张元素,开创易水学派惊艳中医900年

    岐黄医学薪火传,河间易水并比肩.金元学术启争鸣,中医流派拓纷繁.燕赵医家重临证,理论新说竞开先.汇通结合现代化,传承创新九百年. 10月仲秋,大河之北,易水汤汤.在第二届京津冀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研讨会现 ...

  • 朱氏妇科:大医无秘方

    日期:2017-08-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朱老行医问诊,讲究拿捏"平衡"二字,动静相宜,动病用静药,静病用动药.这也是朱氏妇科一生恪守的中医哲学,让学生在学 ...

  • 郑邦本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录(夔门郑氏温病流派)  书籍目录

    75.0元  郑邦本著 重庆三峡医院的牟方政.魏大荣.余宗洋等为该流派的第四代传人. 人民卫生 页数:279页 2019-12-01 第1次印刷 内容简介: 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的学术总结: 1.主要介绍 ...

  • 老年病科副主任乔黎焱:我的中医梦

    自从大学踏进中医学院的大门,我便被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深深吸引--从天人相应到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从学校毕业后,我立志一定不会脱离中医,以中医事业为自己的立业之本!虽然知道走中医 ...

  • 【杏林动态】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研讨会暨管氏针灸学术经验研修班在大理顺利召开

    为了促进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加强学术流派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工作室和大理州中医医院共同承办的"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研讨会&q ...

  • 学中医不仅仅是掌握几个方子

    2021-06-29 17:41 ·徐小丽LittleLily 刘敏如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名老中医,从事医.教.研工作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在笔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有幸连续1年多时间,朝夕跟随导 ...

  • 中风急救——真庆幸我在学中医,一根缝衣针救回了父亲

    正值隆冬寒风凛冽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病也迎来了井喷高发期,痛惜一位朋友的父亲年纪轻轻就突发脑溢血,落下半身不遂肢体不灵便,若是平时大家都能学习点中医急救常识,发作时处理得当,或可免半身不遂偏瘫的苦痛.文 ...

  •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人似乎都知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但临床用此方真的有效吗?看过很多文献说的貌似很有效,实际上,临床效验并不高. 刘渡舟刘老亦认为梅 ...

  •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爱好者别划走 1.有汗发热--营卫不和--桂枝汤--调和营卫 2.无汗发热--外感风寒--麻黄汤--发汗解表 3.白天出汗--肺卫不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

  •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是要学会辨寒热,如果你把寒热搞懂了,那么中医就学会了一半.为什么呢?寒热在中医里面讲就是阴阳,那么阴阳是什么?<黄帝内经>记载:"万物之纲 ...

  •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这就表明,五官的功能直接反映了五脏的健康状况,它们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代 ...

  • 学中医,得认这个

    学中医最早是看<思考中医>,后面学人背<伤寒>.背<内经>. 后面有机缘看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徐灵胎是奇人,书也写得视野广阔,没有科班的迂腐,其路数独 ...

  • 全民学中医——中药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 一.性能特点: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主入脾.胃经. 二.功效: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 三.适应范围: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 四.使用注意: 1.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2.本类 ...

  • 口腔溃疡原来是因为身体出了大事儿!【跟己安先生学中医】

    导读 小道经方粉丝"荷",学习优酷视频<小道经方>大半年,终于迈出亲自去实践经方的这一步,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实践经方 五天前,突然发觉自己的舌头非常鲜红,舌上已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