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科普系列一——从初为郎官到官渡前夜:曹操集团的形成之路与汉末豪族
精选中国五大乱世的文章进行历史科普,即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夏这五个乱世,都是诸国割据的时代,有大分裂时代,有小分裂时代,有广为人知的,也有鲜为人晓的,本期是第二个乱世,三国时期,欢迎大家关注
本文首发于《国家人文历史》(2019年第16期),原标题:《血亲掌军权 士族抓行政——曹操集团:地方豪族的整合之路》
上世纪70年代,安徽亳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城南发现曹氏家族墓葬,其中包括曹操祖父曹腾、曹腾兄长曹褒、曹褒儿子曹炽(曹仁和曹纯父亲)和曹胤、曹腾侄子曹鼎(曹洪伯父),等等。这一批墓葬虽然被严重破坏,但仍然可以看出结构宏大、雕刻精美、陪葬丰厚。古人讲究事死如生,葬俗可以呈现生前生活,那么可以发现,曹氏大家族正是聚族而居的一方豪族。那么,他们对曹操的发家有何影响呢?
一、父祖恩荫
豪族,包括文献中的“豪族”“世家”“富人”“豪杰”“豪强”“大姓”“大族”“豪人”“豪右”“右姓”等等,是汉代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处于当时社会结构金字塔的中间,上承皇/室、下接小农。他们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政府的大小官员,一部分是货殖发家的富商大贾。既是皇权需要拉拢的力量,又是皇权需要限制的力量,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何兹全先生总结,两汉时期豪族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此时的豪族多为六国遗民与新兴贵/族,经过政府不断迁徙与镇压,豪族并未形成抗衡中/央的力量。第二阶段为汉武帝到王莽时期,不少商贾通过食货贸易,形成“富者田连阡陌”的素封之家。这样的结果就是土地集中、农民破产,皇权与豪族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王莽走上前台改革,但因为触犯各方面利益导致失败。第三阶段为东汉时期,东汉建国的刘秀集团本身就大多来自南阳豪族,对于豪族自然有不少优待政策。
东汉时期的豪族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士族与庶族开始分化。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当时就有不少以儒学起家、数代为官的家族。随着东汉对于儒学的进一步重视,这些儒宗家族的政治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他们不仅通过儒学能达到累世公卿,而且拥有大批效忠的门生故吏。他们利用这种政治特权大施土地兼并,成为豪族中的士族地主。弘农杨氏,自杨震至杨彪,四世太尉;汝南袁氏,自袁安至袁逢、袁隗,四世五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士族地主相对应的是庶族地主,尽管他们在政治、经济上没有士族地主的特权,但财力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们的羽翼下,聚集了不少被称为“宗族”“宾客”“部曲”“徒附”之类的人,这些人未必与主人都有血缘关系,不少只是寻求庇护的破产农民,也有的是以任侠关系结合在一起,与士族地主拥有“故吏”“门生”一样,也形成了一个个类似君臣关系的社会集团。而且豪族主往往担任地方州、郡、县的属官,影响地方政治。
