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五所涉邢台、衡水等地域考略

B3

左渎又北,迳经城东,缭城西,又迳南宫县西,北注绛渎。

经县故城(经城),位于河北威县经镇乡经镇村西南·汉一唐。1987年调查城垣遗迹已不存,形制及面积不详。据史载,汉代置经县,宋代时废。该遗址应是汉代至唐代的经县故城址[1]

缭县故城(缭城),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南宫市东南二十六里。东汉废

南宫故城遗址,河北文物局认为即今邢台南宫市西郊北旧城村北·汉代遗址。平面近方形,边长约1000米。城垣遗迹已不存,形制不详。采集遗物有泥质灰陶绳纹板瓦和素面罐、盆等残片。据史载,汉代置南宫县。该遗址是汉代南宫县故城址[2]

右渎东北,迳广宗县故城南,又东北,迳界城亭北,又东北,迳长乐郡枣强县故城东。长乐,故信都也。晋太康五年,改从今名。

广宗县故城,疑即第什营乡古城村西南的汉代古城[3]

枣强县故城,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东故县村[4]

界城亭,不详。

又东北,迳广川县,与绛渎水故道合。又东北,迳广川县故城西,又东,迳棘津亭南。徐广曰:棘津在广川。司马彪曰:县有棘津城。吕尚卖食之困,疑在此也。刘澄之云:谯郡酂县东北有棘津亭,故邑也,吕尚所困处也。余按《春秋左传》:伐巢,克棘,入州来。无津字,杜预《春秋释地》又言棘亭在酂县东北,亦不云有津字矣,而竟不知澄之于何而得是说。然天下以棘为名者多,未可咸谓之棘津也。

广川县故城,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景县西南广川镇[5]。

绛渎水故道,《水经注疏》中杨守敬对此有较为详细的推论,此处不再赘述。(《志》云,故漳河在北,东入海,《禹贡》绛水亦入海。盖县北故漳,即禹河之故道,而绛水出其南,则漳水之徙流,郦元之所谓绛渎者也。盖汉时信都之漳水,徙从其县南,故《地志》以此为绛水,而目县北之渎曰故漳河。其后漳又复北道,故《水经》叙漳水,仍自信都县西,东北过下博县。而郦元云,绛渎今无水。唐人遂谓之枯洚[6]。)

棘津亭,《资治通鉴大辞典》认为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古黄河棘津[7]。但注文中郦道元对这样的观点提出异议认为“然天下以棘为名者多,未可咸谓之棘津也

酂县,秦置,属砀郡。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县西四十八里酂城镇。西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魏属谯郡。北魏废[8]

又《春秋.昭公十七年》,晋侯使荀吴帅帅,涉自棘津,用牲于洛,遂灭陆浑。杜预《释地》,阙而不书。服虔曰:棘津,犹孟津也。徐广《晋纪》又言:石勒自葛陂寇河北,袭汲人向冰于枋头,济自棘。棘津在东郡、河内之间,田融以为即石济南津也。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沿途隐显,方土可验。

陆浑,南留古城位于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南留村东田地之中。2013,在对伊川徐阳被盗墓进行发掘时调查发现,结合《水经注》所载,推测其可能是西汉早期的陆浑县城的县治所在。经初步调查得知,该城平面大致呈梯形,墙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201411,为了解该城的夯筑方式及时代,考古工作者在东城墙进行了试掘。发现有城墙、灰坑、灰沟、房屋、墓葬等遗迹,出土有陶器、骨器、蚌器、铁器、铜器等[9]白云翔推断,在民族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吸收当地文化并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是非常正常的,但有时物质可能更加当地化,而精神层面的东西会更多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徐阳(陆浑戎)墓地或许就是这样。虽然墓葬的形制和车马的形制已经非常中原化了,但还是尽可能地保留了自己(陆浑戎)民族的一些丧葬习俗,比如牛羊头蹄的出现……王辉认为应将中原地区发现的这些戎人墓葬与甘肃的戎人墓葬做进一步对比研究,将在徐阳墓地发现的车马坑与在洛阳或其他地方发现的东周车马坑、墓葬等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戎人文化到底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此外,按照史书记载,还曾有许多其他戎人部落在洛阳地区生活,他们是共用了一种文化?还是几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需要做更进一步的判断才能给出答案[10]

小科普

史料显示,陆浑戎是两周时期活动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支游牧部落。公元前638年,陆浑戎被秦穆公逼迫,不得不迁徙到东周王城洛阳附近,并最终在100多年后被晋国所灭。

