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塔的海洋”之--- 宝华寺塔
【紫霞飞来】
--- 宝华寺塔 ---
明代的《清凉山志》中有一条简略的记载“杂华庵,塔尔沟,僧正参建”,说明这是一座建于明代大约万历年间的寺院,到光绪年间易名宝华寺。但是很多五台山的资料都“据寺僧云”把其创建年代上溯到“唐大中三年”,这个事情不好说,“寺僧”能记得那么远的事情?八成是故弄玄虚。这个不重要,我们不在乎这些传说,只考察它现存的文物古迹。寺内现存建筑除一座古塔外,全部是近年新建的,甚至大殿还没结瓦。这个较为偏僻的寺院,在我去的时候,山门口居然还停靠着两辆大巴。我甚感不解:在台怀镇“寺塔的海洋”里,宝华寺怎么论也不至于如此“繁华”。司机告诉我,拉客人到这里来,导游有好处。
宝华寺位于台怀镇大白塔正北面约7里处的塔尔沟,这条沟古名叫“紫霞谷”,能俗称做塔尔沟,说明和塔有关。不过这条沟里也不止这一座宝华寺,还有的别的寺庙或者遗址,比如更著名的妙德庵也在附近,而且妙德庵也有塔。
但是就现存的古迹来看,宝华寺塔的确是这条沟里最大的一处。宝华寺塔在本寺的前院中,一进山门,迎面就是这座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是我国数以万计的古塔中残存数量最少的一类,全国的存量也不过十余座,时代涉及从元到民国。也有人主张北京云居寺塔和正定广惠寺塔,也属于金刚宝座塔的类型。如果承认这个主张,那么金刚宝座的时代能上溯到唐宋,也仅此而已。
因此,尽管宝华寺塔建筑本身其实乏善可陈,但它作为中国古塔中的稀罕物,还是能引起古塔爱好者们的兴趣,我就是其中之一。
宝华寺塔,系全身石砌的喇嘛式金刚宝座塔,也称“燃灯佛母塔”,俗称为“飞来塔”。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十七世纪),据《圣地清凉山志》云“黄教派山僧格隆尊仿尼泊尔的‘掐荣卡笑'所建”,后来被寺僧附会了一些文殊神话。
塔身高8米(也有说10米);塔基方形,与现存地面平;塔座高1.8米,为方形须弥座,边长约4米,底层转角两侧浅刻如意花纹各一朵;束腰转角处设莲花倚柱,每面以短柱分割成大小不等分的五个壼门,壼门内刻水浪、花卉及龙狮怪兽等图案并彩绘;须弥座上下枋均素面。
大须弥座上平坦,正中建一座覆钵塔,形制怪异。塔基座皆方形须弥座;覆钵塔身的最底层再刻作束腰状,腰带上镌刻小型的燃灯佛60尊,故名“燃灯佛母塔”;塔身的南向正面设塔龛,称作“眼光门”,龛内凿一巨大的彩绘“时轮咒”;其上刹座雕作圆形仰莲瓣,而十三级相轮又转为方形;华盖及宝珠又圆形。
大须弥座四角各建形制形同,高约2米的小型覆钵塔,塔座方形。
宝华寺塔塔座原石色,塔身涂以白垩,靓丽耀眼。其做工及全身上下的雕画,总的来说还算精致。但构造简单,是我国现存金刚宝座塔中最小的一座。
宝华寺是一处华严宝刹,国朝初的调查资料中,其庙院建筑尚称完整,殿宇虽有倾圮破损,但殿堂中明代的泥塑、木雕及脱纱造像尚完好保存。而如今的宝华寺内除金刚宝座塔外,只剩两块清代残碑,和一对雕作粗陋的清代石狮。偌大的寺院和众多的附属物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糟蹋的如此荒芜。塔尔沟内虽然此时还花草未发,但等夏秋之际也是风景不错的幽静之所。
赞 (0)