庶族地主力量不仅止于地方,也能直接影响到中/央。东汉的皇帝寿命都比较短,这就导致军功世家出身的外戚干政。等到小皇帝长大后,又依靠宦官与外戚、士大夫争权。宦官没有子嗣,只能在宗族内收养儿子。这样一来,外戚、宦官背后的豪族势力也不容小觑。但他们本身不通经学,所以为士大夫所轻视。不过“士族”“庶族”定义未必严谨,因为当时没有六朝这样泾渭分明的士庶界限。外戚、宦官为了名声,士大夫为了利益,往往也会互相结交。
曹腾就是这样一个会拉拢名士的宦官。
曹腾,字季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父亲曹节没有做过官,在乡里以仁厚著称。曹腾在汉安帝时入内禁做了黄门从官,并且作为太子侍读。太子即位后为汉顺帝,曹腾也从小黄门做到中常侍,负责为皇帝传达诏令、掌管文书。之后到汉桓帝时,曹腾又因拥立有功,担任负责皇后宫殿的大长秋一职,并被加封为费亭侯。按曹腾碑记载,曹腾在封侯后就退休养老了,懂得在达到人生巅峰时及时急流勇退。
曹腾担任宦官三十余年、历时四帝,权势极大,结交的士大夫也很多。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棠溪典等海内名士,都是因为曹腾的提携而位至公卿。另一名士种暠虽然曾弹劾曹腾,曹腾仍然对外称赞种暠是位能臣。之后种暠当上司徒,都觉得自己愧对曹腾。这样不计前嫌的品德,无疑在士大夫中留下很好的口碑,也为养子曹嵩、养孙曹操的人脉和仕途留下一条康庄大道。
曹嵩当是曹腾的族子,也有说曹腾本是夏侯氏。但不管是曹氏还是夏侯氏,都是谯县的地方大族,而且这两个大族应该是长期联姻、互相扶持的关系,到曹魏时曹氏也与夏侯氏一直通婚。大概曹嵩的父系是曹氏,而母系是夏侯氏,所以就容易被后人混淆。有点类似周代姬姓与姜姓通婚,姬姓祖先就只追溯到母系姜嫄。在曹腾的庇荫下,曹嵩先后担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等职务,后来干脆花费千万钱买了个太尉。他待人接物也颇类父祖,为人称道。
曹操就是在这样一个宦官家庭出生。有着父祖经营的家产和人脉,又没有经学家族的礼法束缚,使得曹操自年少时就交游广阔且放荡不羁。曹操甚至与袁绍这种顶级士大夫也有交往,《世说新语》就提到曹操与袁绍年轻时的故事。也有不少人表现出对曹操颇为赏识,包括桥玄、何颙、王儁、李瓒、蔡邕、张邈等人,都是当时的俊彦名士,月旦评主持人许劭也称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整体来看,家庭背景并未对他仕途与名声造成太大影响。
曹操很早就意识到豪族对社会的危害,尤其朝中有宦官的豪族更是危害一方。曹操担任郎官后任洛阳北部尉,掌管都城洛阳北边片区的治安。很快他就逮住了第一个下手的目标,原来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立马将其逮捕杀死。碍于曹嵩的背景,蹇硕没有当场报复,但却以退为进,将曹操调出京城任顿丘令。曹操在顿丘令上的位置一年左右,汉灵帝的宋皇后被废,宋皇后兄弟宋奇被杀,而宋奇正是曹操从妹夫,结果曹操被牵连罢职。
曹操在老家一呆就是两三年,这段时间他没有闲着,而是熟读儒家典籍,更争取向士大夫靠拢。在公元180年,曹操因通经被征召为议郎,这是一个皇帝的顾问职务,虽然没有实权,但却能发表意见。回到京城的曹操果然不甘寂寞,一方面为被宦官害死的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等士大夫鸣冤,另一方面痛斥太尉许㦽、司空张济等三公不敢持正,纵容贵戚。当然,也是因为曹腾、曹嵩的人脉,曹操才没有受到反攻。
二、陈留起兵
公元184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有功,之后被提拔为济南相。尽管黄巾起义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被平定下去,但此后的黄巾军、黑山军运动却此起彼伏达二十余年。地方豪强借此自保机会,趁机加强武装力量。而东汉政府为了地方稳定,将部分地区作为监察官的刺史改为州牧,州牧有了完全的地方军政大权,结果就是进一步加速汉帝国的解体,当然这要等到压死汉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董卓之乱。
