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十六谷水、甘水、漆水、浐水、沮水考略

《水经·谷水注》考略

摘要:《水经·谷水注》(卷十六)是研究洛阳地域最重要的基础性历史文献之一。本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的模糊性),中观层面则借助Google earth等工具着重空间维度的方位校验,而微观层面则以相关考古资料为据进行细探甄别。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时空维度的综合考析,着重对《水经·谷水注》所涉洛阳地域史地疑难进行系统探究。

摄于20190619

《水经·甘水注》考略

甘水是洛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宜阳县东南樊村乡任村西鹿蹄山南麓,全长约15公里。自南向东北流经今洛阳市洛龙区丰李镇小作村注入洛河。这条甘水并不是一条很大的河流,而在《水经注》里却能单独成篇,予以叙述,可见其重要性。甘水的源头名“甘泉”。“后汉书.郡国志》载河南县“有甘城”。刘昭注引杜预曰:“县西南有甘泉。”这是把洛阳西南甘水的源头称为“甘泉”。甘水的下游被称为“甘泽”。《吕氏春秋·先己篇》载:“夏后相(启)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后汉书·冯衍传》也说:“讯夏启与甘泽兮,伤帝典之始倾。”这里都把甘水的下游称为甘泽[2]

《水经·漆水注》考略

漆水,古水名。《诗·大雅·绵》:“自土沮、漆”,《周颂·潜》“猗与漆、沮”,《传》:“漆、沮,岐周二水也”这是周朝发祥地的漆水。见于汉以后记载的有二:一见《汉书·地理志》,在漆县(今陕西彬县)西;一见《说文》、《水经》,源出杜阳(今鳞游西),东入滑;《水经注》、《元和志》二水并载。前者当即今水帘河,后者是雍水支流之一,南流合岐水、雍水东入渭。《禹贯锥指》认为前者是古漆水,后者是古沮水[③]

《水经·浐水注》考略

灞水最大的支流为浐水。浐水在今西安市东北广太庙入于灞水。远在汉时,这里属于灞陵县,故汉时的记载说:“浐水北至灞陵入灞水。”浐水虽是灞水的支流,却是绕流长安八水之一。《水经》还为它特立一目,说是“水出京兆蓝田谷”。现在的浐水在《水经注》为荆溪及其所合的狗枷川水。荆溪就发源于自鹿原上。现在白鹿原上还有泉,泉水汇成鲸鱼沟,西北流注入浐水。《水经注》说狗枷川水有东西二源:西川出斫架谷,其东有苦谷二水合,流向东北。苦谷今为库谷。库谷水正是和其西一条小水相合,北流与东川相合,成为浐水。[1]

《水经·沮水注》考略

沮水,源出陕西黄陵县西,曰子午水。东流为沮水,入于北洛河。《汉书·地理志》直路县:“沮水出县西,东入洛” 即此。今水名又称东沮水、沮河,为洛河支流。在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境内,源于县西北隅蚰蜒岭沮源关南侧,东流经双龙、店头镇,绕县城,至县河口注入洛河。长135.3千米,流域面积约2484平方千米。支流有青河、柳芽川、西沟等。干、支流建有水库多座[1]

(0)

相关推荐

  • 山清水秀赞故县

    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空调屋呆久了,也不是个事儿.同几个朋友一商量,决定到故县转转,享受一下自然的清凉. 沿着洛河南边的公路,一路向前.洛河像一条银色的絲带,蜿蜒曲折,两岸一片葱绿,村庄的红瓦白墙,不 ...

  • 百公里“甘志路”(甘泉

    百公里"甘志路"(甘泉-志丹),实属延安境内一条绝美的文旅休闲自驾游线路![强] 甘志路基本上是沿洛河(北洛河,陕西最长的河流)上游的走向,穿行于黄土丘陵沟壑区,一路以欣赏白垩系及 ...