金耳环

在墓主人头部发现的陆浑戎墓葬的金耳环,是此次室内发掘的重大发现之一。考古学家表示:“从之前的信息中判断,陆浑戎墓葬应该和东周王城发现的东周墓没有太大区别。但是金耳环的发现,证明了这是戎人特有的丧葬习俗。”这不仅填补了史料对陆浑戎记载的缺失,更是对接下来的推断提供了重要线索。(摘自:央视科教  2017-11-20)

司马迁云:吕望,东海上人也,老而无遇,以钓干周文王。韩婴云: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七十则屠牛朝歌,行年九十,食为帝师。皇甫士安云:欲隐东海之滨,闻文王善养老,故入钓于周。今汲县城亦言有吕望隐居处。起自东海,迄于酆雍,缘其迳趣,赵、魏为密。厝之谯、宋,事为疏矣。

姜子牙是个奇人,奇就奇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图片摘自网络)

张甲故渎又东北,至修县,东会清河。《十三州志》曰:张甲河东北至修县,入清漳者也。屯氏别河又东,枝津出焉。东迳信城县故城南,又东,迳清阳县故城南,清河郡北,魏自清阳徙置也。

张甲河,古河名。在今河北清河县西。《汉书·地理志》 清河郡信成县:“张甲河首受屯氏别河,东北至蓨入漳水。”今湮[11]

信城县故城,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十七里。西汉置阳信县于此。《方舆纪要》卷31海丰县 “广武城” 条下: 信城,“在县北十里。《志》 云,韩信下齐时所筑城也。今名信城里”[12]。

清阳县故城,西汉高帝置,为清河郡治。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 (葛仙庄) 东南。东汉废[13]

屯氏别河,黄河下游故道之一。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堵河水决口瓠子以后不久,又于馆陶县(今属河北)北决,分为屯氏河,流经魏郡、清河、信都、勃海四郡,约在今东光县境归入正流。全长一千五百里[14]

又东北,迳陵乡南,又东北,迳东武城县故城南,又东北,迳东阳县故城南。《地理志》曰:王莽更之曰胥陵矣。俗人谓之高黎郭,非也。应劭曰:东武城东北三十里有阳乡,故县也。

东武城县故城,《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认为西汉东武城县治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南[15];《中国历史大辞典》则认为东武城县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北[16];而按注文援引应劭所述应劭曰:东武城东北三十里有阳乡”则东武城县故城应位于阳乡东阳县故城今卫运河东鲁权屯附近[17])西南三十汉里一带。按此结合百度地图等综合考量则上述几说从方位上而言基本上都有一定的道理并无多少冲突,因为故城县西南即与清河县东北、武城县西接壤。故此本文认为东武城县故城应在今河北省故城县甲马营乡一带去搜寻,但因相关文普资料的匮乏无法做出进一步的推证。

又东,散绝无复津迳。屯氏别河又东北,迳清河郡南,又东北迳清河故城西。汉高帝六年,封王吸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甘陵郡东南十七里,有清河故城者,世谓之鹊城也。

清河郡,西汉置,后屡改为国,元帝永光后为郡,治清阳县(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葛仙庄[18])。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清河及枣强、南宫市部分地,山东省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部分地。东汉改置为国。西汉高帝置,为清河郡治[19]

又东北,迳绎幕县南,分为二渎。屯氏别河北渎,东迳绎幕县故城南,东绝大河故渎,又东北,迳平原县,枝津北出,至安陵县遂绝。

绎幕县故城,城址在今平原县县城西北12.5公里处(今王杲铺乡境),属清河郡[20]

安陵县,魏改东安陵县置安陵县,属渤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吴桥县(桑园镇)北十五里南运河东岸安陵村[21]。(备注:安陵城址位于今吴桥县安陵镇安陵村东北·汉代;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暴露遗迹有灰坑。采集遗物有泥质灰陶板瓦、罐.瓮、盆等残片。据史载,汉置安县,晋时改置东安陵县,后魏去东字。河北文物局认为该遗址有可能即安陵故城址[22]。)

平原县故城,西汉,青州刺史部平原郡平原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平原郡,治所在平原县城,辖19[23]。

屯氏别河北渎,又东北,迳重平县故城南。应劭曰:重合县西南八十里有重平乡,故县也。又东北迳重合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定县故城南。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齐孝王子刘越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饶安县东南三十里有定乡城,故县也。屯氏别河北渎又东,入阳信县,今无水。又东为咸河,东北流,迳阳信县故城北。《地理志》,渤海之属县也。东注于海。

重平县故城,西汉置,属渤海郡。治所在今山东陵县东北。东汉省[24]

重合县故城,西汉置,属渤海郡。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北。北魏正平元年 (451) 并入安陵县。太和十八年 (494) 复置,熙平中属乐陵郡,后属安德郡[25]

定县故城,西汉置。治今山东乐陵市东北,与河北盐山县为界。属渤海郡。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封齐孝王子越于此,称定敷侯。东汉省[26]