曹操担任济南相期间,又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奏免贪官污吏,二是禁绝地方淫祠,这两件事实质上都是针对地方豪强。最后曹操自己压力山大,于是又调动回京担任议郎。但之后不久,曹操觉得这个位置很难有所作为,反而会得罪人太多危及自身,于是又托病回到家乡谯县。此时正好曹嵩花钱买下太尉,于是曹操又被调回京城任命都尉。公元188年,汉灵帝临终前组建最高军事机构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首,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
汉灵帝如此安排,是想让蹇硕辅佐少子刘协即位,但长子刘辩的舅父是大将军何进,所以让蹇硕能制约何进。蹇硕与中常侍赵忠、张让等人谋划除去何进,反而走漏消息被何进所杀。袁绍、曹操虽然都是蹇硕下属,但却也对宦官长期专权不满,于是袁绍就怂恿何进将宦官一网打尽,这个方案遭到何太后拒绝/后,袁绍又出了个馊主意,发诏让董卓等猛将入京威逼何太后。而曹操相对冷静,提出只要走司法程序即可,但何进却只对袁绍言听计从。
接下来就是何进还没出手,反而被中常侍张让、段珪所杀。何进部属和袁绍、袁术等人,也不管这么多,将两千多名宦官全部诛杀。而这个时候董卓也进入京城,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利用权术很快控制了局势,之后废除少帝刘辨、立献帝刘协,并且自任为相国、封郿侯,成为东汉帝国真正的掌权人。董卓武人出身,不懂治国,于是也积极拉拢士大夫,包括荐曹操为骁骑都尉。但因董卓倒行逆施,所以曹操并不买账,而是逃出洛阳招兵买马。
曹操到达陈留住下。陈留位处中原、四通八达,远比沛国容易起事,加上陈留太守张邈也是曹操老友,张邈其人“少以侠闻,士多归之”,本人就是一方豪强。曹操投奔张邈之时,又结识当地土豪卫兹,卫兹愿意出钱资助曹操起事,并很快扯起一支五千人的队伍。中牟主簿任峻,此时也带领宗族几百人归顺曹操,曹操非常高兴,将从妹嫁给任峻。日后任峻成为曹操的典农中郎将,为屯田组织实施作出杰出贡献。
而在此时,曹操又得到了日后打天下的中坚,也是他最为信赖的力量——曹氏、夏侯氏家族从沛国组队来到了陈留参军。
这支部队的主要人物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曹休、曹真等。其中,夏侯惇、夏侯渊是族兄弟,与曹操平辈。曹仁、曹洪、曹纯则是曹操族兄弟,其中曹仁、曹纯是亲兄弟,祖父曹褒担任过颍川太守、父亲曹炽担任过长水校尉,曹纯本人十八岁时也担任黄门侍郎。曹洪的伯父曹鼎担任过尚书令,提拔曹洪当过蕲春县令。曹休是曹操族侄,父亲早死;曹真本姓秦,父亲因救曹操而死,被改姓曹。其中夏侯惇担任裨将,为曹操左膀右臂。
除了曹真可能属于外姓,诸曹、夏侯来自谯县大豪族。曹纯、曹洪父祖辈都为高官,本人也当过小官,史料明文记载为富庶之家,曹纯食客数百人,曹洪家兵千余人。而夏侯氏长期与曹氏通婚,实力自然也不弱。夏侯惇十四岁读书时,老师为人所害,夏侯惇即杀人复仇,敢于触犯刑法而未受到制裁,可见也是一方豪强。曹仁则早在曹操起事之前,就聚集了上千人,在淮河、泗水一带活动。曹休父亲早逝,但也豢有门客。这个时候他们纷纷加入曹操麾下。
公元190年,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联合起兵讨董,推选袁绍作为盟主。曹操也加入了盟军,但他此时并无地盘,不足以与诸侯结盟,只被袁绍封为行奋武将军。董卓畏惧群雄之势,挟持献帝和百官西迁长安。但群雄也不敢追逐董卓,只有曹操主动引兵西行,支持他的仅有鲍信,张邈也派卫兹带人参与。