  • 我们不能不热爱甘泉

    我们不能不热爱甘泉

  • 探密瀍河源

    探密瀍河源 瀍河发源地在孟津县西部,探密其源头有三个,分别在今孟津县横水镇的古县村.寒亮村.文公村三个村的西部. 1.瀍河北源 瀍河的北源在今孟津县横水镇的古县村穀城山南麓,发源地古称:伊洛门. 清嘉 ...

  • 甘泉你早

           火车凌晨时经过,将关中平原的寒气带到了这里,这里还睡意惺忪,稍稍动了动胳膊腿,又睡了一小会.下火车的人,最先看到的是"甘泉北站"几个字,猩红色的,被高处的云彩染过几遍 ...

  •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与北洛河有关吗?

    司马迁的"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引发了陕西网友关于南北洛河的研究.其研究的结果不过还是因为有现实的考量,即争夺文化资源.虽然<史记>关于三代之居的表述非常明确,但 ...

  • 河南为啥叫河南?丨豫记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有个疑问,河南为啥叫河南?记得小时候,老师给的说法是:我们在黄河南边,所以叫河南. 这解释能糊弄住年龄个位数的xiáo们,却经不起进一步的推敲:黄河流经了n个省份和地区,南岸的就得 ...

  • 水经注·卷十六

    谷水出宏农黾池县南墦冢林谷阳谷,<山海经>曰:傅山之西有林焉,曰墦冢,谷水出焉,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玉.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东北流历黾池川,本中乡地也.汉景帝中二年,初城,徙万户为县 ...

  • 《水经注》卷五邓里渠、四渎口、古东阿阿胶等考略

    B5 △又东北过东阿县北. 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述征记>曰:仓亭津在范县界,去东阿六十里.<魏土地记>曰:津在武阳县东北七十里,津,河济名也.河水右历柯泽.<春 ...

  • 《水经注》卷五所涉濮阳县、阳信县、乐陵县等故城考略

    B4 屯氏别河南渎,自平原东绝大河故渎,又迳平原县故城北,枝津右出,东北至安德县界,东会商河.屯氏别河南渎又东北,于平原界,又有枝渠右出,至安德县遂绝.屯氏别河南渎,自平原城北,首受大河故渎东出,亦通 ...

  • 水经注·卷十九

    又东过槐里县南,又东,涝水从南来注之. 渭水径县之故城南.<汉书集注>,李奇谓之小槐里.县之西城也.又东与芒水枝流合,水受芒水于竹圃.东北流,又屈而北入于渭.渭水又东北径黄山宫南,即< ...

  • 水经注·卷十八

    又东过武功县北,渭水于县,斜水自南来注之.水出县西南衙岭山,北历斜谷,径五丈原东.诸葛亮<与步骘书>曰: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余.水出武功县,故亦谓之武功水也.是以诸葛亮<表 ...

  • 水经注·卷十五

    洛水出京兆上洛县遭举山,<地理志>曰:洛出冢岭山.<山海经>曰:出上洛西山.又曰:讙举之山,洛水出焉.东与丹水合,水出西北竹山东,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尸水注之,水北发尸山,南 ...

  • 水经注·卷十四

    湿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居庸界,故关名矣.更始使者入上谷,耿况迎之于居庸关,即是关也.其水导源关山,南流历故关下.溪之东岸有石室三层,其户牖扇扉,悉石也,盖故关之候台矣.南则绝谷,累 ...

  • 水经注·卷十二

    圣水出上谷,故燕地,秦始皇二十三年,置上谷郡.王隐<晋书地道志>曰:郡在谷之头,故因以上谷名焉.王莽更名朔调也.水出郡之西南圣水谷,东南流径大防岭之东首,山下有石穴,东北洞开,高广四五丈, ...

  • 水经注·卷十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漳水出鹿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故异名互见也.左则阳泉水注之,右则伞盖水入焉.三源同出一山,但以南北为别耳.东过其县南,又东,尧水自西山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