阳信县故城,西汉置,属渤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十七里信阳乡。西晋属乐陵国。北魏属乐陵郡[27]

饶安县,东汉灵帝改千童县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元和志》卷18饶安县:“以其地丰饶,可以安人”,因名。北魏属沧州[28]


[1]《河北文物地图集·下》,第742页

[2]《河北文物地图集·下》,第732页

[3]《河北文物地图集·下》,第742页

[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5]《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6]《水经注疏》,第967页

[7]《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8]《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9]吴业恒、马占山、郭改委、王云涛、罗火金、赵静、彭莉莎、屈红国:《河南省宜阳县南留古城东城墙发掘简报》,《洛阳考古》2018-01-31

[10]《洛阳晚报》,2015-12-07

[1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1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14]《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15]《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

[16]《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7]山东省情资料库:《武城县志》第一章建置

[18]《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19]《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0]山东省情资料库:《平原县志》第一章建置

[2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22]《河北文物地图集·下》,第632页

[23]山东省情资料库:《平原县志》第一章建置

[2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5]《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6]《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7]《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28]《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0)

相关推荐

  • 卷一百四十七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临清州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临清州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临淸州表> 钦定四库全书 ...

  • 【傅氏文献】傅剑波:清河傅氏源流考

    [3353]将军傅振中:报告圣祖,我来了! [3353]平陆朝圣!年年四月花相似,岁岁初八来这里! [3353]致敬!平陆交警力保傅氏祭祖期间道路畅通有序 [3353]刷屏了!四月初八,平陆傅相祠场面 ...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贝州故城遗址

    在新公布的第八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宋贝州故城遗址列入其中.贝州故城遗址,在邢台市清河县城东.城西村周围.故城为夯土筑成,城址南北长1.2公里,东西长2公里,城池呈长方形,至今城垣断续可见.在故城的北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河北衡水等地域考略

    A7 △又东北过下博县之西. 衡水又北,迳邬县故城东.<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年,秦封卫鞅于邬,改名曰商.即此是也,故王莽改曰秦聚也.<地理风俗记>曰:县北有邬阜,盖县氏之.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河北沧州等地域考略

    A8 △又东北至乐成陵县,别出北. 衡漳于县无别出之渎,出县北者,乃虖池别水,分虖池故渎之所缠络也.衡漳又东,分为二水,左出为向氏口,渎水自此决出也.衡漳又东,迳弓高县故城北.汉文帝封韩王信之子韩隤当 ...

  • 《水经.渠水注》所涉启封县故城等考略

    A8 渠水右与汜水合,水上承役水于苑陵县,县故郑都也.王莽之左亭县也.役水枝津东派为汜水者也,而世俗谓之泥沟水也.<春秋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所谓东汜者也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颍上县等考略

    A7 别汝又东迳蔡冈北,冈上有平阳侯相蔡昭冢.昭字叔明,周后稷之胄.冢有石阙,阙前有二碑,碑字沦碎,不可复识,羊虎倾低,殆存而已.枝汝又东北流迳胡城南,而东历女阴县故城西北,东入颍水. 蔡冈,在今河南 ...

  • 《水经.济水注》所涉淄博、菏泽等考略

    <水经.济水注>卷八(六) A10 △又东北过梁邹县北. 泷水南出长城中,北流至般阳县故城西南,与般水会.水出县东南龙山,俗亦谓之为左阜水,西北迳其城南,王莽之济南亭也.应劭曰:县在般水之 ...

  • 《水经注》卷二炳灵寺石窟及附近地望考略

    A △又东过陇西河关县北,洮水从东南来流注之. 河水右迳沙州北.段国曰:浇河西南一百七十里有黄沙.沙,南北一百二十里,东西七十里.西极大杨川,望黄沙,犹若人委乾糒于地,都不生草木,荡然黄沙,周回数百里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衡水湖等考略

    △又北过堂阳县西. 衡水自县分为二水,其一水北出,迳县故城西,世祖自信都以四千人先攻堂阳绛水者也.水上有梁,谓之旅津渡,商旅所济故也.其右水东北注,出石门.门石崩褫,馀基殆在,谓之长芦水,盖变列葭之名 ...

  • 水经注·卷五

    又东过平县北,湛水从北来注之. 河水又东径河阳县故城南.<春秋经>书天王狩于河阳,王申,公朝于王所,晋侯执卫侯归于京师,<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冬,会于温,执卫侯.是会也,晋 ...

  • 《水经注》所涉“江已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略考

                  "江已南至日南郡二十水" △容容.夜.纟卤.湛.乘.牛渚.须无.无濡.营进.皇无.地零.侵离. 侵离水出广州晋兴郡,郡以太康中分郁林置.东至临尘,入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