曹操军与董卓部将徐荣在荥阳相遇,曹操大败。鲍信受伤,鲍信弟鲍韬和卫兹阵亡,曹操自己战马也被射中,多亏曹洪将马让给曹操,才一路逃出险境。损失惨重的曹操不得不回到家乡重新组织兵力,同时自己又和曹洪、夏侯惇到扬州招募到四千余人。此后,曹操北上回到联军驻扎的酸枣,但发现诸侯每天只高歌美酒,却不思进取,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势力充当马前卒。不久联军产生内讧,兖州刺史刘岱杀死东郡太守桥瑁,而袁绍夺取了韩馥的冀州牧。
至此,曹操已经完全认识到,袁绍等人都是靠不住的。他们并没有恢复汉室的理想,都只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自己靠他们是成不事的,但靠自己又难以成事。怎么办呢?只能先结好袁绍,并借机壮大自己。公元191年,曹操的机会来了。当时黑山军白绕部攻打东郡,东郡太守王肱大败。袁绍派曹操去镇压黑山军,曹操大败白绕,于是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从此曹操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盘,除了之前招募的豪强、流民,又有正规的郡国兵可用了。
三、迎帝于许
在曹操担任东郡太守后,很快又得到一个大礼——荀彧投奔了!荀彧出身颍川荀氏,是汉末的世家大族。作士族的荀彧,为什么会看得上曹操呢?我们之前说过,东汉实际上没有形成严格固化的士族、庶族,连荀彧本人妻子也是中常侍唐衡的女儿。尽管曹操出身可能会遭部分人非议,但更多有识之士还是更看重曹操的潜力。荀彧正是这样一个有眼光的人,后来在他的推荐下,不少士大夫被重用,如荀攸、钟繇、陈群、司马懿等,与地方豪强为主的军人形成曹魏两大支柱。
公元192年,曹操很快就有了新的机会。原来百万黄巾军攻入兖州,先杀任城相郑遂,后转战东平。兖州刺史刘岱想发兵攻打,济北相鲍信建议坚壁清野。刘岱不听,结果战死。曹操部下陈宫趁机游说兖州别驾、治中迎立曹操,老朋友鲍信也表示支持,结果曹操摇身一变成了兖州刺史。曹操果然不负众望,大破黄巾军,收编军队三十万、民众上百万,极大程度壮大了自己实力。不幸的是在这场战斗中,鲍信为了掩护曹操战死。
可以发现,曹操之所以当上兖州刺史,与朝廷任命毫无关系,完全来自地方豪强推举。别驾、治中这类刺史属官,都是由刺史本人从地方征辟,能任此类要职自非豪族莫属。鲍信本人也是泰山大族,去世后其子鲍勋率众归附曹操。巨野豪族李乾与儿子李整、侄子李典也带领上千家宾客投靠曹操,并襄助曹操在寿张大败黄巾军。又有任城豪强吕虔加入,被任命为泰山太守,打造出了精锐部队泰山兵。这就是汉末乱世中地方豪强与割据政权合流的政治形态。
曹操自封兖州刺史不久,朝廷也派金尚来做兖州刺史。当时朝廷是凉州军阀说了算,曹操当然不愿意受摆布。于是他果断出兵驱逐金尚,决心参与到群雄逐鹿的潮流中。此时正值袁绍、袁术兄弟翻脸,曹操毫不犹豫站在提携自己的袁绍一方,打退进犯兖州的袁术,并长驱百余里追杀,袁术大败逃奔扬州。此时曹嵩经过徐州投奔曹操,被刺史陶谦都尉张闿杀害。曹操大怒,亲自率军攻打陶谦。怒火中烧的曹操一路势如破竹,陶谦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曹操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后院起火,始作俑者偏偏还是他最信任的张邈和陈宫。
曹操最早起事的时候,依附的就是张邈;后来入驻兖州刺史,依靠的又是陈宫。所以曹操征陶谦之前,都把家室托付给张邈。没想到张邈和陈宫居然造反,迎接骁将吕布为兖州刺史。他们造反的原因史料不明显,可能与曹操杀边让有关。边让是兖州大名士,因涉嫌毁谤曹操被处死。大概张邈与陈宫都是兖州人,所以对曹操此举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兖州各县叛变。除了荀彧、程昱坚守鄄、范、东阿等三城,其它县城皆转归吕布所有。
吕布久攻鄄城不下,遂西屯濮阳。公元194年,曹操从前线回兖州,休整之后即袭击濮阳。濮阳豪族田氏为曹操内应,开门放曹操入城,但被吕布击败。次年,曹操在定陶大破吕布,吕布、陈宫东奔徐州牧刘备,张邈求救于袁术时被士兵所杀。兖州就这样重归于曹操怀抱。兖州事件实质上就是地方豪强对曹操的叛变,这也给曹操敲响了警钟,豪族能兴盛自己、也能灭亡自己。所以曹操在打击豪族一事上从不手软,甚至后连心腹、堂弟曹洪都受针对。
接下来,曹操接受荀彧的意见,迎接天子入洛阳,利用好天子这面旗帜。公元196年,汉献帝入驻洛阳后,曹操马上挟持献帝抵达许都,摆脱其他军事力量的控制,将天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心。这一步棋是曹操政治生涯关键的一着,从此不但摆脱了袁绍的控制,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天子的旗帜招募四方豪杰。江夏人李通,以侠义闻名长江、汝水一带,也聚集了人马数千家,在此时归附曹操。曹操将其安排驻守汝南郡西部。
不过,天子还有随驾的文武大臣,这些人对曹操来说也是威胁。于是曹操先向三公发难,罢免太尉杨彪、司空张喜。杨彪四世太尉,名望极高,曹操此举明显杀鸡儆猴。之后自己干脆做了司空,成为百官之首,行车骑将军事,政权军权一起抓。曹操的跋扈遭到献帝不满,封董贵人之父董承为车骑将军、开府,与曹操争军权。结果董承和怀孕的董贵人都被曹操处死。曹操就这样软硬兼施来打击异己,让亲信故旧逐渐把持朝廷要职。献帝彻底沦为花瓶。
曹操将献帝迎接到许昌、初步秉持朝廷政权后,采取韩浩、枣祗的建议,将屯田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政策实施。枣祗,颍川人,曹操在陈留起兵时就投奔,曾担任东阿令抵挡吕布。韩浩,河内人,在汉末组织县众自卫,后来相继投靠王匡、袁术,最后被夏侯惇招揽。屯田以民屯为主,方式是先划定屯田区,然后组织民众耕种荒地,政府与民众六四或五五分成。这实质上是一种使自由民变为农奴的准军事化组织,但在乱世中却卓有成效,政府很快富裕起来。
尽管曹操有皇帝在手,但形势却并不乐观。因为曹操占有兖州、豫州,正是中原四战之地。北面袁绍坐拥冀州、青州、并州,张杨作用河内;东面吕布占有徐州、袁术占有淮南;南面刘表割据荆州、张绣割据南阳、孙策割据江东;西面马腾、韩遂控制凉州,张鲁控制汉中。其中袁绍实力最强,是头号劲敌;而张绣近在咫尺,为威胁最大。至于幽州公孙瓒、益州刘璋太远可以不考虑。曹操决定先拿最弱的张绣动刀。此时谯县豪强许褚加入,成为曹操宿卫。
四、南征北战
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张绣。张绣降而复叛,曹操大败,护卫典韦与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战死。曹操败于张绣,这让袁绍、袁术都看不起曹操,于是袁术就借机称帝。对于这样的出头鸟,曹操自然不会放过,于是以献帝之名封赏吕布、孙策,煽动吕布、孙策攻击袁术,在袁术接连战败后,曹操又亲征袁术并大败之。从此袁术一蹶不振,于199年北上投奔袁绍,被曹操派刘备和朱灵截击,袁术郁郁而终。曹操继续拉拢孙策,巩固后方安全。
在联合吕布、孙策打残后袁术后,曹操马上又对吕布开火。因为袁绍此时仍轻视曹操,而张绣、刘表一直都打酱油为主。吕布曾让曹操吃过大亏,而且为人反复无常,豫州牧刘备也被坑过。于是曹操继续稳住袁绍,并策反吕布手下陈珪、陈登父子。陈珪是徐州豪强,太尉陈球之侄,对吕布这种武人完全没好感。公元198年,曹操联合刘备正式讨伐吕布,吕布接连战败。199年,曹操军攻破下邳,将吕布、陈宫擒获处死,而任用了猛将张辽。
河内太守张杨想救吕布,部将杨丑杀张杨想投曹操;眭固又杀杨丑想投袁绍,屯兵射犬,被曹操手下史涣、曹仁攻杀,河内也成了曹操的地盘。此时袁绍终于感觉到了曹操的威胁,于是写信给张绣要求结盟。但张绣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反而投靠了曹操。曹操宽恕了张绣,以子曹均娶张绣女,并拜扬武将军,保留张绣的军权;同时用贾诩为执金吾,还挂了个空头的冀州牧。此时,袁绍也消灭了公孙瓒,于是华北剩下袁绍与曹操双雄对峙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田余庆先生对臧霸其人的分析。在曹操起兵前期,青州、徐州一带都有黄巾流民,青州黄巾被曹操剿灭,而徐州黄巾则被陶谦镇压,其中陶谦就仰仗了臧霸、孙观、孙康、吴敦、尹礼、昌豨等人的力量。以臧霸为首的群豪虽然出身不高,但非常有手段,将徐州黄巾收编为兵众,俨然成为青徐地区最大的豪强。陶谦去世后,臧霸等人又依附吕布;吕布被曹操消灭后,他们又旋踵投靠曹操。实力之强,连曹操也不敢轻举妄动。
曹操封臧霸为琅琊相、吴敦为利城太守、孙观为北海太守、孙康为城阳太守,之后甚至封臧霸为徐州刺史,孙观为青州刺史,承认他们在青、徐二州的半独立状态。臧霸、孙观等人对曹操大多也比较忠诚,在官渡之战前有效牵制了袁绍。唯有昌豨时降时叛,曹操曾五攻昌豨不下,伤透脑筋。官渡战后,臧霸、孙观等人纷纷派遣质子给曹操以示效忠,然其始终是曹魏政权的心腹大患。直到曹丕称帝借助伐吴声东击西,才正式剥夺了臧霸等人的兵权。
与臧霸形成鲜明对比的地方豪强是李典。早在曹操讨伐青州黄巾时期,李典就跟随叔父李乾归顺曹操。在叔父李乾、从兄李整死后,李典为这支族兵的首领。虽然一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但这支数千人的军队一直由李典统领,在官渡之战中负责后勤运输,给了曹操很大支持。官渡之战后,李典接连立功,升任捕虏将军。随着曹操政权的稳定,李典审时度势,主动要求将宗族全部迁往曹魏腹地邺县。李典虽是武职,但却崇敬儒生、喜爱学习,人们都称长者。
至官渡之战之前,曹操集团大体形成。可以发现,曹操集团主要由三种人组成,一种是曹操的血亲曹氏、夏侯氏,这是曹操最为仰仗和信任的力量,牢牢掌握曹魏的军权;许褚也是曹操的老乡,且为人忠厚,他和他的族兵都成为曹操的宿卫。一种是士大夫集团,这些人主要从事行政工作,成为曹魏行政核心。还有一种就是非士大夫豪族以及降将,他们不少人保留自己的军队,在曹魏外围作战。但随着曹魏政权的逐渐稳定,他们的族兵也逐渐被稀释。
以往常常把袁绍和曹操之争,视为儒家世族与法家寒门之争。实际上,在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就没有法家,只有儒家。而且士族、庶族在当时并没有严格界限,袁绍、曹操的统治基础都是地方豪族,只不过袁绍起点较高,能得到不少名/门支持;而曹操无官职无地盘,只能依靠血缘组织发家。曹操也并非为士大夫排斥,年轻时候就受到不少好评;起兵后不久,又有荀彧这种海内名士投奔;等得到汉献帝这块招牌后,士大夫已成为其行政核心。
尽管后世津津乐道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不问出身和品行。但实际上这就是对非士大夫豪族的倾斜。因为不论出身还是品行方面,士大夫整体都胜过非士大夫。而平民的学识和人脉要差太多,几乎不可能会被选拔出来。那么破格提拔的就大多是非士大夫豪强,当然也顺带包括掌控军权的血亲曹氏、姻亲夏侯氏。实际上其他政权走的也是类似路线,这是由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只不过曹魏资料最丰富,所以曹操作为典型案例更为人所知。
总之,曹操集团与其他政权本质上无太大区别,都反映了东汉末年地方豪族与割据势力合流的政治形态。
参考文献:
安徽亳县博物馆:《亳县曹操宗族墓葬》
崔向东:《汉代豪族地域性研究》
何兹全:《中国社会史论》
马植杰:《三国史》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张作耀:《曹操传》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北京晚报》《疯狂阅读》《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大众、新锐、趣味
热点知识化,知识娱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